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正芳

作品数:37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细胞
  • 24篇基因
  • 12篇免疫
  • 11篇白细胞介素
  • 10篇肿瘤
  • 9篇白细胞
  • 7篇转染
  • 7篇小鼠
  • 7篇疗法
  • 7篇巨噬细胞
  • 7篇基因疗法
  • 6篇造血
  • 6篇细胞因子
  • 6篇基因治疗
  • 6篇基因转染
  • 5篇细胞刺激
  • 5篇抗肿瘤
  • 5篇基因转移
  • 4篇造血重建
  • 4篇肿瘤细胞

机构

  • 37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作者

  • 37篇周正芳
  • 27篇曹雪涛
  • 22篇郑玲莉
  • 13篇叶天星
  • 13篇章卫平
  • 11篇于益芝
  • 10篇田野苹
  • 8篇徐志工
  • 7篇马施华
  • 6篇王全兴
  • 5篇蔡荣
  • 5篇张明徽
  • 4篇雷虹
  • 4篇李青
  • 4篇吴秀菊
  • 3篇韩德平
  • 2篇厉永建
  • 2篇孙卫民
  • 2篇葛林阜
  • 2篇陶群

传媒

  • 9篇中国肿瘤生物...
  • 7篇中国免疫学杂...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第13次全国...
  • 1篇第九次全国I...

年份

  • 2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12篇1995
  • 5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物质对刀豆素A和美洲商陆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γ干扰素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1990年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10^(-11) ~10^(-5) mol/L)P物质(SP)在体外对刀豆素A(ConA)和美洲商陆(PWM)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结果显示,10^(-11)~10^(-6)mol/L SP对10μg/mlPwM诱生IFN-γ没有影响。用5、2.5及1.25μg/ml ConA或PWM诱生时,10^(-9) ~10^(-5) mol/L SP可增高IFN-γ效价,10^(-7) ~10^(-5)mol/L SP作用更明显。单独加SP而不加诱生剂,未检测到IFN-γ.先加入10^(-9) ~10^(-6) mol/L SP 6h后,再加ConA诱生的IFN-γ效价,略高于同时加入10^(-9) ~10^(-6)mol/L SP时ConA诱生的IFN-γ效价。先加入10^(-5)mol/L SP,IFN-γ效价并不比同时加10^(-5) mol/L SP时增高,反而有降低的趋势.在先加入SP时,10^(-8)mol/L SP即表现出明显的增高IFN-γ效价的作用,而同时加SP,则在10^(-7)mol/L才有明显作用。
田野苹郑玲莉周正芳
关键词:P物质干扰素刀豆素A
黑素细胞刺激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的探讨
作者通过复制主动型及被动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研究了α黑素细胞刺激素(2-MSH)对EAE的保护作用,并探讨了相关的免疫学机制.
韩德平田野苹张明徽于益芝曹雪涛周正芳郑玲莉
关键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Α黑素细胞刺激素细胞因子免疫学机制
文献传递
腺病毒介导M-CSF,IFN-γ基因转染的腹腔巨噬细胞对体外抗肿瘤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IFN-γ是两种与单核巨噬细胞密切有关的细胞因子.M-CSF除了准持骨髓巨噬祖细胞增殖、分化、存活之外,对于成熟的Mφ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IFN-γ是一种较强的巨噬细胞激活因子(MAD,除了激活Mφ外,也可刺激NK,LAK细胞的活性.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T细胞增殖等,
雷虹曹雪涛于益芝马施华周正芳郑玲莉
关键词:IFN-ΓM-CSF抗肿瘤免疫Γ基因体外腹腔巨噬细胞
腺病毒介导M-CSF、IFN-γ基因分别转染黑色素瘤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995年
肿瘤的基因治疗是目前肿瘤研究领域中的一大热点,其方法之一是将细胞因子的基因转移至肿瘤细胞使之表达,提高局部作用的浓度,减少全身应用重组细胞因子带来的副作用,达到低毒高效的目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D最基本的功能是维持巨噬祖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对于成熟的巨噬细胞(Mφ)也有调节作用,
雷虹曹雪涛于益芝周正芳章卫平郑玲莉
关键词:体外生物学特性M-CSFΓ基因IFN-Γ转染黑色素瘤细胞
MIP-1α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体内外趋化作用
1997年
MIP-1α是一种对多种免疫效应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具有显著趋化作用的趋化因子。通过重组腺病毒载体将MIP-1α基因导入B16黑色素瘤细胞后,对其体内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MIP-1α基因转染后B16黑色素瘤细胞体外生长特性无明显变化,其培养上清中MIP-1α的分泌水平可达368±24ng/ml/106/24h,上清对NK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巨噬细胞均具有极强的趋化作用。MIP-1α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接种至小鼠皮下后,肿瘤生长明显减慢,肿瘤局部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然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未见明显增强,其NK活性及CTL活性也未见增强,推测其原因与体内MIP-1α所致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过强有关。
陈国友曹雪涛雷虹何龙周正芳
关键词:MIP-1Α基因转染肿瘤细胞免疫细胞
α黑素细胞刺激素保护内毒素休克小鼠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为研究α黑素细胞刺激素 (α MSH)对内毒素休克小鼠发挥保护作用的免疫学机制 ,将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 (ip)LPS5 0 μg/kg和D 半乳糖胺 (D Gal) 90 0mg/kg建立内毒素休克模型后 ,在不同时间给予α MSHip后观察小鼠的存活率 ;用MTT法测定小鼠血清中IL 1、TNF α、IL 6的含量 ;用Griess试剂测定血清中NO的含量。腹腔巨噬细胞 (MΦ)膜表面免疫相关分子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是给予LPS前 1h、同时和后 1hα MSH 2 5mg/kgip可以明显提高内毒素休克小鼠的存活率 ,其中以给予LPS 1h后注射α MSH疗效最佳 ,能显著降低血清中IL 1、TNF α含量 (P <0 0 0 1) ,增加IL 6的产生 (P <0 0 5 ) ,抑制LPS引起的腹腔MΦ高表达CD14、CD40、CD5 4及CD86分子。因此 ,α MSH降低TNF α、IL 1及NO的含量 ,抑制MΦ膜表面CD14、CD5 4、CD40及CD86的表达 ,在其抗内毒素休克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韩德平田野苹张明徽赵勇周正芳郑玲莉
关键词:Α黑素细胞刺激素内毒素休克促炎症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巨噬细胞免疫学
白细胞介素4基因转移的肿瘤细胞体内增强巨噬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观察了小鼠接种高分泌IL-4的黑色素瘤细胞后腹腔内巨噬细胞功能的变化。荷瘤小鼠腹腔内巨噬细胞杀伤性在荷瘤后第4天及第12天出现两个高峰;荷瘤后第15天小鼠腹腔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及MHCⅡ类抗原的表达增强,抗原提呈能力增高;荷瘤后第4天及第12天腹腔内巨噬细胞经诱导的IL-1水平出现两个高峰,经诱导的TNF水平变化不明显。此实验结果表明,高分泌IL-4的黑色素瘤细胞体内生长受抑制的原因之一是IL-4基因的导入及IL-4的分泌使体内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增强及杀伤活性的显著提高,因而使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得以增强。
于益芝曹雪涛郑玲莉徐志工周正芳章卫平叶天星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基因转移巨噬细胞基因治疗
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转移的成纤维细胞对自然杀伤活性的增强作用被引量:2
1994年
应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人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转入成纤维细胞HIH3T3,经G418抗性筛选和有限稀释法,从12株阳性细胞克隆中选出一株高分泌IL-6克隆(代号为T6.6)。T6.6培养上清能显著增强自然杀伤(NK)活性,当与IL-2合用时增强效果更佳,抗IL-6单抗能阻断这种增强作用。将T6.6大量扩增后植入小鼠腹腔,48小时后血清中可检测出较高水平的IL-6,且脾细胞NK活性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实验结果表明,人IL-6基因转移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内、外均能显著增强NK活性,提示成纤维细胞介导的IL-6基因疗法可应用于抗肿瘤、抗感染和造血功能重建等。
章卫平曹雪涛顾申周正芳郑玲莉叶天星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成纤维细胞自然杀伤
白细胞介素3基因疗法对同基因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被引量:3
1996年
以大剂量化疗后进行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为实验模型,观察了成纤维细胞介导的白细胞介素3(IL-3)基因疗法对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表明,IL-3基因疗法能显著升高骨髓移植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显著促进骨髓CFU-GM、CFU-Meg、CFU-E集落形成,证明IL-3基因疗法能显著加快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过程,从而为提高骨髓移植的成功率提出了新的方法。
李青曹雪涛蔡荣王全兴周正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3基因治疗骨髓移植造血重建
P物质与生长抑素对NK活性和巨噬细胞杀瘤活性的调节作用
1993年
本实验研究了P物质(SP)与生长抑素(SOM)在体外对人脾脏中NK活性和巨噬细胞(Mφ)杀瘤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0.0001μmol/L的SP在效靶比例为100:1、50:1和25:1时能显著增强NK活性。仅在效靶比例为100:1时,0.01μmol/L的SP能显著增强NK活性。0.0001或O.01μmol/L的SP可使Mφ杀瘤活性升高,但作用不明显。1φmol/l的SP对NK活性和Mφ杀瘤活性均未显示出增强作用。与之相反,0.01或1μmol/L SOM在各效靶比例时都可显著抑制NK活性,并显著抑制Mφ杀瘤活性,而0.0001μmol/L SOM对两种活性均无抑制作用。SP或SOM在0.01及1μmol/L时,对200U/mlγ干扰素增强NK活性Mφ杀瘤活性的效应有降低作用。这些结果表明,SP及SOM参与调节NK活性和Mφ杀瘤活性,提示神经内分泌递质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是重要的调节物质。
田野苹周正芳郑玲莉
关键词:P物质生长抑素杀伤细胞活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