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清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发伤
  • 2篇限制性液体复...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1篇多处损伤
  • 1篇修补颅骨缺损
  • 1篇血肿
  • 1篇源性
  • 1篇源性囊肿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源性
  • 1篇支气管源性囊...
  • 1篇伤患者
  • 1篇手术
  • 1篇塑形
  • 1篇塑形钛网
  • 1篇内血肿
  • 1篇气管
  • 1篇缺损

机构

  • 4篇天津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季庆
  • 4篇孙清
  • 3篇郝继山
  • 3篇李鹤松
  • 3篇赵倩
  • 2篇于鹏涛
  • 2篇岳文勇
  • 2篇刘暌
  • 1篇李佳
  • 1篇叶晨
  • 1篇宋杰
  • 1篇曹雅静
  • 1篇刘玉和

传媒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应用计算机复原并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季庆李佳郝继山宋杰岳文勇孙清叶晨李鹤松赵倩于鹏涛
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按人配置塑形钛网行颅骨修补术,实现了按人配置,能够恢复缺损部位的生理原貌,达到自然的外观效果,这一点是传统的修补方法无法比拟的,并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节约手术时间,减少了发生并发症之可能。应用...
关键词:
关键词:颅骨缺损计算机颅骨修补
腰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合并畸胎瘤1例
2021年
1病例资料35岁男性,因突发腰部钝痛6 d入院。自诉双下肢疼痛伴乏力,尚可行走,但剧烈运动自觉下肢力量减弱,无大小便失禁、及下肢麻木感。入院神经系统检查:自主体位,合作,双上肢正常,双下肢肌力Ⅴ-级,疼痛可放射致双下肢后侧;双膝腱反射(+),双跟腱反射(-),双巴氏征(-);脊柱发育正常,生理弯曲度存在,腰骶部皮毛窦。腰椎MRI检查显示腰3椎体水平脊髓右后方髓外可见一椭圆形软组织肿物,大小约1.1 cm×2.4 cm(图1A、1B)。住院期间,腰部疼痛突然消失,双下肢疼痛及无力好转。复查MRI示腰3水平硬脊膜下、马尾神经神经背侧变小,呈梭形,轮廓模糊,肿物信号强弱不一致,呈短T1、稍长T2信号;肿物边缘部分似短T1、稍长T2信号。
赵倩季庆孙清李鹤松焦德让曹雅静
关键词:脊髓肿瘤支气管源性囊肿显微手术
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颅内血肿进展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颅内血肿进展相关因素。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34例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1例,女性43例;年龄16~60岁,平均(35.6±10.7)岁。其中30例血肿进展患者为进展组,104例为未进展组,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创伤严重指数(IISI)、休克指数、手术、凝血状况、液体复苏及血压调控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GCS、ISS评分、IISI、6h内的平均动脉压、休克指数、开颅手术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休克指数均明显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颅内血肿进展与48h平均动脉压(OR=1.994,P〈0.001)、平均24h补液量(OR=0.342,P=0.038)、凝血功能异常情况(48h,OR=3.173,P=0.039)、多发脑挫裂伤情况(OR=2.921,P=0.041)相关。两组预后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R值_(进展)=0.590,R值_(未进展)=0.474,t=2.007,P=0.047),未进展组好于进展组。结论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出血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发脑挫裂伤患者更易出现,应予重视,通过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早期血压目标管理有利于减少血压波动和凝血功能异常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益处。
郝继山刘玉和李鹤松于鹏涛岳文勇季庆孙清赵倩刘暌
关键词:颅脑损伤多发伤限制性液体复苏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疗效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液体复苏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4例颅脑损伤(GCS 3~12分)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液体复苏策略分为积极液体复苏组(AFR组,63例)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LFR组,61例).补液的量化调控标准: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LFR组将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70 ~ 80 mmHg,中心静脉压控制在6~8 cmH2O,维持48 h;AFR组MAP控制在患者基础血压水平,中心静脉压控制在8~12 cmH2O,余治疗两组基本相同.比较两组血压水平、休克状况、凝血功能、影像学资料、GCS、伤后6个月GOS等指标. 结果 两组入院时MAP、休克指数、ISS、创伤严重指数(TSI)、GC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FR组的血压波动水平(18.5±9.9) mmHg,小于AFR组的(29.4±11.1)mmHg (P<0.01).LFR组颅内出血进展8例,开颅手术3例,少于AFR组颅内出血进展19例及开颅手术10例(P<0.01).LFR组凝血功能指标好于AFR组(P<0.05).入院7d LFR组GCS为(9.1±3.6)分,AFR组为(7.2±2.3)分(P<0.05).随访6个月时LFR组预后良好34例,不良27例;AFR组预后良好23例,预后不良40例,LFR组好于AFR组(P<0.05). 结论 对于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LFR可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和休克,降低颅内再出血概率,对改善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郝继山季庆孙清刘暌
关键词:颅脑损伤多处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