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祥鑫

作品数:20 被引量:8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页岩
  • 6篇油气
  • 5篇页岩油
  • 5篇细粒
  • 4篇陆相
  • 4篇储层
  • 3篇页岩油气
  • 3篇碳酸
  • 3篇潜江凹陷
  • 3篇潜江组
  • 3篇凹陷
  • 2篇低产
  • 2篇地层
  • 2篇地层格架
  • 2篇地质
  • 2篇多井
  • 2篇盐岩
  • 2篇岩相
  • 2篇页岩气
  • 2篇页岩气藏

机构

  • 20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1篇路易斯安那州...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20篇孔祥鑫
  • 15篇姜在兴
  • 9篇张建国
  • 6篇张元福
  • 4篇杨叶芃
  • 3篇陈凤玲
  • 2篇王敏
  • 2篇韩超
  • 2篇徐杰
  • 2篇吴世强
  • 1篇吴明昊
  • 1篇孔艳军
  • 1篇高丽华
  • 1篇郑丽婧
  • 1篇韩作振
  • 1篇吝文
  • 1篇管文静
  • 1篇刘雅萍
  • 1篇吴世强
  • 1篇张亮

传媒

  • 3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地学前缘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一条龙为例浅析房山岩体对其周边区域的地质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一条龙南坡岩层北倾,北坡岩层南倾,坡顶岩层近乎直立,但南北坡的地层与岩性组合却各不相同,且在南坡发生地层倒转。本文通过对一条龙所在区域的历史构造运动的总结以及对现今地质现象的分析,结合房山岩体的岩浆底辟作用,得出一条龙形成于燕山运动时期,房山岩体侵入造成其现有地质形态,进而通过其典型地质现象分析岩体对周边区域的构造和岩性的影响。
孔艳军孔祥鑫
关键词:房山岩体拆离断层红柱石
一种低产页岩气藏求产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产页岩气藏求产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分离箱、脉冲式气测仪、甲烷浓度检测仪;分离箱上部设有进液口,顶部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中段设置脉冲式气测仪,尾部设置甲烷浓度检测仪,排液口处设有阀门,分离箱内设有浮漂;浮...
张元福袁晓冬王敏张建国徐杰孔祥鑫霍艳翠
文献传递
束鹿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细粒碳酸盐纹层特征与储集意义被引量:12
2016年
纹层状泥灰岩是束鹿凹陷源储一体式致密油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却笼统地概括了岩心上单层厚度小于1 cm的细粒碳酸盐岩,忽视了纹层的显微几何特征和成分上的不同。基于对岩心和薄片的观测,利用矿物X衍射、电子探针和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纹层沉积特征和储集意义进行研究。研究区富碳酸盐细粒纹层分为季节型韵律纹层组合和浊流型粒序纹层组合2类。前者是水文季节变化控制下的物理、化学、生物共同作用的湖相沉积物,组成季节型纹层状泥灰岩;后者是事件性的浊流沉积物,组成浊流型纹层状泥灰岩和纹层状粉砂岩。不同纹层组合对储层储集性能具有控制作用,其中季节型韵律纹层组合层间缝发育,所含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可以改善储集性能,所以季节型纹层状泥灰岩储集性能优于浊流型纹层状泥灰岩和纹层状粉砂岩。
孔祥鑫姜在兴韩超郑丽婧杨叶芃刘雅萍
关键词:碳同位素
束鹿凹陷中南部沙三下泥灰岩成因分析
在野外露头和岩芯上,人们看到的保存在细粒沉积岩内的原生构造仅有水平层理和块状构造,因此传统的观点认为细粒沉积岩是在静水环境中经由悬浮作用沉积而形成的内部近乎一致的沉积产物。然而这种看似'均质'的特性,忽视了细粒沉积岩内部...
孔祥鑫姜在兴
关键词:泥灰岩显微构造
文献传递
中国陆相页岩油气沉积储层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被引量:8
2023年
针对中国陆相页岩油气沉积类型多样、储集空间复杂及储层成因机理不清等关键科学问题,系统综述近10多年来国内外尤其是中国在陆相深水沉积层序、沉积体系、页岩油气储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结合近年来所开展的陆相页岩油气沉积储层方面的地质研究工作,根据成因将陆相深水细粒沉积岩划分为陆源型、内源型、火山-热液型、混源型4类,提出基于无机矿物含量(即碳酸盐矿物、长英质矿物、黏土矿物三端元)、有机质含量(TOC含量以2.0%和4.0%为界)和沉积构造(纹层状、薄层状、块状)的细粒沉积岩综合分类方案;归纳总结了适于陆相深水细粒沉积地层细分对比的基于米兰科维奇天文轨道周期的高频旋回地层学研究方法,并在高频旋回地层对比基础上,提出了陆相深水细粒沉积岩微相平面工业化制图的方法,对于评价预测有利的页岩油气沉积储集岩相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根据孔隙赋存的基质类型将陆相页岩油气细粒沉积岩储层孔隙分为矿物基质孔隙(即无机孔)、有机质孔隙、裂缝孔隙3大类,其中,与有机溶蚀作用有关的矿物基质孔隙是页岩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程度主要与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有关,通常热演化程度较高有利于有机质孔隙的发育,裂缝孔隙是页岩油气的重要渗流通道。指出了细粒沉积岩沉积作用、页岩油气储层形成机理和甜点评价、页岩系地层高精度对比方法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姜在兴张建国孔祥鑫谢环羽程浩王力
关键词:页岩油气陆相层序储层
陆相超细粒页岩油储层沉积机制与地质评价被引量:8
2022年
超细粒(粒径<10μm)沉积储层中蕴含有50%以上的页岩油资源,是页岩油产量二次增长的重要领域,但当前对其成因机制和地质评价方法认识不清,制约了页岩油勘探开发突破。综合利用中国主要陆相页岩油盆地资料,厘定超细粒沉积岩的形成机制,按照其物质来源将超细粒沉积物划分为陆源型、内源型、热液-火山来源型、混合来源型4类,结合沉积动力和物质组分细分为陆源静水沉积型、陆源事件沉积型、内源生物残骸沉积型、内源生物化学沉积型、内源蒸发化学沉积型、火山空落沉积型、水底热液-火山喷发沉积型、混源静水沉积型、混源事件沉积型9种成因类型。系统分析了9类超细粒沉积岩储层特征的差异性,发现不同成因超细粒沉积岩的有机质丰度、含油性、脆性、孔渗性等储层质量参数差异明显,其中,内源生物残骸型和生物化学沉积型、部分热液-火山沉积型和混源静水沉积型超细粒沉积岩为优质页岩油储层,其页岩油储集潜力较大,是超细粒页岩油储层勘探中应重点关注的岩石类型。
张建国姜在兴刘鹏孔祥鑫葛云锦
关键词:陆相页岩油储层
浅析黑龙江达连河组油页岩成熟度异常现象
2013年
对黑龙江达连河组油页岩进行油气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含煤段油页岩与油页岩段油页岩的烃源岩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镜质体反射率RO与生标参数之间的异常现象,得出含煤段油页岩的有机质演化程度高于油页岩段油页岩的结论。
孔祥鑫
关键词:油页岩成熟度有机质类型沉积环境
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细粒岩沉积特征及其对页岩含油性的控制被引量:2
2021年
江汉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内陆盐湖盆地,位于其中部的潜江凹陷发育盐间细粒沉积,近期油气勘探取得突破。为研究其沉积特征及其对页岩含油性的控制,本文基于岩心和多种测试方法将盐间细粒沉积划分出8种岩相,分别是含灰泥质云岩、云质混合细粒岩、泥质混合细粒岩、灰质混合细粒岩、灰质泥岩/泥岩、云质泥岩、硫酸盐质混合细粒岩和云质/泥质钙芒硝岩。岩相组合有A和B两种:A类岩相组合为含灰泥质云岩、云质混合细粒岩和泥质混合细粒岩,夹少量灰质混合细粒岩、云质泥岩、硫酸盐质混合细粒岩和云质/泥质钙芒硝岩;B类岩相组合为云质泥岩、硫酸盐质混合细粒岩、云质/泥质钙芒硝岩,夹少量灰质泥岩/泥岩和泥质混合细粒岩。A类岩相组合富集碳酸盐质矿物且有机质含量高,岩心上表现为灰黑色泥质岩(泥质混合细粒岩和灰质混合细粒岩)与黄褐色云质岩(含灰泥质云岩和云质混合细粒岩)频繁更替,其中夹有白色硫酸盐质岩,呈透镜体状或层状产出,说明当时环境的盐度较低,镜下纹层大部分呈较为连续的微波状或水平状。其沉积特征反映了A类岩相组合的形成环境为还原性较好、盐度较低的深水区。B类岩相组合硫酸盐矿物含量和有机质含量较低,岩心上表现为白色高硫酸盐质岩夹有黑色泥质层或黄褐色云质层,镜下观察为呈菱形片状钙芒硝,常见穿插双晶,可见明显的粒序变化,云质含量高的薄片镜下为无纹层特征。其沉积特征反映了B类岩相组合形成环境为还原性较弱、盐度较高的较浅水域。本研究将V/(V+Ni)、(S1+S2)/TOC、Sr/Ba和Ga/C31H指数等地化参数与岩相特征相结合,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观点,并且补充说明了A类岩相组合形成于气候湿润的环境,而B类岩相组合形成环境较为干旱,且将盐间沉积划分为B、A、B三个阶段,对其进行了沉积模式的研究。结果表
陈晨姜在兴孔祥鑫吴世强陈凤玲杨叶芃
关键词:岩相潜江凹陷
潜江凹陷古近系盐间地层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以潜江组三段下亚段10号韵律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潜江凹陷潜江组发育多套富有机质的盐间细粒沉积岩,是潜在的页岩油勘探目标,对盐湖环境有机质富集机制的认识不清制约了页岩油成藏机理的研究。以潜江组三段(潜三段)下亚段10号韵律盐间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与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等地质资料,探讨了潜江凹陷盐间地层有机质的富集机理。根据物质组成和岩相类型,将潜三段下亚段10号韵律盐间层划分为3段,其中,上段、下段由层状白云质泥岩和钙芒硝岩组成,总有机碳(TOC)平均含量为0.83%;中段由纹层状白云质泥岩和纹层状灰质泥岩组成,TOC平均含量为1.35%。盐间层中段黄铁矿的晶体形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热液活动参与其沉积。盐间层中段沉积期,古气候相对湿润,水体还原性较强、盐度偏低、生物生产力高;盐间层上段和下段形成于干热古气候条件,沉积水体还原性较弱、盐度高、生物生产力低。潜江凹陷盐间层有机质的富集是热液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热液活动为表层水体带来营养物质,利于盐湖生物繁盛和生产力水平提高;古气候的干湿变化通过改变盐湖水体的氧化还原性和盐度,进而影响沉积有机质的保存。
蔡媛孔祥鑫姜在兴葛涛元陈凤玲吴世强张亮
关键词:热液潜江凹陷沉积环境
陆相碳酸盐质细粒沉积岩及油气甜点多源成因被引量:27
2021年
基于以往研究认识,通过分析细粒碳酸盐物质来源和岩石形成作用,系统论述碳酸盐质细粒沉积岩的多源成因机制,并对碳酸盐质细粒沉积岩的油气富集类型进行总结。研究表明,以陆地物质输入、盆内自生物质生成、火山热液物质注入和混合物质来源为主的多物源供给是陆相断陷盆地富集细粒碳酸盐物质的主要原因。其中物源区富碳酸盐岩基岩的发育控制了盆内碳酸盐物质充填的规模,火山热液活动可向湖盆提供碱性流体以增加碳酸盐晶体形成的物质供给量,受生物活动诱导形成的自生碳酸盐晶体是湖盆内细粒碳酸盐物质长期积累的主要来源。在沉积及沉积后阶段,受物理、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的相互影响,形成了具有多种特征的碳酸盐质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与沉积成因对陆相碳酸盐质细粒沉积岩内的油气富集具有控制作用。在多源成因体系中,油气富集甜点类型可包含内源型、陆源型、火山热液型和混源型等。
姜在兴孔祥鑫杨叶芃张建国张元福王力袁晓冬
关键词:断陷湖盆油气富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