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城市
  • 3篇资本
  • 3篇产业资本
  • 2篇省会
  • 2篇区域规划
  • 2篇可持续性
  • 2篇产业转型
  • 1篇地区资本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圈
  • 1篇新区
  • 1篇一体化
  • 1篇人口
  • 1篇实施效果评价
  • 1篇区域经济
  • 1篇区域经济协调
  • 1篇区域经济协调...
  • 1篇转变经济
  • 1篇转变经济增长...
  • 1篇资源环境

机构

  • 11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孙承平
  • 2篇叶振宇
  • 1篇吕铁
  • 1篇周武光
  • 1篇倪鹏飞
  • 1篇王东升
  • 1篇程连生
  • 1篇魏后凯
  • 1篇金碚
  • 1篇张文新

传媒

  • 1篇财贸经济
  • 1篇中国经贸导刊
  • 1篇发展研究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开发研究
  • 1篇城市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中国邮政
  • 1篇领导之友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学术动态(北...
  • 1篇治理现代化研...
  • 1篇中国大陆、香...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区域结构的变动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与调整,明确提出了实现东中西各展所长、良性互动,地区间公共服务与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收敛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的目标和路径,我国的区域经济已进入一个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区域结构变动与以往相比,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与态势。
金碚吕铁孙承平
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发展观资源环境约束
区域规划、产业转型与区域发展——2010年“十二五”区域规划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2010年
2010年6月12—13日,“十二五”区域规划学术研讨会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会议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和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大会共收到论文近80篇,2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综述如下:
孙承平
关键词:区域规划产业转型
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被引量:98
2005年
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在定位金融中心方面竞争十分激烈。本文在评论金融中心定位相关文献后,提出金融中心定位的竞争力理论和具体定位思路及方法。在利用模糊曲线模型对金融中心定位的假设进行经验验证时发现,影响金融功能的因素根据重要程度依次为:国内外金融资本数量、国际金融产业聚集、科技竞争优势、经济区位便利度、生活环境优势、国内金融产业聚集、金融业人才规模、法制健全程度、科技产业发展、航空基础设施状况等。利用相关方法计量出中国43个主要城市的金融功能竞争力指数,根据指数大小大致判断:上海、北京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广州、青岛、厦门、武汉、大连、重庆、西安可定位为区域性金融中心。这些结论有的验证了目前理论和实践界的定性判断,有的则对目前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定性判断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的方法和结论对于金融中心定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决策参考意义。
倪鹏飞孙承平
关键词: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
我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都市圈作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高级空间组织形态,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都市圈发展具有经济体量大、协同创新能力强、产业分工深化、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协同治理深入等特点,但是也面临着都市圈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产业协作不强、同质化竞争激烈、内部层级和分工不合理等问题,下一步应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调整都市圈内部结构,从产业链、交通一体化、协同创新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深入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破解体制机制顽疾。
孙承平
关键词:都市圈产业链一体化
城市规模、“强省会”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
2023年
“强省会”战略对于快速提升地区经济水平有明显作用,并通过扩散效应、支配效应、乘数效应等带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实现了快速提升GDP、土地面积、常住人口、财政收入等指标,提升了资源配置能力与调控能力。“强省会”战略实际上是将省会城市规模结构从单一强中心到一主两副及多个中心建设阶段的过渡,是地方政府顺应区域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选择。“十四五”时期,中央有关部门应通过制定一系列合理政策,实现从“强省会”到区域协调发展。
孙承平叶振宇周麟
关键词:城市规模结构乘数效应常住人口
“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结构变动跟踪分析
2010年
"十一五"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国四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长加快,外资西移趋势明显,地区间结构趋同现象有所缓和。但存在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过大、东部地区仍是外商投资的重点地区、对外贸易增长态势已有所回落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本文在全面分析后就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我国区域结构调整进行了探讨。
孙承平
西部城市产业资本可进入性分析
本论文选择西部地区50个大中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本运动规律和经济地理角度出发,进行区域产业资本可进入性实证研究。论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其对资本的需求,进而探讨了西部地区产业资本可进入性的概念和结...
张文新孙承平
关键词:产业资本城市
文献传递
城市规模、“强省会”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
2023年
我国区域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建立结构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改善过于扁平化的城市规模体系问题,发展一批具有战略支点的中心城市。“强省会”战略对于快速提升地区经济水平有明显作用,并通过扩散效应、支配效应、乘数效应等带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实现了快速提升GDP、土地面积、常住人口、财政收入等指标,提升了资源配置能力与调控能力。“强省会”战略实际上是将省会城市规模结构从单一强中心到一主两副及多个中心建设阶段的过渡,是地方政府顺应区域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选择。“十四五”时期,中央有关部门应通过制定一系列合理政策,实现从“强省会”到区域协调发展。
孙承平叶振宇周麟
西北地区产业资本可持续进入性研究
该论文在总结和归纳产业资本可持续进入的理论、条件、原因的基础上,选择西北地区5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本运动规律和经济地理角度出发,进行区域产业资本可持续进入实证研究.该论文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四部分: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
孙承平
关键词:可持续性产业资本
文献传递
我国海岸带经济环境与经济走势分析被引量:21
2003年
在阐述海洋带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揭示了海岸带经济环境的边缘效应、枢纽效应、依托效应、扩延效应和复合效应,以及它们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探讨了海岸带的经济走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方面讨论了促进我国海岸带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
程连生孙承平周武光
关键词:海洋产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