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月平

作品数:144 被引量:289H指数:7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南通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6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文学

主题

  • 56篇肝炎
  • 46篇病毒
  • 44篇乙型
  • 41篇乙型肝炎
  • 38篇血清
  • 29篇细胞
  • 29篇慢性
  • 22篇肝炎病毒
  • 21篇蛋白
  • 20篇乙型肝炎病毒
  • 20篇肝病
  • 16篇糖尿
  • 16篇糖尿病
  • 16篇慢性乙型
  • 15篇慢性乙型肝炎
  • 15篇基因
  • 14篇乙肝
  • 12篇血管
  • 10篇抗体
  • 9篇球蛋白

机构

  • 101篇南通市第三人...
  • 24篇南通大学
  • 21篇海南医学院附...
  • 9篇海南医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启东市人民医...
  • 4篇南通医学院附...
  • 2篇南通市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通大学附属...
  • 1篇南通市肿瘤医...
  • 1篇如皋市人民医...
  • 1篇通州市中医院
  • 1篇南通市中西医...
  • 1篇南通市中心血...

作者

  • 141篇吴月平
  • 32篇章幼奕
  • 26篇陈琳
  • 25篇凌勇武
  • 22篇黄松平
  • 21篇邹美银
  • 19篇罗文明
  • 15篇王转锁
  • 12篇邵建国
  • 12篇毛丽萍
  • 12篇韩刚
  • 12篇王惠民
  • 11篇朱勇根
  • 11篇王世蓬
  • 10篇陈育凤
  • 9篇汪美华
  • 9篇王跃国
  • 9篇曹亚丽
  • 8篇刘先进
  • 8篇赵云

传媒

  • 16篇检验医学与临...
  • 14篇交通医学
  • 12篇南通大学学报...
  • 6篇齐齐哈尔医学...
  • 6篇现代检验医学...
  • 4篇临床荟萃
  • 4篇山东医药
  • 4篇南通医学院学...
  • 4篇江苏医药
  • 4篇海南医学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胃肠病学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肝脏
  • 2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中国交通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7篇2015
  • 8篇2014
  • 16篇2013
  • 18篇2012
  • 15篇2011
  • 5篇2010
  • 14篇2009
  • 8篇2008
  • 13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V DNA核苷酸1735~1965片段突变研究
2005年
目的 分析乙肝患者HBVDNA前C/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区部分DNA片断突变。方法 PCR扩增HBVDNAnt1735~196 5片段,将产物进行HBVDNA测序。结果 在6 8例乙肝患者中,突变阳性率4 8. 5 % ,点突变16 8个,频率前10位的是nt176 4 ,176 2 ,1799,176 6 ,1896 ,175 4 ,1899,176 8,1814及1913,还检出鲜见报道的192 3,192 2 ,190 7等点突变。5 4例慢性肝炎和1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nt1896 ,176 4 ,176 2点突变阳性数分别为9,19,19和3,19,19,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1)。结论 提示PreC/C与BCP区基因突变可能与肝实质纤维化相关联;基因测序对芯片探针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和临床意义;HBVDNA突变发生率较高,且位点众多,基因突变分析对肝炎诊疗与流行病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孙承龙王惠民王跃国张冬雷马达吴月平赵建龙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多态性突变
HBVcccDNA检测判断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预后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外周血PBMC中HBVcccDNA检测判断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预后。方法采用MEIA法、PCR-微流芯片法检测25例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和与之匹配的65例未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M、HBVDNA、外周血PBMC中HBVcccDNA。结果43.3%(39/90)的慢性肝病患者HBVcccDNA阳性;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HBVcccDNA阳性率20.0%(5/25)显著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52.3%(34/65),P<0.01,尤其在HBVDNA<103copy/ml的慢性肝病患者中0(0/15)、31.3%(5/16),P<0.05。无论HBeAg+/HBeAb-还是HBeAg-/HBeAb+,抗病毒治疗者HB-VcccDNA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P<0.01、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病患者HB-VDNA高浓度、HBeAg+/HBeAb-者HBVcccDNA检出率高;外周血PBMC中HBVcccDNA与血清HBVDNA、HBVM联合检测能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判断的准确性。
徐晓琦吴月平章幼奕凌勇武
关键词:HBVCCCDNA乙型肝炎抗病毒
淡漠型甲亢误诊2例
2001年
吴月平
关键词:突眼甲状腺肿大手颤肝太乐
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微孔板杂交与凝胶电泳的比较
2000年
本文对 81例乙肝患者的PCR产物分别采用微孔板杂交和凝胶电泳进行检测 ,同时对微孔板杂交在HBVDNA定量方面的价值进行论证。结果 :微孔板杂交和凝胶电泳的阳性率分别为 70 .4% (5 7/ 81)、5 1.8% (42 / 81) ;PCR产物与微孔板杂交后光密度 (OD)呈正相关 ,血清HBVDNA量与OD值不呈线性关系。提示 :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微孔板杂交技术可替代凝胶电泳 。
倪晓蓉吴月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微孔板杂交聚合酶链反应
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血清VEGF、TGF-β_1、TNF-α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检测失代偿性肝硬化(DL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血清VEGF、TGF-β1、TNF-α对DLC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DLC患者86例,同步测定血清VEGF、TGF-β1、TNF-α,分析三者水平变化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DLC患者血清VEGF、TGF-β1、TNF-α均明显高于健康组,随着肝硬化、肝癌发展,TGF-β1、TNF-α水平逐渐下降(P<0.05,P<0.01);发生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患者VEGF、TNF-α水平高于慢性肝衰竭(CLF)患者(P<0.05);中晚期SACLF患者VEGF、TNF-α高于早期,早中期患者TGF-β1水平低于晚期(P<0.05);死亡患者血清VEGF、TGF-β1水平明显高于病情好转者(P<0.01),TNF-α低于病情好转者(P<0.05)。结论:DLC患者血清VEGF、TGF-β1、TNF-α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它们在DLC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章幼奕邹美银吴月平施旦华陶虎高金华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转化生长因子Β1
IL-17A表达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相关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陸肝病患者外周血中IL-17A表达以及与HBV相关肝病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93例HBV相关肝病患者(包括慢性肝炎21例,肝硬化21例,肝衰竭23例,原发性肝癌28例)和...
汪美华章幼奕吴月平邹美银陈萍朱勇根沈娟李雪梅黄松平
关键词:肝疾病乙型肝炎病毒外周血病理机制
文献传递
慢性HBV感染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与病毒载量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组)、4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B组)和40例体检健康者(C组)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A2(HLA-A2),采用HLA-A2限制的HBVcore18-27抗原表位肽五聚体(Pro5MHC)法检测Pro5MHC、CD8双阳性细胞[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比较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A组、B组HLA-A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随着HBV DNA水平的升高,HBV特异性CTL水平逐渐减低(P〈0.05),但CD8+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HBV DNA水平大于105 copies/mL的患者,Pro5MHC/CD8+水平明显低于HBV DNA水平为103-105 copies/mL的患者以及HBV DNA水平小于103 copies/mL的患者(P〈0.05)。结论 HLA-A2是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易感基因之一。HBV感染患者体内HBV特异性CTL水平随着病毒复制程度的升高而减低。Pro5MHC/CD8+可作为判断病毒复制程度的客观指标。
韩海霞吴玉兰陈琳吴月平邵建国
关键词:特异性细胞免疫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复发的预防及检测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治疗下供肝植入前后受体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变化、HBV基因及序列变化检测,探讨对其预防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患者HBV再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MEIA法、PCR微流芯片法、基因测序法检测21例受体手术前后HBVM、HBVDNA定量、HBVYMDD、HBV1762/1764、HBV1896、HBVcccDNA及HBVS基因“α”决定簇变异,以7例HBsAg、HBsAb共阳性慢性乙肝患者、15例乙肝疫苗免疫失败儿童为HBVS基因“α”决定簇变异对照。结果术前21例受体HBsAg、HBeAg/HBeAb、HBcAb阳性,16例HBVDNA阳性,1例HB-VDNA阴性,4例HBVDNA未测;术后18例患者HBVM变成HBsAb或HBsAb、HBcAb或HBsAb、HBeAb、HBcAb阳性,3例未有变化,其中19例HBVDNA阴性,2例HBVDNA阳性,2例外周血白细胞中HBVcccDNA阳性19例阴性,无1例术后出现HBVYMDD、HBV1762/1764、HBV1896、HBVS基因“α”决定簇变异。结论拉米夫定联合HBIG预防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疗效确切;乙肝低复发可能与受体无HBV基因变异、供肝质量有关;术前受体HBVDNA结果与术后乙肝复发相关性未显示。
吴月平凌勇武王世蓬罗文明黄松平吴萍刘先进
关键词:肝移植复发
白介素32在乙肝相关性肝衰竭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衰竭(LF)患者白介素(IL)-3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160例乙肝相关性慢性肝炎(CH)、肝硬化(LC)、LF患者及20例健康患者血清IL-32表达水平,与LF患者丙氨酸转氨酶(...
汪美华邹美银章幼奕朱勇根吴月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P)、血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及其在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9例初发或复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甲亢组,91例正常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浆25(OH)D和PTH,生化法测定血钙、血磷、血AL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亢组血钙、血磷、血ALP、血浆25(OH)D水平升高,血浆PTH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中,维生素D缺乏30例(27.5%),不足37例(33.9%),充足42例(38.5%);对照组中,维生素D缺乏54例(59.3%),不足31例(34.1%),充足6例(6.6%)。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甲亢组血浆25(OH)D与血浆PTH呈负相关(r=-0.323,P=0.001)。结论甲亢骨转换加速;甲亢患者血25(OH)D水平升高,可能与高血钙、血PTH降低及高血磷导致1-α-羟化酶活性降低有关;维生素D缺乏在甲亢骨代谢中的作用不大。
王转锁吴月平宋钦华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激素25羟维生素D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