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玉成

作品数:133 被引量:805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煤炭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矿业工程
  • 47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文化科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8篇煤矿
  • 23篇矿井
  • 22篇地质
  • 21篇采煤
  • 18篇煤层
  • 14篇沉陷
  • 12篇采煤沉陷
  • 10篇矿井构造
  • 9篇煤矿区
  • 9篇采动
  • 8篇煤炭
  • 8篇井田
  • 8篇控煤
  • 7篇网络
  • 7篇采动损害
  • 6篇地质环境
  • 6篇数值模拟
  • 6篇盆地
  • 6篇煤层气
  • 6篇矿井地质

机构

  • 10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7篇西安矿业学院
  • 14篇西安科技学院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8篇中国煤炭地质...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煤科工集团...
  • 3篇陕西陕煤韩城...
  • 2篇六盘水师范学...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韩城矿务局
  • 2篇陕西煤业化工...
  • 2篇陕西省煤田地...
  • 2篇陕西省煤层气...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陇东学院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铁道第二勘察...

作者

  • 133篇夏玉成
  • 35篇孙学阳
  • 22篇杜荣军
  • 9篇樊怀仁
  • 9篇郭晨
  • 8篇王佟
  • 7篇王生全
  • 6篇白红梅
  • 6篇陈练武
  • 6篇王传涛
  • 5篇朱宝龙
  • 5篇马东民
  • 4篇侯恩科
  • 4篇王社荣
  • 4篇苗霖田
  • 4篇雷通文
  • 4篇卫兆祥
  • 4篇梁倩文
  • 3篇方刚
  • 3篇王庆伟

传媒

  • 12篇煤炭学报
  • 11篇西北地质
  • 10篇西安科技大学...
  • 9篇煤田地质与勘...
  • 9篇煤炭科学技术
  • 7篇中国煤田地质
  • 4篇矿业研究与开...
  • 4篇西安科技学院...
  • 4篇西安矿业学院...
  • 4篇中国煤炭地质
  • 3篇矿业安全与环...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采矿与安全工...
  • 2篇中国矿业
  • 2篇河北煤炭
  • 2篇煤矿安全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黑龙江教育(...
  • 2篇2011煤矿...
  • 1篇金属矿山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0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矿井构造相对复杂程度自动量化预测技术被引量:2
2000年
为了实现矿井构造相对复杂程度量化预测的全程自动化 ,以“矿井构造定量评价指标的自动统计与存储技术”为突破口 ,研制完成矿井构造量化预测系统软件MSPS .介绍了该软件所涉及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 ,包括评价单元的自动剖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评价指标的数字化技术等 。
夏玉成贾海莉
关键词:矿井构造评价指标自动统计
一种生态脆弱区多煤层开采保水采煤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脆弱区多煤层开采保水采煤方法,根据对同类矿区冒采比和裂采比实测值均值的统计,冒采比和裂采比分别选取5.7和17.5,预计了在综合机械化高强度开采条件下,4层煤开采后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结果...
孙学阳夏玉成杜荣军王传涛韦忙忙梁倩文李旭侯东萍
文献传递
以奥陶系灰岩顶部为工作层的带压开采防治水技术方法被引量:3
2017年
为解决桑树坪煤矿11号煤带压开采底板隔水层厚度不足问题,研究了以奥陶系灰岩顶部为工作层的防治水技术方法。分析了3105工作面带压开采的条件,论证了奥陶系灰岩顶部工作层的必要性,研究了奥陶系灰岩顶部的隔水性能,确定了工作层在奥陶系灰岩中的深度,给出了工作层内奥陶系灰岩的探查治理方法,总结了3105工作面所实施的各项防治水工程。实践证明,以奥陶系灰岩顶部为工作层开展防治水后,工作面可安全回采。
姬中奎夏玉成
关键词:注浆工程桑树坪煤矿
基于MICP方法固化采煤下行裂隙土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021年
为了解决煤层开采下行裂隙造成的生态脆弱矿区浅表生态恶化和水资源量下降等问题,通过微生物诱导碳酸钙(MICP)技术对下行裂隙试样进行修复加固;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测定不同浓度微生物菌液加固后试样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进而揭示微生物矿化对下行裂隙的修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微生物菌液浓度升高,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均逐级提升,菌液对裂隙土体的修复能力增强,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张嘉睿李涛夏玉成高颖李殿鑫王锐梅奥然
关键词:土体加固物理力学性质
试论渭河裂谷成因机制及其意义被引量:2
1992年
渭河裂谷(或渭河地堑)是鄂尔多斯地块南侧的新生代断陷带。本文通过对该区中生代以来区域构造应力-应变场的分析并结合力学分析,认为渭河地区在中生代时,是在由南向北的侧向挤压力作用下形成的一个大型隆起带,且因岩石圈的向上拱起带动了软流圈物质的上涌,从而为新生代裂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且对其北侧邻区中生代聚煤作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夏玉成侯思科
关键词:应力场聚煤作用
导水裂隙带预计经验公式的“三性”探究被引量:25
2013年
准确预计导水裂隙带高度,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经验公式应用条件的分析、预计结果与实际状况的对比、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开采强度关系的数值试验,探讨了目前常用的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预计公式的适应性和可信性,并提出提高导水裂隙带预计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方法。研究认为,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预计经验公式是对规范或规程颁布以前矿井覆岩破坏规律的经验总结,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高产高效矿井高强度开采的条件,因而,其预计结果不符合实际状况,可信性较差,不能有效指导煤矿的矿井水害防范及矿区生态潜水保护。陕北榆神矿区榆树湾井田20102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的研究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或建立全面反映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开采强度关系的经验公式,是提高导水裂隙带预计结果准确性的有效途径。
许武夏玉成杜荣军王悦
关键词:矿井水生态环境导水裂隙带
榆神矿区榆树湾井田及其邻区主采煤层赋存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榆神矿区榆树湾井田及其邻区钻孔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了2-2煤层厚度及其底板高程变化特征,探讨了煤层赋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2煤层由南东向北西赋存高程降低,同时煤层厚度变小;2-2煤层厚度的局部性变化受到盆地微古地貌特征或聚煤期基底沉降幅度的控制:煤层底板次级凹陷部位煤层增厚,次级隆起部位为煤层的次级减薄区,说明古地貌低洼处或盆地基底沉降幅度较大的地区对聚煤有利;榆树湾井田和邻区相比是煤层赋存最好的区域。
王悦夏玉成杜荣军
关键词:煤层厚度底板高程煤层赋存特征
构造应力与采动损害关系的数值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采用岩石破裂与失稳分析系统(RFPA),对不同构造应力条件下煤矿区地表环境损害特征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处于伸展构造背景下的煤矿区,煤层覆岩受到拉张构造应力作用,在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运动、变形和对地表地质环境的损害相对比较强烈;而处于挤压构造应力作用下的煤矿区,覆岩运动、变形及其对地表地质环境的损害相对较弱,或表现滞后。
夏玉成雷通文
关键词:构造应力采动损害
韩城矿区煤层气成藏条件及类型划分被引量:13
2018年
韩城矿区是我国最早实现煤层气商业开发的区块之一,分析前期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成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煤层气成藏机理,提升开发效率。从含气性和渗透性两个关键储层参数、以及构造变形和水文地质条件两大宏观地质因素出发,揭示了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其耦合作用,并划分了成藏类型:韩城矿区基本构造形态为一走向NE,倾向NW的单斜构造,地下水在东南边浅部接受补给并向西北流动,流动过程中径流强度逐渐减弱,在中深部形成水力封堵造成煤层气富集。煤层含气量总体沿地层倾向增大,边浅部在活跃地下水补给条件下生成次生生物气,造成含气量局部增高。构造曲率显示边浅部构造带和东泽村构造带是煤层变形最强的两个区域,受其控制,边浅部煤级局部可达贫煤,且分布范围与高变形区域基本吻合,揭示存在动力变质作用。400 m和800 m两个深度界限划分了含气量和渗透率的垂向分异格局,在此基础上区分出3种煤层气成藏类型,分别为边浅部隆起断裂带逸散型,深部斜坡带富集型以及中部过渡型,中部过渡型含气量与渗透率可实现优势叠合,煤层气开发条件最好,实际产能情况与之相符。
郭晨夏玉成卫兆祥孙学阳代革联王社荣申建任亚平
关键词:韩城矿区煤层气动力变质成藏类型
断裂信息维在矿井构造相对复杂程度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5年
为了帮助煤矿寻找井田内开采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块,将研究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分别统计各单元断裂信息维及其相关因素数据.通过对已揭露区统计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断裂信息维能综合反映断层条数、断层密度、断层长度、断层强度等特征,且与断裂构造的相对复杂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将已揭露区各单元断裂信息维及其影响因素(不含断层类指标)统计数据作为样本进行人工神经网络训练,达到精度要求后,用于预测井田不同单元的断裂信息维.对比东庞井田已揭露区各单元断裂信息维的统计值与预测值,准确率达90%左右.图2,表1,参9.
夏玉成白红梅孙学阳
关键词:矿井构造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