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润东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肺
  • 2篇心肺复苏
  • 2篇心脏
  • 2篇心脏骤
  • 2篇心脏骤停
  • 2篇心脏骤停患者
  • 2篇镇痛
  • 2篇骤停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液
  • 2篇分娩
  • 2篇分娩镇痛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心肌
  • 1篇醒脑
  • 1篇醒脑静
  • 1篇醒脑静注射液
  • 1篇休克
  • 1篇血必净

机构

  • 6篇承德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姜润东
  • 3篇孙建利
  • 2篇檀立端
  • 2篇杜金龙
  • 2篇关亚男
  • 1篇刘海洋
  • 1篇陈治国
  • 1篇周景霞
  • 1篇任长安
  • 1篇李国伟
  • 1篇李金侠
  • 1篇石彪
  • 1篇付丽君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42例行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心搏骤停具有突发性,预后差,且发生人群有年轻化趋势的特点。经复苏后自主循环的建立仅是心肺复苏术后复杂而漫长的治疗过程的开始,虽然呼吸与循环支持、脑复苏治疗等方面进展迅速,但最终仍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存活出院^[1]。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导致复苏后的高死亡率,有研究指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炎症反应、凝血活化、纤溶抑制相互作用形成的级联反应过程^[2]。因此凝血功能障碍是影响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原因之一。
孙建利陈治国关亚男姜润东檀立端杜金龙刘海洋付丽君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醒脑静注射液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炎症因子
微小RNA-181d-5p靶向转导素β1X连锁受体蛋白1保护缺氧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181d-5p是否通过靶向转导素β1X连锁受体蛋白1(TBL1XR1)保护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方法选取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缺氧+miR对照组(A组),缺氧+miR-181d-5p组(B组),缺氧+小干扰RNA对照组(C组),缺氧+TBL1XR1小干扰RNA组(D组),转染miR阴性对照组(E组),miR-181d-5p组(F组),转染miR抗体阴性对照组(G组),转染miR-181d-5p抗体组(H组),缺氧+miR-181d-5p+pcDNA对照组(I组),缺氧+miR-181d-5p+pcDNA-TBL1XR1组(J组)。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蛋白3(Caspase-3)、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H9C2心肌细胞中miR-181d-5p(0.38±0.03 vs 1.00±0.11)下调,TBL1XR1 mRNA(2.17±0.17 vs 1.01±0.09)和TBL1XR1蛋白(0.89±0.08 vs 0.42±0.04)上调(P=0.000)。B组较A组及D组较C组H9C2细胞中CyclinD1蛋白、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活化的Caspase-3蛋白、细胞凋亡率、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F组较E组及H组较G组TBL1XR1明显升高(P<0.05)。与I组比较,J组CyclinD1、细胞存活率明显减少,TBL1XR1、活化的Caspase-3、细胞凋亡率、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81d-5p通过靶向TBL1XR1,促进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存活,并抑制其凋亡和炎性因子分泌,从而保护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杜金龙耿永芝关亚男李志军石彪姜润东檀立端段云鹏孙建利
关键词:微RNAS细胞周期蛋白D1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血清GDF-15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后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变化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02例发生心脏骤停后即刻、12、24-48 h的血清GDF-15水平,分为3组,A组31例,CPR后即刻、12 h、24-48 h血清GDF-15水平一直〈1 200 ng/L,B组34例,CPR后12 h和24-48 h GDF-15水平持续升高,且一直〉1 200 ng/L;C组37例,CPR后12 h和24-48 h GDF-15水平持续升高,但24-48 h较12 h时降低,随访6个月。结果:6个月后B组患者的病死率最高;C组稍高于A组。结论:CPR过程中,GDF-15可在心室早期激活,并且呈动态变化,这对机体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但CPR后,若患者血清GDF-15水平持续升高,提示患者出现了心功能不全,预后很差。治疗上应积极改善心功能不全,提高心排出量,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姜润东任长安周景霞
关键词:心肺复苏生长分化因子-15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和血必净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复苏及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血必净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干预作用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参芪扶正注射液组、血必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四组患者进行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对照组仅给0.9%氯化钠注射液和白蛋白液体复苏,必要时使用多巴酚丁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升压;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d)联合血必净(50 mL血必净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00 mL/d),参芪扶正注射组和血必净注射液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只加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d)或血必净(50 mL血必净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00 mL/d)进行液体复苏.观察四组患者达到EGDT目标所需要的液体量、复苏完成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种类及剂量,以及氧代谢指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四组患者EGDT时,联合治疗组复苏液体量、所需的多巴酚丁胺剂量及去甲肾上腺素均明显少于其他三组(均P<0.05),而四组复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试验过程中1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3例死亡;参芪扶正注射组和血必净注射液组试验过程中发生ARDS均为2例,3例死亡;对照组试验过程中4例发生ARDS,3例死亡,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和血必净注射液组自复苏后24 h起氧输送(D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明显上升,而VO2、O2ER明显下降,均较复苏前明显改善(均P<0.05),而对照组多数指标在复苏后48 h才有明显变化,且联合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血必净能更早帮助脓毒性休克患者脱离休克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体内氧代谢,是脓毒性休克患�
姜润东段云鹏李国伟孙建利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参芪扶正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氧代谢
三种方法联合行阶梯式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联合行阶梯式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纳入住院分娩的ASAⅠ~Ⅱ级单胎头位无阴道分娩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同时纳入住院的同条件不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50例。A组(阶梯式镇痛组)产程初期第一阶梯镇痛方法:一对一导乐分娩+水针减痛;第二阶梯(宫口<3 cm时)镇痛方法:一对一导乐分娩+笑气吸入;宫口≥3 cm时第三阶梯镇痛方法:一对一导乐分娩+腰硬联合阻滞镇痛;第四阶梯镇痛方法:(第二产程)一对一导乐分娩+(第三产程需会阴缝合)硬膜外阻滞镇痛。B组(单一方法分娩镇痛组)只在宫口≥3 cm时腰硬联合阻滞镇痛。C组不作任何镇痛措施。记录宫口开大1 cm、3 cm、6 cm、10 cm以及分娩结束时VAS评分;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的满意度。结果①A组比C组各时点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在宫口开大6 cm、10 cm时VAS数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妇宫口开大1 cm、3 cm、分娩结束时A组比B组的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第一产程A、B两组比C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各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C组的自然分娩率高、剖宫产率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B组比C组产妇的满意度高,且A组的优秀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三种方法联合行阶梯式分娩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产妇的满意度更高,更能体现出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
苏凤龙杜海霞姜润东鲍筠李金侠张滋明
关键词:分娩镇痛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阶梯式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阶梯式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以及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和阴道分娩禁忌症足月妊娠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Ⅰ组(对照组)始终应用0.15%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Ⅱ组(阶梯镇痛组)在产妇宫口<3cm时应用0.075%的罗哌卡因+0.5μg/mL的舒芬太尼,待产妇宫口≥3cm时应用0.15%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记录两组产妇各时点的VAS评分,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各时点的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潜伏期比Ⅰ组时间短(P<0.05),缩宫素使用率低,产妇运动阻滞轻微。结论:产程潜伏期应用0.075%的罗哌卡因+0.5μg/mL的舒芬太尼,活跃期应用0.15%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阶梯分娩镇痛对产妇子宫收缩干扰小,产程影响小,运动阻滞轻微,适合潜伏期就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
苏凤龙杜海霞姜润东鲍筠张滋明李金侠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