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聚群

作品数:1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小说
  • 5篇文革
  • 4篇知识分子
  • 3篇文革小说
  • 2篇杂色
  • 2篇拯救
  • 2篇题材
  • 2篇主题
  • 2篇文革题材
  • 2篇文学
  • 2篇民性
  • 2篇国民性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史
  • 1篇都市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 1篇新时期小说
  • 1篇性命

机构

  • 6篇河南教育学院
  • 3篇安徽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2篇周聚群
  • 1篇王坚

传媒

  • 2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安徽广播电视...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华文文学
  • 1篇安徽警官职业...
  • 1篇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色”中国的“杂色”呈现
以大陆的“文革”题材小说为背景和参照对象,运用心理分析、文本细读、后殖民文化理论和新历史主义等研究方法,对海外华文/华人不同世代作家三十余年——从陈若曦到哈金——的“文革”小说的主题变迁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整体的分析,...
周聚群
关键词:国民性
文献传递
论哈金小说中的国民性批判主题被引量:3
2011年
哈金在美国用英语写作了许多具有异国情调的中国题材小说,这些小说展示了"文革"期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揭露普通民众身上潜藏的国民劣根性上用力甚大,塑造并深刻剖析了背负着"精神奴役的创伤"的众多人物;而且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风俗人情中表现这些民族根性,在海外华文/华文小说中具有特异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
周聚群
关键词:国民性
论海外“文革”小说中的反拯救主题
2013年
与新时期的大陆"文革"题材小说相比,海外作家如陈若曦、哈金、虹影等在题材相同的作品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主题取向:不论是爱情力量或是政治力量都无法改变主人公或其他人物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磨难,他们在拒绝拯救和反"拯救"的主题之下隐藏着精神向度和政治意识的分野。这些小说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既解构了拯救神话,也凸现了被政治力量扭曲的每个个体更真实的生命、命运、心理和情感,在某种程度上逼近了"文革"历史的真相,还原人性的真实。
周聚群
折翅鸟 蜡烛 荆棘鸟——新时期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研究兼论作家评论家
本文先界定“知识分子”的定义,并对中国知识分子处于“边缘”“中心”提出自己的看法。我用“折翅鸟”、“蜡烛”、“荆棘鸟”三个意象比喻各个不同的知识分子类型,目的是试图通过分析新时期一系列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和五...
周聚群
关键词:知识分子形象新时期小说
文献传递
乡村牧歌中的人性美——简评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被引量:3
2004年
新时期之初是文学与政治的蜜月期,"文化风俗派"小说从另一方面表现了文学关心人的命运的倾向。汪曾祺的《受戒》以民间立场和寻梦的形式,通过对乡村、寺庙自然任情生活和少男少女美好纯真恋情的描写,表现了对人类童年净土的追寻和美丽爱情的向往。本文在肯定其独特价值的基础上,指出:寄寓其中的传统知识分子怀旧情感和浓浓的挽歌情调是对现实命运的屈服和对"五四"精神的回避。
周聚群王坚
关键词:受戒民间立场人性美
在历史的追忆中追寻未来——论白先勇、於梨华和聂华苓的文革题材小说
2009年
本文用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中的"历史记忆"概念分析了白先勇、於梨华和聂华苓的几篇(部)关于"文革"题材的小说,认为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高级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命运的反思,论文用"寻梦"概括了人物出国实现自身可能性的心理动机,说明他们在回来——出去——回来的循环中体现了作家对祖国情感的矛盾心态。
周聚群
关键词:集体记忆历史记忆
“红色”中国的“杂色”呈现——论海外华文/华人小说中的“文革”书写
本研究以大陆的“文革”题材小说为背景和参照对象,运用心理分析、文本细读、后殖民文化理论和新历史主义等研究方法,对海外华文/华人不同世代作家三十余年——从陈若曦到哈金——的“文革”小说的主题变迁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整体的...
周聚群
关键词:小说创作海外华人文革题材
文献传递
创作心态的纯洁化与复杂化——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被引量:1
2012年
"土改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直被认为是"解放区文学"的重要收获,其中阶级斗争的叙事策略对建国后众多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有着典范意义。在新型农民、落后农民和知识分子等人物的塑造上,一方面集中体现了作为知识分子的丁玲投身革命和工农群众过程中顺应政策要求时的自觉与自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作家试图弥合"政策"与"形象"间的裂痕的积极努力,是作家启蒙精神、个人主体性的无意识流露。这两方面暗含着中国知识分子及作家由"个体自我"向"革命者自我"的转变。
周聚群
关键词:《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知识分子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及教学的思考
2012年
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是当代文学史书写的标志性著作,受到学术界极高的赞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一些不完备和值得补充的地方,比如关于"当代文学史"命名、关于"潜在写作"的定位和关于文本解读等,都有值得商榷和补充的必要。教师应该以"整体观"和文本细读作为学习的基础,兼容其他专著的优点和有代表性的论点,经过先"由厚到薄"再"从薄变厚"两个阶段,增加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学好"当代文学史"这门专业基础课。
周聚群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文本解读
女性命运的深切拷问——以《神女峰》为例论舒婷诗的人文关怀被引量:2
2004年
在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舒婷《神女峰》一诗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追问是该诗的主题。本文阐发了充溢其中的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精神,讨论了该诗的成功所在、时代意义、局限和不足,探究了女性反抗和独立不彻底的原因,最后结合舒婷其他爱情诗,揭示她对女性命运的拷问和确立大写的“人”是其一以贯之的诗学追求。
周聚群
关键词:女性命运文学思潮《神女峰》人文关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