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显东
-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槽形风蚀坑表面物质组成、气流分布及其在动力学过程中的意义
- <正>风蚀坑(Blowout)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定沙丘或者平坦草地被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是沙漠和沙漠化地区常见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Cooper 将风蚀坑归结为碟形坑和槽形坑两大类,前者具有宽平的坑底,呈浅碟形椭...
- 夏显东哈斯额尔敦王帅
- 关键词:气流动力学过程
- 文献传递
- 呼伦贝尔草原风蚀坑及下风侧积沙区植被小群落特征被引量:5
- 2008年
- 采用传统样方法,调查了呼伦贝尔草原固定风蚀坑、半裸露风蚀坑和裸露风蚀坑及其积沙区的植被小群落,并对野外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3种风蚀坑及积沙区植被小群落盖度都小于原生植被大针茅群系盖度,并随着固定风蚀坑、半裸露风蚀坑、裸露风蚀坑的顺序依次下降.固定风蚀坑小群落由无茎委陵菜和糙隐子草占优势,分盖度为5%.半裸露风蚀坑中未被风蚀区小群落以无茎委陵菜和苔草占优势,分盖度为2%;积沙区小群落以无茎委陵菜、冰草、糙隐子草和百里香占优势,分盖度为4%.裸露风蚀坑无植被或仅西南坡出现沙蓬占优势的小群落.裸露风蚀坑积沙区中部以沙蓬占优势,分盖度为4.7%;在其边缘沿顺风向依次以冰草(2.7%)、苔草(2.6%)和百里香(1.7%)占优势.物种重要值平均值在固定风蚀坑、半裸露风蚀坑和裸露风蚀坑分别为12.64%、13.38%和20.08%,在半裸露风蚀坑积沙区、裸露风蚀坑积沙区中部和边缘分别为12.55%、40.48%和11.15%.
- 满良哈斯张萍阎旭夏显东
- 关键词:风蚀坑呼伦贝尔草原
- 平坦草地风蚀坑下风侧积沙形态与沉积特征
- 在沙质草原平坦草地,由于干旱或人类活动使植被和土壤遭受破坏而风力作用下形成风蚀坑,风蚀坑下风侧风沙沉积形成的抛物线形沙丘是目前公认的抛物线形沙丘的三大成因类型之一,但缺乏系统的研究,因而调查和分析风蚀坑下风侧积沙形态与沉...
- 夏显东
- 关键词:沙质草原风蚀坑
-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形态发育模式分析被引量:15
- 2009年
- 野外调查测量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分布和形态参数,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风蚀坑形态特征的差异、形态参数间相关关系和拟合结果分析了风蚀坑的形态演变和发育、成因、规律。发现不同发展阶段风蚀坑形态参数之间的控制关系和扩展模式不同,各形态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对于风蚀坑的侵蚀坑而言,坑长增长速度最快,其后依次是坑宽和坑深,坑后积沙体具有类似规律。风蚀坑坑后积沙的3个形态参数,受侵蚀坑3个参数的联合控制,但受坑深的控制最为显著。风蚀坑出现的起始形态、地形特征、植被、气流场、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的扰动等对其形态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形态和发育反作用于植被、气流等,形成形态与气流、植被之间的响应与反馈。
- 阎旭张德平夏显东哈斯
- 关键词:风蚀坑发育沙质草原
- 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演替的生理生态学机制被引量:38
- 2007年
- 对毛乌素沙地稀疏阶段、建成阶段和衰老阶段的油蒿群落的野外观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的油蒿群落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理生态特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随群落盖度的增加,0—20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而在20—80cm范围内有所下降。与稀疏阶段和建成阶段的油蒿群落相比,衰老阶段的油蒿群落的平均净光合速率低,光饱合点低,光能及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并且日变化过程也表现出受到了明显环境胁迫。在不同的演替阶段,油蒿的气孔导度与植物水势均呈线性相关。随植物水势的降低,处于衰老阶段的油蒿气孔导度降低速率最快。结合气孔导度和水分循环的关系,还初步探讨了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演替的主要驱动因子。
- 张军黄永梅焦会景夏显东
- 关键词:油蒿植被演替水分代谢气孔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