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晶晶

作品数:32 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12篇淋巴
  • 12篇淋巴瘤
  • 6篇预后
  • 6篇神经系
  • 6篇神经系统
  • 6篇中枢神经
  • 6篇中枢神经系统
  • 6篇中枢神经系统...
  • 5篇细胞淋巴瘤
  • 5篇化疗
  • 4篇原发中枢神经...
  • 4篇胃癌
  • 4篇腺癌
  • 4篇放疗
  • 3篇蛋白
  • 3篇凋亡
  • 3篇血清
  • 3篇原发性
  • 3篇直肠

机构

  • 32篇郑州大学第一...
  • 5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32篇吴晶晶
  • 18篇张明智
  • 7篇王贵吉
  • 6篇樊慧杰
  • 5篇张旭东
  • 4篇樊青霞
  • 4篇王新华
  • 4篇裴迎新
  • 4篇李玲
  • 3篇付晓瑞
  • 3篇张蕾
  • 3篇孙振昌
  • 3篇李鑫
  • 3篇张鹏宇
  • 3篇于慧
  • 2篇李兆明
  • 2篇南飞飞
  • 2篇常宇
  • 2篇马怡晖
  • 2篇张文苹

传媒

  • 5篇肿瘤基础与临...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健康天地(学...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DPT与CHOP作为一线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且非盲的临床试验中,将吉西他滨、顺铂、强的松和沙利度胺(GDPT)与标准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分别应用于初诊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2016年初诊为PTCL的89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CHOP方案组(44例,接受CHOP方案治疗,8例在治疗中出组)和GDPT方案组(45例,接受GDPT方案治疗)。无进展生存期(PFS)作为主要研究终点,总生存期(OS)及应答率为次要研究终点,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研究,并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在81例患者中,GDPT组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CHOP组(64.4%比44.4%,P<0.05),GDPT组2 a PFS(62.2%比36.1%)和2 a OS(71.1%比50%)高于CHOP组(均P<0.05)。结论对于初诊的PTCL患者,GDPT作为一线化疗方案时,预后优于CHOP方案,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治疗PTCL的一线方案。
刘晓李玲张蕾张蕾王新华李鑫吴晶晶王新华于慧付晓瑞
关键词:外周T细胞淋巴瘤CHOP方案
中期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3种评价方法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价值探讨
2020年
目的探讨基于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的国际一致化项目(IHP)法、Deauville 5分法和最大标准摄取值下降率(△SUVmax)法3种方法在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NKL)治疗中期的疗效评估价值,以期寻找最佳评价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69例ENKL患者的特征,并且在治疗前及中期都进行了18 F-FDG PET-CT检查,分别利用IHP法、Deauville 5分法和△SUVmax法对患者的PET-CT进行评价,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利用ROC曲线得出最佳临界值,并以相应的临界值分组,对病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SUVmax和△SUVmax%的临界值分别为5.75和52.8%。IHP阴性组、Deauville阴性组、△SUVmax≥5.75组和△SUVmax%≥52.8%组的5 a疾病无进展生存率(67.3%、78.5%、72.5%、82.5%)均优于对应的IHP阳性组、Deauville阳性组、△SUVmax<5.75组和△SUVmax%<52.8%组(55.1%、42.0%、17.0%、20.0%;χ^(2)=5.660,P=0.017;χ^(2)=16.295,P<0.001;χ^(2)=14.795,P<0.001;χ^(2)=34.824,P<0.001)。Deauville 5分法、△SUVmax法和△SUVmax%法对疗效的预测优于IHP法。结论中期18 F-FDG PET-CT的Deauville 5分法、△SUVmax和△SUVmax%法在预测ENKL疗效和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优势。
倪佳丽谢新立张蕾李玲李鑫王新华付晓瑞孙振昌张旭东李兆明吴晶晶于慧常宇严家芹周志远南飞飞武晓龙田丽张明智
关键词:淋巴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mcm7、mcm5及cyclin E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mcm7、mcm5和cyclinE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术前未经放化疗的直肠腺癌手术标本104例、直肠腺瘤28例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36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mcm7、mcm5、cyclin E的表达水平,并对104例直肠癌标本按照有无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同时进行了三者的相关分析。结果直肠癌组织中mcm7、mcm5及cyclin E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8例直肠腺瘤中mcm7、mcm5及cyclin E阳性率分别为53.57%(15/28)、42.86%(12/28)、28.57%(8/28),36例直肠癌旁正常组织中,mcm7、mcm5及cyclin E阳性率分别为27.78%(10/36)、22.22%(8/36)、11.11%(4/36);而在104例直肠癌组织中,mcm7、mcm5及cyclin E阳性率分别为82.69%(86/104)、76.92%(80/104)、67.31%(70/104)。三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大小无明显关系。直肠癌组织中三者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结论 mcm7、mcm5、cyclin E过表达可能在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文苹王贵吉吴晶晶裴迎新
关键词:直肠癌MCM7MCM5CYCLIN
F框/WD-40域蛋白7、脂肪酸合成酶和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F框/WD-40域蛋白7(FBXW7)、脂肪酸合成酶(FAS)、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BXW7、FAS、MCM7在大肠癌、腺瘤、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FBXW7在大肠癌、腺瘤、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2%、75.0%、88.9%,大肠癌与正常黏膜组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χ2=10.516,P=0.001)、淋巴结转移(χ2=4.489,P=0.034)、肿瘤直径(χ2=9.974,P=0.002)有关;FAS在大肠癌、腺瘤、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4.3%、75.0%、55.6%,在大肠癌与正常黏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患者的年龄相关(χ2=7.643,P=0.006);MCM7在大肠癌、腺瘤、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95.8%、66.7%、22.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BXW7与FAS、MCM7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276,P=0.008;r=-0.443,P=0.000),FAS、MCM7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228,P=0.024)。结论 FBXW7、FAS、MCM7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的新指标及治疗靶点。
耿娟娟王贵吉裴迎新吴晶晶张文苹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FASMCM7
VEGFR2多态性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40
201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VEGFR2)多态性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148例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收集患者外周血标本用来进行VEGFR2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分型,另外收集部分患者的活检癌组织标本用来进行VEGFR2mRNA表达测定。对基因型和其他变量以及VEGFR2mRNA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基因型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并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对其他变量进行校正。结果在VEGFR2的标记多态性位点中,只发现了889C>T位点的临床意义。889C>T位点位于该基因的编码区,在研究人群的基因分布频率为:CC型108例(72.97%),CT型36例(24.32%),TT型4例(2.71%),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5,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636)。预后比较将TT型和CT型患者合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发现:CT/TT基因型患者和野生型CC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0.00%和48.15%(P=0.377)。CT/TT和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1和8.7个月(P=0.002);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8.7和21.4个月(P=0.012)。经过多变量校正889C>T位点仍对无进展生存期有独立的影响意义(OR=1.96,P=0.014)。安全性分析中未发现889C>T位点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在69例癌组织标本中,CT/TT基因型患者癌组织中VEGFR2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野生型CC型患者(P<0.001)。结论VEGFR2889C>T位点可降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效果,对安全性无显著影响。
樊慧杰袁静吴晶晶贾永旭马怡晖李醒亚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多态性
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2013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胃肠道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结外发病部位,占30.0%~40.0%,而其中又以胃淋巴瘤居多,其次是小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
王蓉李玲吴晶晶张明智
Smad7和TGF-β_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检测Smad7和TGF-β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意义,以期为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帮助。方法本实验以140例结直肠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7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Smad7和TGF-β1的表达及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中Smad7和TGF-β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Smad7和TGF-β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二者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Smad7和TGF-β1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协同作用,联合检测Smad7和TGF-β1的表达可能与判断预后有关。
吴晶晶樊慧杰王贵吉
关键词:结肠癌SMAD7TGF-Β1免疫组化
高氧刺激下PAC1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
2010年
目的初步探讨高氧刺激下PAC1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法转染目的质粒pcDNA3.1(+)/PAC1进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筛选稳定表达PAC1的细胞克隆,并使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高表达PAC1的MB435细胞克隆。应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不同细胞在H2O2处理后的存活率变化,同时进一步使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B435/PAC1细胞克隆经H2O2处理后其ERK1/2磷酸化的水平。结果在细胞克隆MB435/PAC1-C2和MB435/PAC1-C6中均有高水平的PAC1表达,这些高表达PAC1的肿瘤细胞经高氧化合物H2O2刺激后细胞存活率相对于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而且PAC1的高表达可以引起细胞内MAPK激酶ERK1/2的活性受到抑制,使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 PAC1可以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水平而介导细胞对高氧刺激的反应,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吴晶晶吕会艳耿丽
关键词:MAPKS细胞凋亡
CD19-TANK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15例临床观察
2022年
B细胞淋巴瘤是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其次为套细胞淋巴瘤(MCL)[1,2]。近二十年来利妥昔单抗显著改善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但仍有近30%患者因复发、难治无法获益[3]。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尤其是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细胞)在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制备复杂、存在脱靶效应、治疗费用高及严重的并发症等原因限制了CAR-T细胞在临床广泛应用[4,5]。NK细胞目前认为是除T细胞外另一种重要的工程细胞。CAR-NK细胞治疗由于不良反应少、生产高效[6],近年来在免疫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张旭东付晓瑞孙振昌张蕾李鑫李玲吴晶晶王新华南飞飞常宇于慧李兆明张明智
关键词: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套细胞淋巴瘤CD19B细胞淋巴瘤
原发系统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原发系统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系统型ALK-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生存资料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中位发病年龄50岁(14-78岁);伴随B症状、结外累及、Ⅲ~ IV期、国际预后指数(IPI )评分2~3分患者分别占34.4 %(11例),53.1 %( 17例).59.4 %(19例)和50.0 %( 16例)。治疗方案以单纯化疗和化疗+放疗为主,少部分患者以单纯手术、手术+化疗、手术+化疗+放疗、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挽救治疗为治疗方案。28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85.7 %(24/28 ),完全缓解率为42.9 %( 12/28),部分缓解率为42.9 %( 12/2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8个月(95 % CI 13-4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3个月(95%CI24~61个月),预计5年总生存率为36.6 % 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X^2 = 7.654,P =0.006)、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正常(X^= 7.575.P= 0.006 )、血清匹微球蛋白水平正常(X^2= 4.770,P =0.029 )、无 B 症状(X^=9.418,P= 0.002 )、IPI评分0~1 分(X^2=4.119,P=0.042)的患者预后较好。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有无B症状(HR = 12.460,95 % C/2.645 -58.708,P= 0.001 )和IPI评分(HR =7.521,95 % CI 1.624- 34.841 ,P= 0.010 )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系统型ALR-ALCL患者预后较差,尤其是伴随B症状、IPI评分2~3分的患者预后更差。
王小利段玲玲张明智吴晶晶
关键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