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璐红

作品数:25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地价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渠灌区
  • 3篇泾惠渠灌区
  • 3篇灌区
  • 3篇城市
  • 2篇新区
  • 2篇生态安全
  • 2篇土地集约利用
  • 2篇土地资源
  • 2篇集约利用
  • 1篇大学生村官
  • 1篇地价指数
  • 1篇地理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易损性
  • 1篇易损性评价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源地

机构

  • 22篇长安大学
  • 4篇顺德职业技术...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金宁达不...
  • 1篇陕西省土地工...

作者

  • 25篇周璐红
  • 4篇李亚妮
  • 3篇王晓峰
  • 2篇洪增林
  • 1篇张增峰
  • 1篇张康
  • 1篇刘愿英
  • 1篇刘秀花
  • 1篇马卫鹏
  • 1篇李榜晏
  • 1篇倪凤英
  • 1篇薛旭平
  • 1篇余永林
  • 1篇李剑波
  • 1篇张艳
  • 1篇万亮婷
  • 1篇徐建益

传媒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调研世界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价格理论与实...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特区经济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Journa...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2
  • 1篇200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灌区土地利用优势度分析——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研究区遥感解译资料、统计资料和陕西省农用地分等资料,以土地利用优势度为基础,以泾惠渠灌区为例,采用效益-成本分析法和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法对灌区各类土地利用优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耕地的效益-成本比值为1.5,比值较大,说明耕地是泾惠渠灌区的优势土地资源;研究区内土地资源丰度为0.73,土地资源组合指数为2.3,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为0.32,说明研究区土地资源组合指数较大,而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较小,说明研究区内各类土地资源组合状况较差,配套能力较弱。针对"泾惠渠灌区内各类土地资源组合状况较差,配套能力较弱"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一是严格执行中央政策,保护耕地资源;二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努力提高效益;三是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以灌区为单位,建立灌区土地利用等级及价格标准。
周璐红李亚妮王晓峰
关键词:泾惠渠灌区
副省级城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选取三大产业作为研究因素,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方法,以全国作为参照区,计算15个副省级城市的各产业承载力及其综合富余率,比较各城市的承载力状况:其中有8个城市的第一产业的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城市中第二产业除西安和哈尔滨的富余率小于零外,其他城市的第二产业资源承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富余;15个副省级城市的第三产业富余率都大于零,第三产业的发展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客观地评价了15个副省级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并提出副省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议。
周璐红李亚妮徐建益
关键词:副省级城市相对资源承载力
2000-2020年延安市土壤侵蚀驱动因素分析及生态安全评价被引量:10
2022年
作为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市的土壤侵蚀严重影响了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采用遥感影像、气象、土地利用以及土壤质地等数据,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模拟20 a来延安市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和空间格局,探究土壤侵蚀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因子间耦合作用程度。同时从生态服务能力、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组织结构3个方面构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0和2020年平均侵蚀量模数分别为9790.40和4249.82 t·km^(-2)·a^(-1),土壤侵蚀面积和强度呈双下降趋势,近20 a间退耕还林已显现成效,但子长县、延川县和延长县等东部地区还存在剧烈侵蚀,所以沿黄河流域的区县是目前防范治理的优先区域。(2)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影响研究区土壤侵蚀空间格局分布的主控因素是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仅次于主控因素,植被覆盖度与坡度因子的交互协同作用大于各单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因此,土壤侵蚀区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治理和防范。(3)相较于延安市2000年较不安全状态,2020年生态安全水平已经上升至安全状态。生态环境整体状况呈现“总体改善,局部好转”的向好趋势,但并没有达到很安全的理想状态,生态安全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潜力。基于上述研究,将延安市分为北部水土流失控制区、南部的水源涵养区和黄河沿岸土壤侵蚀敏感区进行分区防治,研究结果可为开展水土保持规划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周璐红王盼婷曹瑞超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安全评价
2000—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及其变化趋势预测
2023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效益、生态胁迫4方面构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理想点法对2000、2005、2010、2015、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结合Slope趋势预测及F显著性检验模型对2025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冷热点分析,以探究2025年流域土地生态质量发展趋势集聚区。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呈东南部、西南部整体高于东北部、西北部的分布特征。(2)2000—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整体较低,但呈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好转的态势。(3)2000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本底质量较差的中上游区域质量上升空间大,好转现象明显。(4)2025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呈上升趋势的区域主要集聚在流域甘肃段东部和中部、宁夏段南部,位于黄土高原生态功能保护区;土地生态质量可能会下降的区域,部分集聚于流域青海段西南部的黄河源生态功能保护区,部分集聚于流域内蒙古段西北部。黄河流域西北部要持续推进生态治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生态基础,流域东南部在加强生态保护和监测的同时继续推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
刘佳琪周璐红席小雅
关键词:黄河流域
灌区土地利用及其安全评价研究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的利用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不断进行,土地利用关系到人类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生存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我国水资源短缺,灌溉在农业生产中有着特别重...
周璐红
关键词:土地利用泾惠渠灌区
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依据统计数据资料,阐述了江苏省财产性收入现状:一是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数小,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二是虽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波动;三是增长速度大于纯收入增长速度;四是人均财产性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深刻剖析了影响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原因:一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三是农村金融制度不健全;四是农村住房制度不健全;五是农村社保制度不完善。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一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夯实财产性收入基础;二是明晰土地产权主体,探索土地流转形势;三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四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中居住点住房的流转,完善农村住房租赁市场;五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周璐红马卫鹏王晓峰孔小藤
关键词:财产性收入农民金融宅基地
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回观与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在回观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实施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界定了“山川秀美”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涵义与基本内容,提出了“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从组织管理机制、补偿机制、后续产业发展和“生态-经济”效益良性循环机制、创新机制和舆情机制等方面入手,设计构建了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的运行体系。
李榜晏周璐红刘愿英万亮婷
关键词:山川秀美工程可持续发展
2000-2020年延安市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023年
[目的]对陕西省延安市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该市评估生态环境效益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支持。[方法]基于MODIS-NDVI和气象等相关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残差分析对延安市2000—2020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不同因子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以及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①2000—2020年延安市植被NDVI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速为10%/10 a,快于同期三北防护林植被覆盖的平均增速。②延安市植被覆盖状况不断优化,呈现改善的面积占99.64%,其中明显改善的面积占97.85%,呈现退化趋势的范围比例极少。③受水热分布的影响,延安市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植被分布格局。④延安市植被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要显著强于气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布在-0.60~0.70,其中呈正相关的面积占47.52%;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布在-0.23~0.91,其中呈正相关的面积占99.62%;⑤延安市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的有效实施对植被状况改善最为显著,降水作用次之,气温和自然地理因素作用较小,多影响因子对延安市植被覆盖变化的交互作用表现为非线性增强或双因子增强。[结论]延安市是黄土高原腹地中心城市,植被覆盖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未来在生态建设背景下,要立足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人为因素合理参与,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管控和补偿措施,以期达到植被NDVI持续改善的效果,进一步增强其生态效益。
周璐红张康
关键词:NDVI植被覆盖影响因素
街区经济发展中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西安市莲湖区为例被引量:11
2012年
研究目的:以街区经济为平台,定量评价研究区内街区土地集约利用整体状况,以期为其他区域发展街区经济、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选择的西安市莲湖区38个街区中,土地集约利用存在一定的差异,较好集约利用3个,一般集约利用24个,低度利用11个,因此在发展街区经济时,应采取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水平、提高商业用地在整个街区中所占的比例和提高街区商业用地的容积率等措施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论:西安市莲湖区街区经济土地集约利用仍有较大潜力。
周璐红洪增林余永林
关键词:土地利用街区经济土地集约利用
地质灾害土地资源易损性评价定量探讨被引量:13
2010年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对土地资源易损性考虑较少,作为自然资源的主要承灾体,土地资源应和人口和物质财富一样进行定量化研究。在地质灾害评价理论和土地资源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土地资源易损性评估的技术方法。易损性的影响因素是灾害强度和土地资源承灾能力,承灾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等,基于此,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易损性计算,核算了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进行了综合易损性计算和土地资源易损性区划,并在西乡县进行了实例验证。
张艳刘丹强周璐红
关键词:地质灾害土地资源价值易损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