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曹民

作品数:17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4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驻极体
  • 7篇脂质体
  • 6篇分子
  • 6篇高分子
  • 4篇荧光
  • 4篇荧光探针
  • 4篇水溶性高分子
  • 4篇探针
  • 4篇胶原
  • 3篇蛋白
  • 3篇荧光探针法
  • 3篇驻极体材料
  • 3篇细胞
  • 3篇壳聚糖
  • 2篇血红
  • 2篇血红蛋白
  • 2篇药物
  • 2篇异丙基
  • 2篇异丙基丙烯酰...
  • 2篇荧光偏振

机构

  • 16篇北京理工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17篇孙曹民
  • 11篇史向阳
  • 8篇吴世康
  • 4篇邓百明
  • 3篇翁维良
  • 3篇王怡
  • 2篇邓劲光
  • 2篇刘剑刚
  • 1篇朱鹤孙
  • 1篇寇同欣
  • 1篇李白霞
  • 1篇孙同柱
  • 1篇常国友
  • 1篇孙珊
  • 1篇盛志勇
  • 1篇傅小兵
  • 1篇马诺山
  • 1篇王亚平

传媒

  • 4篇感光科学与光...
  • 2篇高分子学报
  • 2篇Journa...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0
  • 4篇1999
  • 7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88
  • 1篇198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荧光探针法研究水溶性高分子的溶液性质及其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被引量:5
1998年
脂质体是一种内层含有水相的、封闭的圆球状双层膜结构体系,作为药物释放系统具有独特的优点:既可以在其内水相包封水溶性药物,也可以在外层双层膜内包封脂溶性药物,它和天然生物膜的生物相容性比较好,在药物学研究应用中安全可靠.然而,脂质体应用于体内时,易于被...
史向阳吴世康孙曹民
关键词:脂质体药物释放系统表面修饰高分子相互作用
生物驻极体材料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1996年
研究天然生物高分子(如胶原)对组织损伤修复的影响.从猪皮中提取的I型胶原通过TSDC技术极化,并测试其驻极化前后的TSDC变化.将极化的材料用于细胞培养.得到了细胞生长曲线.实验证实,极化后的材料能加速细胞的生长.有可能用作生物医用材料.
寇同欣孙珊邓百明孙曹民朱鹤孙
关键词:细胞生长胶原
复合生物驻极体材料对动物刀伤创面修复的作用被引量:6
1996年
为了评价由胶原、聚乙烯醇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组成的三种新型复合生物驻极体材料对创伤修复的作用而设计本项研究。方法是将30只家兔背部的180个创面分成五组,分别采用三种复合生物驻极体材料、磺胺嘧啶银(SD-Ag)及生理盐水治疗,并用肉芽组织填充率、再上皮化速率及组织病理学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经三种复合生物驻极体治疗的创面肉芽组织填充率及创面再上皮化速率都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与SD-Ag组明显增加,组织学检查也证实经复合生物驻极体治疗的创面,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胚芽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且再上皮化明显。复合生物驻极体显著的促修复作用可能来自两方面:一是驻极体本身作为创面电位平衡的调节剂,能起到刺激兴奋传递与诱导有关修复组织转入激活状态的作用;二是驻极体中复合的EGF本身也能直接刺激再上皮化过程。
傅小兵孙同柱王亚平常国友常国友盛志勇马诺山邓百鸣盛志勇
关键词:创伤
三种高聚物微孔驻极体膜及制造方法
三种高聚物微孔驻极体膜及制造方法。;本发明是一种高分子功能材料,可作为医疗工具,也可作为气体过滤器。;目前已有高聚物驻极体用来治疗疾病的只限于镇痛、消炎、治病范围小,治疗效率低,本发明有三种微孔驻极体膜,即聚四氟乙烯、微...
孙曹民
文献传递
用驻极体技术改进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制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为改进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LEH,即人工红细胞)制备技术,获得可输入实验动物体内的LEH,以生物驻极体理论为指导,应用驻极体技术对LEH进行极化处理,调整其驻极体特性,使其与生物体环境相适应。本研究制备四种经不同极化处理的LEH。首先对四种LEH应用热释电技术测试了它们的驻极体性能,表明将正极化后的Hb包封制成LEH再行负极化得到的4号LEH驻极体性能最好。其次对该种LEH粘度及聚集性的观察,发现其粘度与人血相类似,而抗聚性要强于人红细胞。再次,观察了血液与4号LEH不同配比对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液中4号LEH浓度为20%,抑制血栓形成效果最优。最后依此浓度,观察了四种LEH对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发现具有不同驻极体特性的LEH对血栓形成影响各异。比天然人红细胞驻极体性能弱的1、2号LEH,可促进体外血栓形成,表现出与人体血液驻极体性能的不匹配性。比天然人红细胞驻极体性能强的的LEH可抑制体外血栓形成,表现出与人体血液驻极体性能良好的相容性,本项研究提示:(1)运用驻极体技术对LEH进行调整,使其更适应生物体的生理环境,完善了LEH制备技术,为进一步LEH输注动物体内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础。(2)LEH?
王怡翁维良刘剑刚邓劲光孙曹民邓百鸣
关键词:血红蛋白脂质体
疏水化修饰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高分子的水溶液性质研究被引量:21
1999年
为了研究不同疏水化修饰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高分子的水溶液性质,合成了一系列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长链丙烯酸酯及丙烯酸胆固醇酯的共聚物.利用表面张力法证实了该类共聚物在室温下都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在水溶液中能够形成胶束.利用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共聚物的低温临界溶液温度(LowerCriticalSolutionTemperature,LCST),发现,随着丙烯酸酯碳链及其配比(摩尔投料比)的变化,共聚物的LCST变化不明显,但它们都比均聚的PNIPAM要低;利用荧光偏振法研究了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微粘度,发现其微粘度不随共聚物中丙烯酸酯链长和配比的变化而变化,说明了该类共聚物在室温下能够形成相类同的胶束内核.
史向阳吴世康孙曹民
关键词:PNIPAM水溶性高分子胶束荧光探针微粘度
含有偶氮苯基的水溶性共聚物包覆的脂质体的光控释放行为被引量:15
1999年
为了研究侧链含有偶氮苯基的水溶性共聚物的光异构化对脂质体内包容物的光控释放的影响,设计合成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丙烯酰胺基偶氮苯(AAAB)的共聚物.以5(6)-羧基荧光素(5(6)-CF)为水溶性标记物,研究了共聚物包覆的小单层脂质体(smalunilamelarvesicles,SUV)在室温25℃时的释放行为.研究发现,在波长大于350nm的光源照射下,共聚物包覆的脂质体中5(6)-CF的释放速率明显提高,证明侧链含有偶氮苯基的水溶性共聚物包覆的脂质体具有明显的光控释放性能.并对此现象作了讨论.
史向阳孙曹民吴世康
关键词:水溶性高分子脂质体共聚物光学性
三种高聚物微孔驻极体膜及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高分子功能材料,可作为医疗工具,也可作为气体过滤器。目前已有高聚物驻极体用来治疗疾病的只限于镇痛、肖炎、治病范围小,治疗效率低,本发明有三种微孔驻极体膜,即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聚丙烯超细纤维膜,硝化纤维素微孔...
孙曹民
文献传递
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LEH)的制备及其对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被引量:2
1998年
本文报告了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Lipsome-EncapsulatedHemoglobin,LEH)制备方法,制备了以磷脂酸(PA)、磷脂酰丝氨酸(PS)分别作膜组分的两种LEH,即LEH(PA)和LEH(PS)。应用准弹性光散射电泳(QELS)仪测定其电泳率,发现LEH(PA)电泳率明显快于LEH(PS)。进一步观察两种LEH体外对红细胞电泳率和红细胞聚集性影响。发现LEH(PA)可降低红细胞聚集性(P<0.05);
王怡翁维良刘剑刚李白霞孙曹民邓百鸣
关键词:脂质体血红蛋白红细胞聚集
荧光探针法研究胶原蛋白的水溶液聚集状态被引量:23
1998年
利用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3甲氧基4’N,N二甲氨基黄酮(DMMF)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胶原蛋白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研究结果发现,当胶原蛋白浓度增大到05mg/mL以上时,DMMF在465nm处的荧光强度有一突跃;继续增大其浓度,荧光强度越来越大.证明胶原蛋白在水溶液中随浓度增大有明显的聚集行为.利用荧光偏振法测量该体系内DMMF的荧光偏振特性,发现当胶原蛋白浓度增大到05mg/mL以上时,体系具有较高的微粘度,进一步证实了胶原蛋白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特性.
史向阳吴世康孙曹民
关键词:荧光探针胶原蛋白荧光偏振水溶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