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瑸

作品数:22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会议论文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三叉神经
  • 4篇动静脉
  • 4篇动静脉畸形
  • 4篇血管
  • 4篇三叉神经痛
  • 4篇神经痛
  • 4篇经痛
  • 4篇静脉畸形
  • 4篇畸形
  • 3篇多发
  • 3篇血管减压
  • 3篇微血管
  • 3篇微血管减压
  • 3篇文献复习
  • 3篇显微血管
  • 3篇显微血管减压
  • 3篇疗效
  • 3篇脑动静脉
  • 3篇脑动静脉畸形
  • 3篇静脉

机构

  • 18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山东大学
  • 2篇济南铁路中心...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济南铁路局中...

作者

  • 22篇周瑸
  • 16篇戴宏伟
  • 15篇韩克捷
  • 15篇于筠
  • 13篇刘念
  • 11篇闫永
  • 4篇阎勇
  • 2篇刘舫
  • 2篇刘玉光
  • 1篇吴承远
  • 1篇冷冰
  • 1篇宋冬雷
  • 1篇姜海涛
  • 1篇田彦龙
  • 1篇阎永
  • 1篇董文尧

传媒

  • 6篇中华医学会神...
  • 2篇山东医药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铁道医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山东省疼痛研...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4
  • 7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射性同位素(<'32>P-磷酸铬)对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内照射治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1、建立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行为学及病理学改变;2、观察神经干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磷酸铬(Phosphorus-32 Colloid,简称<'32>P胶体)对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影响,以及三叉神经的病理改...
周瑸
关键词:放射性同位素磷酸铬脱髓鞘
文献传递
多发脑动静脉畸形二例并文献复习
本文介绍了两个多发脑动静脉畸形病例,一例采用血管内治疗,临床治愈,一例侧裂区AVM行伽玛刀放射治疗,治疗结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脑多发AVM虽然发病率极低,但危害很大,需积极治疗。血管内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熟知脑血管...
周瑸冷冰于筠韩克捷戴宏伟闫永刘念
关键词:临床疗效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目的总结和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探讨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全麻下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侧卧位,使患侧乳突保持在最高点。以乳突切迹水平为中点,发迹内行直、斜或S形切口,长...
韩克捷于筠戴宏伟闫永周瑸刘念袁鲁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文献传递
复发性脑出血的治疗(附九例临床分析)
2001年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出血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9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复发性脑出血发病率为 11.1%,多见于首次出血后 2~ 4年 ;高血压为首要危险因素 ,尤以舒张压升高为主 ;再出血部位多在原出血部位的占 6 6 .7%。对出血量小于 40ml以保守治疗为主 ,大于 40ml且病情有进展者应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必要时去骨瓣减压 ;如破入脑室者可行脑室引流术。结论 正确及时选择治疗方法可降低复发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周瑸
关键词:复发性脑出血血肿清除术脑室引流术
CT灌注成像应用于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发病时间≤24 h),男29例,女16例,年龄50~78岁(平均62.3岁),行头部常
刘念于筠韩克捷戴宏伟闫永周瑸袁鲁
颅内多发动静脉畸形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讨论颅内多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例多发脑AVM病例,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同时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1例多发AVM采用NBCA胶1次栓塞2个病灶,达到完全栓塞;1例多发AVM应用ONYX胶完全栓塞1个病灶,另1病灶行放射治疗。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多发AVM的一种较好方法,但有时需结合手术及放射治疗手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周瑸冷冰宋冬雷田彦龙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影像特征血管内栓塞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目的:总结和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探讨手术操作要点. 方法: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全麻下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侧卧位,使患侧乳突保持在最高点.以乳突切迹水平为中点,发迹内行直、...
韩克捷于筠戴宏伟闫永周瑸刘念袁鲁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大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方法:采用眶下孔近端结扎大鼠眶下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法建立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并定量观察实验动物行为学及病理学改变并与对照组比较是否成功。结果:结扎眶下神经约两周后,大鼠表现出对疼痛刺激反应敏...
周瑸刘玉光吴承远
文献传递
实时超声在开颅术中对病灶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06年
刘舫董文尧阎永周瑸戴宏伟
关键词:开颅术病灶定位术中实时超声
大鼠颅脑外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的建立
2008年
目的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简便易行的颅脑外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方法采用改进自由落体法建立颅脑外伤致MODS模型,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颅脑外伤不同时间后6个亚组(4,12,24,36,48,72h组),记录各时相点大鼠颅脑外伤后的症状、体征,检测外周血WBC、肝肾功能、心肌酶学改变。光镜下观察肺、小肠、肝和肾组织病理变化,依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的诊断标准判断SIRS和MODS的发生率。结果(1)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呼吸、心率、体温及外周血WBC、ALT、AST、BUN、Cr、CK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颅脑外伤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0.01),并且在24~36h变化最明显;(2)大鼠颅脑外伤后各时相点各脏器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损害,颅脑外伤组在24~36h时相点的脏器病理变化最显著,在48h稍有减轻,72h时相点仍可见炎性损害;(3)颅脑外伤组SIRS的发生率为100%;MODS发生率为69.4%,病死率为38.9%。结论(1)采用大鼠改良自由落体法可成功建立颅脑外伤致MODS的实验动物模型;(2)颅脑外伤后存在重要脏器的炎性改变及SIRS,提示SIRS是颅脑外伤致MODS的病理学基础。
戴宏伟于筠韩克捷阎勇周瑸
关键词:颅脑外伤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