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时敏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3篇文献复习
  • 3篇复习
  • 2篇蛋白沉积症
  • 2篇全肺
  • 2篇全肺灌洗
  • 2篇全肺灌洗术
  • 2篇细胞瘤
  • 2篇腺肿瘤
  • 2篇小脑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2篇肌母细胞瘤
  • 2篇灌洗
  • 2篇灌洗术
  • 2篇肺灌洗
  • 2篇肺灌洗术
  • 2篇肺泡
  • 2篇肺泡蛋白沉积...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作者

  • 11篇吴时敏
  • 7篇柯昌庶
  • 4篇万婕
  • 3篇周晟
  • 3篇邓仲端
  • 3篇吴人亮
  • 2篇占明
  • 2篇罗爱林
  • 2篇夏炎枝
  • 2篇徐卉
  • 2篇徐永健
  • 2篇左鹏
  • 2篇熊维宁
  • 2篇谢敏
  • 2篇熊盛道
  • 2篇郑少江
  • 2篇田学愎
  • 2篇金笛
  • 1篇魏雄
  • 1篇孙冰生

传媒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癌症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移行上皮反应基因TERE1的结构与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移行上皮反应基因TERE1蛋白的跨膜结构,并预测分析其重要蛋白结构域功能。检测TERE1在细胞中表达定位。方法采用不同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TERE1的蛋白跨膜结构及重要结构域功能。采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绿色荧光蛋白-移行上皮反应基因(pEGFP-TERE1)重组质粒,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系T2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ERE1在细胞中表达定位。结果 TERE1蛋白为多次跨膜的蛋白,保守的区域形成3个环loop 1、loop 2和loop 3;N端和loop 1含有高度保守的位点;以loop 2和loop 3之间的区域采用PROSITE软件分析显示UbiA类异戊烯转移酶家族具有一致性序列。采用菌液PCR、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验证pEGFP-TERE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TERE1主要在T24细胞浆中表达。结论 TERE1为多次跨膜的蛋白,保守的区域形成3个环,UbiA类异戊烯转移酶家族具有一致性序列。TERE1主要在T24细胞浆中表达。
夏炎枝赵为魏雄吴时敏王西明红凌
关键词:膀胱癌生物信息
髓母肌母细胞瘤:一例成人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报告1例临床少见的髓母肌母细胞瘤病例,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成人小脑髓母肌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头痛,呈阵发性加重。MRI检查显示,病变位于右侧小脑半球及蚓部,呈混杂信号影,病灶边界欠清晰,有水肿改变,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合并幕上脑室扩张、积水。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肿瘤细胞紧密排列,呈弥漫片状,密度较高,可见两种细胞成分,一种为卵圆形或短梭形小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核深染,几无细胞质;另一种为胞体较大的圆形或卵圆形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核部分呈空泡状,有丰富的嗜伊红颗粒状细胞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突触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结蛋白、肌调节蛋白1、波形蛋白及神经元核抗原表达阳性,神经微丝和上皮膜抗原呈局灶性表达,而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白细胞共同抗原表达阴性;其中结蛋白和肌调节蛋白1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经证实为横纹肌分化。结论髓母肌母细胞瘤为髓母细胞瘤中极为少见的临床亚型,主要由髓母细胞瘤和横纹肌成分共同组成,好发于儿童,成人偶有发生,患者预后差。
柯昌庶邓仲端雷霆曾令成吴时敏万婕
关键词:小脑肿瘤髓母细胞瘤横纹肌瘤病理学
CD147和MM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1
2005年
背景与目的已知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在恶性肿瘤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CD147作为MMPs的诱导因子,可促进肿瘤及间质细胞表达MMPs。本研究旨在探讨CD147和MMP-2在乳腺癌及肿瘤周围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12例乳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MP-2和CD147的表达。结果CD147在55例肿瘤组织中有表达,阳性率为49.1%(55/112),但在癌旁正常腺体及肿瘤间质细胞中无表达。而MMP-2在60例肿瘤周围正常间质细胞中有表达,阳性率为53.6%(60/112);在33.1%(37/112)的肿瘤组织中也有表达。MMP-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CD147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D147和MMP-2阳性组的总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证实CD147是风险因子,其表达越高患者生存期越短。结论MMP-2及其诱导因子CD147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CD147可做为独立的预后判断因子,结合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分析能提高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周晟刘聪吴时敏吴人亮
关键词: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乳腺肿瘤预后
TERE1/UBIAD1连接脂代谢与肿瘤发生的桥梁
实验室负责人红凌教授在研究模式生物果蝇全基因图谱时,发现并克隆了一种新的抑癌膜上异戊烯化转移酶基因-黑血点(Heixuedian,Heix),经序列对比发现它与人体移行上皮反应基因TERE1(transitional e...
夏炎枝王波魏雄吴时敏王西明红凌
关键词:MAPKHTERT膀胱癌
文献传递
β-catenin和cyclin D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cyclin 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和cyclin 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9%(33/87)和43.7%(38/87),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1)。子宫内膜癌中,β-catenin的表达与病理分级、FIGO分期、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cyclin D1的表达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β-catenin和cyclin 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8,P<0.01)。结论β-catenin和cyclin D1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吴时敏郭峻莉周晟郑少江柯昌庶吴人亮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Β-CATENINCYCLIND1
盆腔腹膜高分化恶性乳头状间皮瘤1例被引量:1
2007年
柯昌庶邓仲端万婕吴时敏
关键词:腹膜盆腔
成人小脑髓肌母细胞瘤(Medullomyoblastoma)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49岁,无明显诱因头痛4月,阵发性加重,无昏迷及呕吐症状。CT 扫描显示:右侧小脑占位性病变。MRI:显示病变位于右侧小脑的半球及蚓部,大小约4x 4x2cm,为混杂信号影,病灶边缘不清,可见水肿改变,合并幕上...
柯昌庶邓仲端吴时敏万婕
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介绍一例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过进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以进展性呼吸困难为主,CT呈毛玻璃样和地图样改变,确诊主要依靠肺泡灌洗液PAS染色和肺组织活检,治疗以全肺灌洗术为主。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临床表现不典型,疑诊病例行肺活检和PAS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全肺灌洗术相对支气管灌洗更加确实可行。
谢敏熊维宁熊盛道徐永健左鹏罗爱林柯昌庶田学愎徐卉吴时敏金笛占明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全肺灌洗支气管肺泡灌洗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与C-my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及C-my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及它们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6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及上述病例的病变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IF4E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IF4E的阳性率分别为11.6%(10/86)、50.0%(10/20)和84.8%(56/66)(P<0.01),C-myc的阳性率分别为21.0%(18/86)、50%(10/20)和78.8%(52/66)(P<0.01)。eIF4E仅与乳头状癌的腺外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C-myc仅与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eIF4E及C-myc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27,P<0.05)。结论与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相比,eIF4E和C-my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存在过表达。eIF4E的过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腺外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关,C-myc的过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二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万婕周晟柯昌庶许三鹏吴时敏吴人亮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C-MYC免疫组织化学
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谢敏吴时敏金笛占明熊盛道熊维宁徐永健左鹏罗爱林柯昌庶田学愎徐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