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利民

作品数:102 被引量:391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0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病菌
  • 21篇斑病
  • 18篇褐斑
  • 18篇褐斑病
  • 17篇褐斑病菌
  • 16篇番茄
  • 11篇抑菌
  • 11篇小麦
  • 11篇粉蝶
  • 11篇菜粉蝶
  • 10篇黄瓜
  • 10篇活性
  • 10篇番茄褐斑病菌
  • 9篇木霉
  • 8篇毒素
  • 8篇抑菌活性
  • 8篇幼苗
  • 8篇提取物
  • 7篇抑菌作用
  • 7篇玉米

机构

  • 99篇河南科技学院
  • 8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辉县市农业局
  • 2篇长葛市怡盛蜂...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卫辉市农业局
  • 1篇陕西省农业分...
  • 1篇卫辉市农业技...

作者

  • 101篇吴利民
  • 74篇陆宁海
  • 23篇郎剑锋
  • 21篇徐瑞富
  • 19篇田雪亮
  • 17篇杨蕊
  • 12篇石明旺
  • 11篇霍云凤
  • 10篇张中印
  • 9篇杜开书
  • 8篇杨萌
  • 6篇王国昌
  • 6篇李卫海
  • 5篇吕文彦
  • 5篇石红利
  • 5篇崔建新
  • 5篇徐艳聆
  • 5篇赵荣艳
  • 4篇原国辉
  • 4篇秦雪峰

传媒

  • 9篇湖北农业科学
  • 6篇河南科技学院...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辽宁农业科学
  • 2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3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11篇2007
  • 9篇2006
  • 13篇2005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番茄褐斑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对番茄褐斑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方式、pH值、温度、光照条件、培养天数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达显著,但不同培养基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不显著。病菌最佳产毒条件为室温25℃,连续振荡,光照12 h,pH值为6,振荡培养15 d。
陆宁海吴利民田雪亮徐瑞富
关键词:番茄褐斑病菌产毒条件
异源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菜粉蝶行为调控的初步研究
本论文利用番茄、茴香、莴苣、荆芥等害虫很少取食的栽培蔬菜的挥发性提取物为材料,从昆虫与植物化学通讯的角度考虑,通过田间和室内一系列试验,初步研究了十字花科重要害虫菜粉蝶成虫和幼虫的行为反应。主要结果如下: 田间...
吴利民
关键词:菜粉蝶栽培蔬菜
文献传递
薄荷醇作为防治蜂螨药物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荷醇作为防治蜂螨药物的方法,它涉及蜜蜂养殖技术领域。其流程为:将薄荷醇通过熏蒸方式作用于蜂群,每箱用量为2毫升,每隔5‑7天用药一次,每个疗程3‑5次即可。本发明操作简单,原料易得,对大、小蜂螨均有效,...
杜开书杨萌张中印杨丽芬吴利民
文献传递
四种植物提取物对菜粉蝶产卵行为的影响
2011年
室内测定了几种植物的丙酮提取物对菜粉蝶成虫产卵行为的影响,筛选具有忌避活性的植物种类.结果表明:紫茉莉花提取物对菜粉蝶的产卵忌避作用最好,72 h的产卵忌避率可达68%;凌霄叶提取物次之,72 h的产卵忌避率为59%;紫茉莉叶、艾蒿叶和丁香叶72 h的平均产卵忌避率分别为59.7%、57%和50.7%.同时,紫菜莉花和叶及凌霄叶对菜粉蝶选择产卵部位还有一定干扰作用,叶正面与叶背面卵数之比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
吴利民徐艳聆陈树贤王艳青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菜粉蝶产卵行为忌避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田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田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和若干与控制中心无线连接的病虫害远程诊断装置,所述病虫害远程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柱、太阳能板、设置在支撑柱上的图像采集装置和中控箱,该基于物联网的农田病...
孔德川吴利民牛立元高莹莹
文献传递
含氟酰胺和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氟酰胺和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氟酰胺和丁香菌酯组成,氟酰胺与丁香菌酯的重量百分比为5∶1~1∶5。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应助剂及填料,能够制成农药上常用的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
陆宁海石红利吴利民邓天福刘润强陈军胡林峰
文献传递
玉米小斑病菌对碳氮源的利用被引量:3
2015年
研究玉米小斑病菌对6种碳源、5种氮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麦芽糖、葡萄糖、淀粉、乳糖、甘露醇、蔗糖均可被玉米小斑病菌利用;其中淀粉、麦芽糖作为碳源时,菌落平均直径最大,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菌落平均直径最小,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以硫酸铵、硝酸钾、蛋白胨、氯化铵、尿素作为氮源时,氯化铵、蛋白胨最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尿素最不利于菌丝的生长。
陆宁海吴利民郎剑锋霍云凤石明旺刘晓娟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碳源氮源菌丝生长
臭椿皮提取物防治蜂螨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臭椿皮提取物防治蜂螨的方法,它涉及蜜蜂养殖技术领域。其防治步骤为:将制备的臭椿皮提取物通过熏蒸方式作用于蜂群,每箱用量为2‑10毫升,每隔5‑7天用药一次,每个疗程2‑3次。本发明操作简单,臭椿皮提取物资...
杜开书杨萌杨丽芬吴利民张中印
文献传递
番茄褐斑病菌毒素对番茄叶片几种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以不同抗病品种的番茄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番茄褐斑病菌毒素对番茄叶片POD、PAL及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番茄幼苗用毒素处理后,POD、PAL、PPO活性均比对照有所提高,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即POD活性在处理后0~24h逐渐升高,之后下降,PPO和PAL活性在处理后0~36h升高,而后活性下降;随毒素浓度增加,POD、PAL、PPO活性变化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种酶活性与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关系。
吴利民陆宁海
关键词:毒素酶活性
6种芳香族挥发性有机物对黄曲霉的抑菌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6种芳香族挥发性有机物(苯甲醇、苯乙醇、苯乙醛、苯甲醛、丁酸苯乙酯、乙酸苯酯)对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了气体扩散法,在28℃下把黄曲霉分别暴露于1、2、4、8μl的6种芳香族挥发性有机物原液72 h。测定黄曲霉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结果除了1μl的苯甲醛、丁酸苯乙酯、乙酸苯酯和2μl乙酸苯酯外,其余处理对黄曲霉菌丝生长都有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μl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醇、丁酸苯乙酯、乙酸苯酯和2μl的丁酸苯乙酯、乙酸苯酯对产孢量无影响,其余处理条件对产孢量均有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6种芳香族挥发性有机物对黄曲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梁海燕王国昌秦雪峰吴利民
关键词:黄曲霉菌丝生长产孢量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