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惠芳

作品数:38 被引量:52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经济管理
  • 13篇社会学
  • 10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3篇农业
  • 13篇留守
  • 11篇农村
  • 11篇留守妇女
  • 8篇劳动力
  • 7篇农民
  • 5篇社会
  • 5篇农村留守妇女
  • 5篇乡村
  • 4篇丈夫
  • 4篇农村社会
  • 4篇农户
  • 4篇贫困
  • 4篇外出
  • 4篇外出务工
  • 4篇务工
  • 4篇小农
  • 4篇劳动力流动
  • 3篇农村妇女
  • 3篇扶贫

机构

  • 38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江南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谢菲尔德大学
  • 1篇国务院

作者

  • 38篇吴惠芳
  • 7篇叶敬忠
  • 6篇陈健
  • 3篇饶静
  • 2篇许昀
  • 2篇戴向波
  • 2篇陈俊峰
  • 1篇朱启臻
  • 1篇胡鹏辉
  • 1篇刘鹏
  • 1篇汪淳玉
  • 1篇丁宝寅
  • 1篇潘璐
  • 1篇黄颖
  • 1篇贺聪志
  • 1篇蒋燕
  • 1篇朱春阳
  • 1篇陈健

传媒

  • 1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妇女研究论丛
  • 3篇农村经济
  • 2篇中国农村观察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开放时代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人文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业教育
  • 1篇Women ...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人口与发展
  • 1篇江南(诗)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视角的管理民主被引量:10
2008年
本研究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微观社会学研究,从农民的视角出发,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的现状及不同类型农民对管理民主的理解和需求。研究指出,目前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有待加强,农民对"民主"的理解程度较低,各地区民主政治的发展极其不平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管理民主需要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大力加强,特别要体现农民对国家政策的知情权和村务管理的参与权。
叶敬忠吴惠芳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农民视角
关注农村留守人口(英文)
2009年
当我们穿梭于城市林立的高楼之间,不难想起为城市建设而辛勤工作的农民工兄弟。然而,在劳动力大量流出的村庄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亲人外出务工后默默地留守家园,经历着亲人离散的艰辛生活。他们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中国农村留守人口。
叶敬忠潘璐吴惠芳贺聪志张弘
关键词:人口外出务工劳动力主人公亲人
统分结合: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路径探索——基于黑龙江省X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被引量:5
2022年
要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转变,必须走出村集体和村民弱势主体的角色困境,发展家庭经营与村集体统筹经营相结合的新型集体经济。本研究以黑龙江省X村的集体产业发展为例,探讨以村集体为主导的嵌入式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的产业兴旺路径。研究发现,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经营功能的激活,为乡村产业兴旺奠定了组织基础;扶贫体制下的村庄外部型精英与内部型精英联动共同谋划乡村产业发展,既扫除了政策与资源嵌入村庄的体制性障碍,又提升了乡村内部发展动能;嵌入乡村的集体产业经营体系分类吸纳农户参与,在“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分”的活力,为乡村产业兴旺奠定了强有力的社会基础;村集体控股机制明确了风险、责任和利益分配机制,有利于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构建长效的市场发展机制。实践经验表明,“统分结合”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的路径探索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钟丽娜吴惠芳
关键词:产业扶贫农业产业化经营
行动者视角的农村留守妇女研究
吴惠芳
关键词:留守妇女行动者能动性
集体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构建的路径与困境——兼论集体经济实现形式被引量:5
2022年
村级农业生产性服务能立足于家庭经营,充分发挥集体统筹优势重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构建起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也能够成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但现阶段,以村集体为主导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容易走向过“分”或过“统”的趋势,难以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找到“统分结合”的适度位置。究其根源,一方面因为小农户家庭经营仍在农业生产中占比较大,对农业产业的依赖性较强。另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性和有限性,尚不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容易陷入集体行动困境和市场波动风险。“强”农户依赖与“弱”集体经营的张力,使村集体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陷入多因素交叉的结构性困境。因此,村级农业生产性服务应注重村集体自身在农业产业链中统筹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允许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并存,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与小农经济的共生共赢,反之为产业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内嵌式动力,避免因过“统”失了“分”的活力。
钟丽娜陈健吴惠芳
关键词: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
丈夫外出务工对留守妇女婚姻关系的影响被引量:47
2009年
在中国发展的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出现了农村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现象。留守妇女和外出务工丈夫在长期分居、聚少离多的婚姻生活中,依靠电话进行信息沟通和互动,但空间距离仍不可避免地给留守妇女带来强烈的孤单感和性压抑。尽管如此,由于夫妻之间的性别分工和角色功能互补,分居的婚姻关系并没有变得不稳定而是更加和谐,也因此推动了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改善。
叶敬忠吴惠芳
关键词:留守妇女婚姻关系
丈夫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影响分析被引量:83
2010年
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微观社会学研究视角,可分析农村男性外出务工对留守妇女的心理影响及其原因。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有较大的生活压力感;两地分居的婚姻状态也导致她们处于性压抑状态,且具有强烈的孤单感;她们的不良情绪如烦躁、压抑等在丈夫外出务工后明显加剧;不安全生活事件、性骚扰以及对丈夫的担心导致她们的安全感很低。这种丈夫流动、妻子留守的家庭策略使得农村婚姻和家庭的情感满足功能大大削弱。为了缓解留守妇女承受的负面心理影响,在外务工的丈夫应尽量为妻子提供情感支持和慰藉;农村社区应组织留守妇女互助小组,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
吴惠芳叶敬忠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留守妇女心理影响
农业转型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回顾与中国经验被引量:4
2019年
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中蕴含着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和农民群体的未来走向等重要议题。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同派别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传统对农业转型的方向、动力机制及农民分化均著述颇丰,后续的国内研究也及时跟进,共同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渊源。对于农业转型,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内部虽有分歧,但本质上认定农业小生产的必然消亡及大生产的必然兴起;与之针锋相对的劳动组织理论却坚持小规模家庭农场的生命力和理论合理性;而理性小农学派主张在家庭框架内通过市场来改造传统农业。此外,农业商品化与资本化的转型实质论则看到了规模形式下的隐蔽样态。农业转型既有自发的市场、技术与人口动力,也有国家及政府动力。作为农业转型一体两面的农民分化不仅经历了历史变迁,其内部也分为阶层与阶级两个范式。对农业转型和农民分化的政治经济理论分析,有助于我们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转型经验,如要立基家庭经营的“大国小农”,要逐步让市场成为农业转型的动力,也要正视农民分化的历史性。
梁栋吴惠芳吴存玉
关键词:农业转型农民分化政治经济学小农
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网络重构行动分析被引量:36
2010年
本文通过农村留守妇女应对丈夫缺席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的一些策略和行为,分析了她们的社会网络重构行动。本文认为,在丈夫外出导致家庭社会网络弱化的情况下,留守妇女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通过资源交换展开一系列行动,启动、加强某些交换行为和减弱另外一些交换行为,以此构建起新的社会网络。她们通过农业生产中的帮工和换工行动重构了亲属关系网络和地缘关系网络;在获取情感慰藉的过程中,她们强化了和娘家人之间的互动并因此提升了姻亲关系在亲属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她们的闲暇生活方式则强化了自己在社区中拥有的地缘关系。
吴惠芳饶静
关键词:留守妇女社会网络社会交换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困境留守妇女被引量:8
2020年
困境留守妇女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由于城市偏向的发展思路和父权制的复杂影响,疾病困扰、婚姻危机、照料负担等多重困境通常叠加在一起并长期存在。乡村振兴战略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出了切实要求,我们应该借此使困境留守妇女也能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举措,并为之作出贡献。对困境留守妇女的关注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增加了必要的性别维度。
汪淳玉吴惠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