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志璞

作品数:17 被引量:76H指数:3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主题

  • 7篇文学
  • 3篇代文
  • 3篇意象
  • 3篇影视
  • 3篇审美
  • 3篇文化
  • 2篇艺术
  • 2篇审美意象
  • 2篇时代文学
  • 2篇美意
  • 1篇大学文化
  • 1篇当代西方文论
  • 1篇电子传媒
  • 1篇独立品格
  • 1篇对偶
  • 1篇心理
  • 1篇性学
  • 1篇艺术特色
  • 1篇艺术性
  • 1篇意象分析

机构

  • 14篇燕山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14篇孙志璞
  • 1篇高迎泽
  • 1篇李秀花
  • 1篇朱旭晨
  • 1篇丛鑫
  • 1篇苏继红
  • 1篇陈淑清

传媒

  • 6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教育探索
  • 1篇文艺评论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时代文学(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陆机诗歌的艺术
2002年
陆机诗歌体制多样,其七言诗的创作为该种诗体获得正当诗坛地位及成熟作出了贡献;富有藻采,主要表现在大量运用对偶、事类、比喻等处;具有强烈的人工色彩;总体风格是雄整。
李秀花孙志璞
关键词:陆机诗歌对偶事类比喻艺术特色
呼唤多元阅读时代的到来
2010年
随着图像化时代的到来电影、电视备受青睐,而纯文字的文学十分冷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后果是什么,理想的阅读模式应该怎样。
孙志璞
关键词:影视艺术性文学
我国理工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背景下,针对我国理工科院校存在重理轻文现象提出文理并重、文理相融、文化强校的观点。本文提出文化强校就是指加强理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真正发挥人文社科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有的作用。从以学生...
孙志璞
关键词:文化建设人文社科课程教学改革
论晋察冀诗歌的情感特征及其文化心理
2009年
民族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促生了晋察冀诗歌,生死存亡的呼唤和感时忧国的文化传统使得晋察冀诗歌放弃了个体生命体验的关注,而更多的抒写战时生存的群像,真沉而深切的抒发了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全体民众对敌人残暴的愤怒和对中华民族的无限忠诚,以群体关怀的抒情个性在中国新诗历程中标示出其特异的抒情个性,情感中流淌着中华民族古典传统和社会现实相融合的血液,饱含深情的融入到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中。
丛鑫孙志璞
关键词:情感特征群体关怀文化心理
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影视与文学
2010年
视觉文化具有现代公民社会中的公众文化与平民文化性质,在这种文化态势下,文学的边缘化显然具有某种文化转型上的必然性,并表现出从属于视觉文化的“图说”化趋势。这使得文学终结论再次甚嚣尘上,因此,本文重点探析影视与文学二者的关系及文学特定的、不可取代的人文本性与美学本性,这些优越而深刻的独特本性决定了文学并不存在终结的问题,并指引着文学走向永恒的未来。
孙志璞高迎泽
关键词:视觉文化影视文学
论电子图像时代文学的独立品格被引量:1
2006年
针对文学终结论的提出,论述电子图象时代文学的独立品格:文学与影视艺术居于不同的层面,因欣赏主体的不同,文学有独自的生存空间。在反映物象上,文学虽然没有影视艺术那样直观,但文学有独特的手段———审美意象,可以赋予客观物象以丰富的人文蕴涵。
孙志璞
关键词:文学终结语言符号知识分子审美意象
论电子图像时代文学的独特审美场域被引量:5
2006年
孙志璞
关键词:电子传媒图像时代场域审美终结论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特征
2005年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发展脉络,比较中西古代文学批评,总结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民族特征。
孙志璞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民族特征
陶渊明诗文中鸟的意象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通过对陶渊明诗文中鸟的意象的分析,展示陶渊明诗文中鸟的意象的特定内涵。主要从渊明前期功业追求和后期隐归田园两个方面分析诗文中鸟的意象的意义象征和情感寄托。
孙志璞
关键词:陶渊明意象
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被引量:62
2006年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学过程的一种高智能学习方式,它具有主体性、探究性、实践性、合作性、过程性等特征。探究性学习主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着眼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究性学习具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唤起教师的创造性和提高教师的探究能力的教育功能。
孙志璞苏继红陈淑清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教育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