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连胜

作品数:70 被引量:206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政治法律
  • 8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哲学宗教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社会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40篇民主
  • 23篇党派
  • 23篇民主党
  • 23篇民主党派
  • 21篇主义
  • 16篇协商
  • 16篇协商民主
  • 15篇社会主义
  • 15篇共产党
  • 12篇政治
  • 7篇政党
  • 7篇社会主义协商...
  • 6篇国共
  • 6篇和谐社会
  • 5篇理论课
  • 4篇多党
  • 4篇多党合作
  • 4篇政党关系
  • 4篇政治理论
  • 4篇政治理论课

机构

  • 64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工业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牡丹江市公安...
  • 2篇牡丹江市公路...
  • 2篇中共辽宁省委...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工程大学
  • 1篇文学院

作者

  • 69篇宋连胜
  • 9篇董树彬
  • 9篇李建
  • 3篇刘俊杰
  • 3篇侯建明
  • 2篇赵黎明
  • 2篇李波
  • 2篇韩国志
  • 2篇邹振礼
  • 2篇牟广东
  • 2篇陈松友
  • 2篇闫学超
  • 2篇金月华
  • 2篇王海胜
  • 1篇沈智霞
  • 1篇王书红
  • 1篇陆晓芳
  • 1篇包晓军
  • 1篇白启鹏
  • 1篇齐艺莹

传媒

  • 10篇理论学刊
  • 6篇社会科学战线
  • 4篇学习与探索
  • 3篇长白学刊
  • 3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新长征
  • 2篇理论探讨
  • 2篇黑龙江交通科...
  • 2篇现代教育科学...
  • 2篇大学教育科学
  • 2篇吉林省社会主...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史学集刊
  • 1篇东疆学刊
  • 1篇学术交流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3篇1996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中国特色和谐政党关系的构成要素被引量:1
2011年
中国特色和谐政党关系是在坚持多党合作制度前提下,把和谐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形成的一种民主协商、肝胆相照的新型合作型政党关系,它由构成主体、构成基础、构成内容、构成方式、构成理念等要素组成。这种和谐政党关系既保证了团结与合作、稳定与秩序、效率与集中,又保持了监督与制约、差异与活力、协商与参与,从而在各个政党内部和谐基础上实现了各政党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优状态。
宋连胜董树彬
关键词:政党和谐多党合作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教学
2006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宋连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建设
民主与参与: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逻辑被引量:6
2015年
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民主政治演变与发展的必然逻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性与民主性的高度统一。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指向,民主与参与构成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逻辑存在于一元领导与多元协商、人民民主与有序参与、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顶层设计与多层推进相统一的基本形态之中,这不仅赋予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合理性和发展现实性,而且对于全面承接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需求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宋连胜李建
关键词:协商民主民主参与政治逻辑
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形成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形成总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921~1937年萌芽期、1937~1947年初步形成期、1947~1949年正式形成期。其正式形成,展示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关系,呈现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宋连胜刘俊杰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协商民主
当代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互动效应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当代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是两种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形成的同构异质关系的民主形式,二者既存在结构同构性、目的契合性和功能相通性等共通性特征,也存在历史背景、发展动因、文化土壤等社会生态环境的根本差异。在社会多元利益格局下,作为现代国家协调社会利益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手段,中西方协商民主之间的互动效应日益明显,这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政治基础、制度保障、程序机制、民主模式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更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借鉴和吸收西方协商民主在程序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协商主体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条件。
宋连胜李建
关键词:协商民主同构性互动效应
鲍德里亚对政治经济学范式的质疑及其误区
2014年
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一书中,从后现代的立场出发,对马克思建构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解决人类生存自由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范式做了明确的批判。第一,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提出了质疑,但并没有给出充分的逻辑依据;第二,对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资本论》中关于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试图做出颠倒,然而,这一颠倒是无效的;第三,在后现代的立场上提出了"象征交换"的概念,试图为克服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范式提供建设性对策,但这与马克思的本意是不相符合的。
宋连胜赵黎明
关键词:后现代政治经济学《生产之镜》鲍德里亚
柏拉图的修辞哲学思想被引量:4
2017年
柏拉图在对智者"坏"的修辞深入批判的基础上,力图构建"好"的修辞哲学。柏拉图认为,"好"的修辞学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辩证法相结合的:总体上说,辩证法是人通过理性来探求"理念"的,而修辞学是用来确定"信念"的;哲人用辩证法发现真理和美德,受哲人影响的演说家使用修辞学教导或引导大众;辩证法是处理理论问题的,修辞学是处理实践问题的;辩证法指向了理想世界,而修辞学回归到现实生活世界;辩证法是理性的,而修辞学还涉及情感。柏拉图的修辞哲学是要把真理和美德根植于民众的灵魂中。
宋连胜晋伟
关键词:柏拉图智者修辞学修辞哲学
与时俱进 建构“两课”课程体系被引量:5
2003年
“两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和高等教育整体改革的要求,不断更新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教育功能。
宋连胜
关键词:课程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程序化价值追求与路径选择被引量:1
2015年
当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程序化建设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协商制这一制度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为改善这一现状,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向程序化方向发展,就需要明确"协商民主"与"程序化"的内涵,深化二者的综合研究,从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程序化建设的含义、内容、价值取向、实现路径,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完善,建设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治文明。
宋连胜闫学超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民主党派历史性转变原因探析被引量:2
2002年
民主革命时期 ,民主党派曾长期游离于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 ,奉行一条中间路线。几经碰壁之后 ,终于在建国前夕将其放弃 ,毅然接受了中共的新民主主义路线 ,从而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探析民主党派历史转变的过程 ,就不难发现 :中国共产党与此关系极大 ,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研究这一问题 ,对于今天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自觉践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宋连胜
关键词:民主党派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