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全

作品数:48 被引量:268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北京同仁医院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病理
  • 23篇临床病理
  • 15篇肿瘤
  • 12篇细胞
  • 10篇临床病理观察
  • 10篇病理观察
  • 9篇病理学
  • 8篇腺癌
  • 6篇腺肿瘤
  • 6篇临床病理学
  • 6篇免疫
  • 6篇鼻咽
  • 5篇咽部
  • 5篇乳腺
  • 5篇临床病理分析
  • 5篇鼻咽部
  • 4篇乳头
  • 4篇乳头状
  • 4篇组织化学
  • 4篇细胞癌

机构

  • 2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世纪坛医...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日本高知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常德市第一人...
  • 1篇高知大学

作者

  • 48篇周全
  • 23篇昌红
  • 20篇刘红刚
  • 11篇高颖
  • 8篇金玉兰
  • 5篇张继新
  • 5篇闫风彩
  • 5篇石峰
  • 5篇万鸿飞
  • 4篇朴颖实
  • 4篇沈兵
  • 3篇何春燕
  • 3篇石少辉
  • 3篇杜雪梅
  • 3篇申虹
  • 3篇崔力方
  • 3篇张建英
  • 3篇魏伯俊
  • 3篇韩一丁
  • 3篇陈奕至

传媒

  • 18篇诊断病理学杂...
  • 11篇临床与实验病...
  • 9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管食管沟病变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和分析气管食管沟病变的性质、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非甲状腺性来源的气管食管沟病变的主要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手术方法、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结果淋巴结病变12例,其中鳞状细胞癌转移者11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1例;食管来源者12例,其中食管憩室9例,颈段食管癌2例,颈段食管平滑肌瘤1例;甲状旁腺来源者19例,其中甲状旁腺瘤者16例,甲状旁腺癌1例,甲状旁腺囊肿2例;支气管囊肿2例,鳃裂囊肿1例。结论气管食管沟病变来源和性质多样,99mTc-sestamibi及甲状旁腺激素检查在其术前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魏伯俊申虹刘勇岳云龙周全石峰
关键词:气管疾病食管甲状旁腺肿瘤外科手术
肥大细胞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胶原纤维降解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致肝纤维化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半定量方法探讨肥大细胞和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Wistar系雄性大鼠72只,对照组和正常组各16只,实验组40只,实验组大鼠在一次性注射DMN后2周至12个月,在8个时间点分别取大鼠肝脏,通过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及电镜等方法,测量纤维化面积率和纤维化灶内的肥大细胞数量,观察肥大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表达情况及各种相关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注射DMN后肝脏所形成的纤维化面积率于2周(3.72%)和1个月(3.73%,P=0.2626)时最明显,之后逐渐下降,直到12个月(1.42%,P=0.0003)肝组织内仍残留少许。肥大细胞于注射DMN后2周(200倍光镜下平均每视野1.73个)开始出现,于4个月(3.06个,P=0.008)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但12个月(1.04个,P=0.045)时也仍可见少量。此模型中形成的纤维化和浸润的肥大细胞数量不成比例,高峰期不平行。肥大细胞表达MMP-2,但不表达TIMP-2。结论在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肥大细胞不仅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还可能通过合成分泌MMP-2参与纤维化的降解。
金玉兰周全田澄刘红刚林芳弘同山英昭
关键词:肥大细胞纤维化二甲基亚硝胺基质金属蛋白酶2
规范书写细胞病理检查申请单的必要性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细胞病理检查申请单的填写状况,提高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及准确率。方法通过检查本院病理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细胞病理检查申请单2149份,发现存在的问题。结果有160份细胞病理检查申请单不合格,不合格率为7.4%,其中造成病理报告延误21份。结论细胞病理检查申请单书写是否完善、规范,直接关系到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及病理资料的完整性。
万鸿飞周全刘红刚
关键词:细胞病理检查申请单病理资料
胎儿心横纹肌瘤合并结节性硬化症尸检1例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胎儿心横纹肌瘤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对1例胎儿进行尸检。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该例为心室多发结节样肿瘤,切面灰粉色、质细腻,镜下可见到"蜘蛛样"细胞,myoglobin和desmin(+);脑实质内可见体积较大的星形细胞弥漫聚集,胞质嗜伊红色,核偏位,GFAF(+);脾内可见组织细胞样细胞多灶状瘤样生长,CD68(+),诊断为胎儿心横纹肌瘤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结论心横纹肌瘤为良性错构性肿瘤,早发现及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非常有意义,合并结节性硬化症时预后较差。
石峰杜雪梅周全高颖郭洋沈兵昌红
关键词:横纹肌瘤结节性硬化症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肺癌结肠转移一例被引量:2
2014年
患者男,69岁,因间断腹痛2周、加重伴呕吐1d于2013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剧烈绞痛,每次持续数秒后可自行缓解,与体位、饮食、排便无关.1d前受凉后出现持续性脐周绞痛,阵发性加重,伴腹胀.呕吐2次,呕吐物为白色水状物,总量约500 mL.有排气,未排便,无发热.以“腹痛原因待查”入院.21个月前确诊为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进行化学疗法9个疗程和胸部放射疗法23个疗程,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肿瘤病灶已明显缩小(图1).
李秋敬林香春吴静刘红王沧海台卫平刘揆亮昌红周全
关键词:结肠转移肺癌肺鳞状细胞癌胸部CT呕吐物原因待查
子宫内膜小细胞癌合并浆液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癌(SCC)合并浆液性乳头状癌(P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癌合并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女性,60岁。因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入院。B超及MRI示子宫腔内实性占位性病变。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镜下肿瘤组织由SCC及PSC 2种组织学形态组成,2种成分穿插混合生长。SCC中,CD56和TTF-1(+),NSE、Cg A和Syn(-);CK、EMA、p16和p53两种成分均弥漫强(+)。患者术后给予放、化疗,随访6个月状况良好,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原发性子宫内膜SCC合并PSC非常罕见,易与子宫内膜腺癌伴去分化、子宫癌肉瘤、腺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淋巴瘤等混淆。
余春开宋志刚周全昌红张建英
关键词:子宫内膜小细胞癌浆液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
循证医学和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临床病理科见习中的探讨被引量:10
2016年
病理学是连接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组织病理学形态为核心、以记忆为主要手段。随着医学各学科间的紧密交融,我们试图通过"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教学及"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补充,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周全李文斌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见习
鼻硬结病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4
2009年
我国是鼻硬结病的好发区域,但其特殊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常导致误诊,致使病变进展,最终可产生病变部位狭窄等严重后果。本文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超微结构特征、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作一综合介绍。
周全刘红刚金玉兰
关键词:鼻硬结病临床病理诊断
网状纤维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ED-1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被引量:2
2007年
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探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成分或抗原成分的相互关系时,可以采用双重染色方法。网状纤维是构成组织的网状支架,广泛分布于实质性脏器中,其中最丰富的区域是肝、脾、淋巴组织、骨髓、基底膜和血管等处。网状纤维染色方法是一种组织化学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显示和判定病变组织支架的破坏情况及纤维组织的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定位组织和细胞中的某种抗原或抗体成分的一种方法。网状纤维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的应用可以阐明网状纤维和所要观察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蛋白或细胞之间的关系。此方法已得到一些同行专家的认可怛引。
金玉兰田澄石少辉周全円山英昭
关键词: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网状纤维染色方法抗原抗体反应实质性脏器
肺腺癌转移至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肺腺癌转移至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肺腺癌转移到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3岁。体检发现右肺上叶占位1周。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空洞并多发纵隔淋巴结肿大,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类圆形结节影。镜下右肺上叶后段病变为典型的肺腺癌,右肺下叶病变为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肺腺癌转移。右肺上叶肺腺癌细胞及右肺下叶混合性肿瘤中的肺腺癌成分具有相同的免疫表型,CK7、CK8/18、TTF-1、Napsin-A和CEA(+);右肺下叶混合性肿瘤中的梭形肿瘤细胞vimentin、CD34、bcl-2和CD99(+)。结论肿瘤转移至肿瘤十分罕见,肺腺癌转移至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尚未见报道,临床需要提高认识,识别这类罕见肿瘤,并根据不同成分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张继新崔力方周全高颖郭洋昌红
关键词:肺腺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免疫组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