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元彬

作品数:28 被引量:378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氮沉降
  • 19篇模拟氮沉降
  • 18篇土壤
  • 15篇阔叶
  • 15篇阔叶林
  • 15篇常绿
  • 15篇常绿阔叶
  • 15篇常绿阔叶林
  • 11篇凋落
  • 10篇土壤呼吸
  • 9篇凋落物
  • 8篇天然常绿阔叶...
  • 7篇巨桉
  • 7篇降雨
  • 6篇凋落物分解
  • 6篇人工林
  • 6篇巨桉人工林
  • 5篇养分
  • 5篇养分释放
  • 5篇分解过程

机构

  • 28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四川省林业调...
  • 1篇四川省林木种...
  • 1篇四川省林业勘...

作者

  • 28篇向元彬
  • 17篇涂利华
  • 17篇黄从德
  • 17篇胡庭兴
  • 14篇周世兴
  • 9篇李仁洪
  • 7篇雒守华
  • 7篇唐剑东
  • 7篇韩博涵
  • 6篇戴洪忠
  • 5篇张健
  • 4篇黄立华
  • 4篇罗超
  • 2篇颜震
  • 2篇胡红玲
  • 1篇刘闯
  • 1篇谢财永
  • 1篇丁云海
  • 1篇杨万勤
  • 1篇胡畅

传媒

  • 7篇生态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林业科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6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巨桉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2008-01—2010-01,对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gN.m-2a-1)、低氮(5gN.m-2a-1)、中氮(15gN.hm-2a-1)和高氮(30gN.m-2a-1),把年施氮量分12等份,每月下旬对各处理施氮(NH4NO3),探讨氮沉降持续增加对巨桉凋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过程的影响,及巨桉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限制值。结果表明:巨桉凋落叶在分解初期存在一个质量快速损失的淋溶期,而分解后期(14个月以后)质量损失极其缓慢,残留凋落物处于较稳定状态;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巨桉凋落叶后期分解,并且低氮处理抑制作用最强,但氮沉降对凋落物养分释放过程无明显影响;自然分解状态下,巨桉凋落叶分解限制值大约为90%(CK),而氮沉降使得这一限制值降低,并且低氮(限制值大约为72%)与对照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胡红玲张健刘洋涂利华向元彬
关键词:氮沉降巨桉凋落叶分解养分释放
模拟氮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效氮形态和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氮沉降处理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NH_4^+-N和NO_3^--N分布及其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CK,0g/(m^2·年))、低氮(L,5g/(m^2·年))、中氮(M,15g/(m^2·年))和高氮(H,30g/(m^2·年))4个氮沉降水平,从2013年11月开始,每15d进行1次模拟氮沉降,于2014年5月和11月采集0~20cm土层土样,并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和pH值等理化指标,分析不同氮沉降处理土壤NH_4^+-N和NO_3^--N与其他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无氮沉降背景下(CK),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无机氮含量为14.66~16.97mg/kg,NO_3^--N占无机氮含量的59.46%。夏季土壤中NH_4^+-N含量较高,而冬季土壤中NO_3^--N含量较高。模拟氮沉降降低了土壤的pH值,并且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pH下降作用更明显。各处理不同土层土壤NO_3^--N和NH_4^+-N含量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大,表现为CK
向元彬黄从德胡庭兴涂利华周世兴肖永翔唐剑东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氮沉降硝态氮铵态氮
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基质质量的变化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研究林分密度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凋落物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及基质质量组成的影响。【方法】收集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叶和直径3~5mm的枝),部分凋落物在65℃烘干至恒质量并测定含水量、纤维素、木质素、C、N、P;部分自然风干后装入尼龙分解袋中,将分解袋置于稀疏(833株/hm2,株距×行距=1.5m×8m)、中密(1 333株/hm2,株距×行距=1.5m×5m)和高密(2 222株/hm2,株距×行距=1.5m×3m)巨桉林中自然分解,凋落叶于分解第60,120,180,210,240,300,360天取样,凋落枝于第90,180,270,360天取样,测定凋落物中养分、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计算碳/氮、木质素/氮、纤维素/氮、碳/磷、木质素/磷、纤维素/磷值,并采用O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对木质素和纤维素残留率进行拟合。【结果】经过360d的分解,同一密度巨桉人工林凋落物中木质素的降解率小于纤维素的降解率。其中稀疏林凋落叶中木质素、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82.41%和93.77%,而凋落枝中木质素、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9.12%和65.65%。木质素、纤维素残留率拟合结果表明,分解系数k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稀疏林凋落物中木质素和纤维素质量损失50%和95%所需时间均短于高密林和中密林。随着巨桉林密度的减小,凋落物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率增大,凋落物C/N减小,其中稀疏林的凋落叶、枝中C/N较初始值分别下降了12.73%和47.24%。凋落叶中木质素/N、C/P、木质素/P和凋落枝中纤维素/N、纤维素/P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而减小。【结论】四川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不同林分密度对巨桉林凋落物基质质量有明显影响。
向元彬黄从德胡庭兴涂利华杨利林张志徐伟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木质素纤维素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元素释放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氮沉降背景下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钾(K)、钙(Ca)、镁(Mg)元素的释放动态,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在氮沉降持续增加背景下养分元素的循环过程。[方法]在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中设置对照(CK)、低氮(L)、中氮(M)和高氮沉降(H)4个处理,以NH4NO3为氮源,采用尼龙网袋法对凋落叶进行模拟氮沉降分解试验,研究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元素浓度及残留率,探讨氮沉降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经过1年的分解,模拟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元素浓度的下降,显著促进了Ca元素浓度的下降,对Mg元素浓度无显著影响。在各处理中,K元素呈净释放模式,Ca元素表现为释放-富集的交替模式,Mg元素呈富集-释放模式,模拟氮沉降未改变凋落叶分解中K、Ca、Mg元素的释放模式。分解1年后,L、M和H处理的K元素残留率分别比CK高3.91%、10.27%和13.91%,模拟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元素的释放;L、M和H处理的Ca元素残留率分别比CK低6.39%、6.51%和15.93%,模拟氮沉降显著促进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a元素的释放;L、M和H处理的Mg元素残留率与CK差异不显著,模拟氮沉降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Mg元素的释放无显著影响。[结论]模拟氮沉降未改变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元素的释放模式,但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元素的释放速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胡峻嶍陈蕙心周世兴向元彬黄从德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氮沉降天然常绿阔叶林
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特征被引量:22
2011年
从2008-03至2009-02,采用闭合动态法(LI-6400-09)对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中龄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林分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各密度林分土壤呼吸速率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低出现在1月,且密度为883株.hm-2(1.5 m×8 m)的巨桉林土壤呼吸速率最大,2 222株.hm-2(1.5 m×3 m)的最小;②2008年4、7、10月土壤呼吸速率24 h平均值均表现为883株.hm-2>1 333株.hm-2>2 222株.hm-2,且7月>4月>10月;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有机质含量和10 cm根系生物量都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林分密度越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越高,草本植物越多,根系生物量越大,有机质含量越多;④温度是巨桉林土壤呼吸变异的主导因子,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双因素模型优于单因素模型,两者共同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的78.3%~91.5%;⑤各密度林分土壤呼吸Q10值随巨桉林分密度增大而降低,大小顺序为3.65(883株.hm-2)>2.60(1 333株.hm-2)>2.55(2 222株.hm-2)。
向元彬胡庭兴张健涂利华李仁洪雒守华黄立华戴洪忠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Q10值
模拟氮沉降和降雨量改变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通过原位试验,在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内设置了对照(CK)、氮沉降(N)、减雨(R)、增雨(A)、氮沉降+减雨(NR)、氮沉降+增雨(NA)6个处理水平,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和降雨量改变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各土层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夏季较高,春冬季较低,0—1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高于10—20 cm土层。从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来看,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低顺序表现为:R0.05);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可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活性碳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
向元彬周世兴肖永翔胡庭兴涂利华黄从德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有机碳常绿阔叶林
降雨量改变对常绿阔叶林干旱和湿润季节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通过野外原位试验,研究降雨量改变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干旱和湿润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LI-COR Inc.,USA)测定干旱和湿润季节对照(CK)、增雨10%(LA)、增雨5%(TA)、减雨10%(LR)、减雨20%(MR)、减雨50%(HR)6个处理水平的土壤呼吸速率,并通过回归方程分析温度和湿度与土壤呼吸速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湿润季节土壤呼吸速率高于干旱季节,HR处理对干旱季节土壤呼吸速率影响较大,而LA处理对湿润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较大。TA和LR处理使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增加,而HR、LA和MR处理使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降低,干旱季节Q10值高于湿润季节。各处理湿润季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高于干旱季节,HR、MR和LA处理减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而TA和LR处理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与湿润季节相比,干旱季节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较大;而与土壤温度相比,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较小。在降雨量改变的背景下,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无论是干旱还是湿润季节,适当增雨和减雨都会促进土壤呼吸速率,而较高量的增雨和减雨会抑制土壤呼吸速率。
向元彬周世兴肖永翔胡庭兴涂利华黄从德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土壤水分Q10值
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究氮沉降和降雨变化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原位试验,设置氮沉降(N)、减少降雨(R)、增加降雨(W)和对照(CK)4个处理,对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0~10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进行为期1年的观测,并对以上3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在试验处理的第13个月测定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结果】(1)N、R和W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比CK降低了29.53%,12.26%和21.18%,各处理均显著抑制了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P<0.05)。(2)N、R、W和CK的土壤呼吸年通量分别为1 489.85,1 854.85,1 666.32和2 114.11g/m2,N、R和W处理均显著减少了土壤呼吸年通量(P<0.05)。(3)N、R、W和CK的Q_(10)(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系数)值分别为2.37,2.98,2.43和2.53。减少降雨可能使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升高,氮沉降和增加降雨则降低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4)分别采用指数模型和一元二次项方程拟合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和体积含水量间的回归方程,表明土壤温度能解释土壤呼吸月动态变化的83.08%~94.67%,土壤体积含水量能解释土壤呼吸月动态变化的63.06%~67.30%。(5)与CK相比,N、R、W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氮沉降、增加降雨和减少降雨处理均显著抑制了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呼吸。在模拟氮沉降和降水变化下,与土壤水分相比,土壤温度是该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
周世兴黄从德向元彬韩博涵肖永翔唐剑东
关键词:氮沉降降雨土壤呼吸天然常绿阔叶林
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及其分解特征被引量:13
2011年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了华西雨屏区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林凋落量、凋落物分解以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①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的年凋落量为6 247.78kg/hm2;凋落叶是凋落物中的主要组分,占全年凋落量的94.85%;凋落物各组分间凋落量大小顺序表现为:凋落叶>凋落枝>凋落皮。②在不同组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叶的分解速率比枝条快,分解12个月后,叶的质量残留率为39.56%,枝条的质量残留率为56.35%;叶在分解的5—8月时分解速率较大,而枝则在第4—10月时分解率较大;凋落叶分解95%需要2.989a,枝条分解95%需要4.783a。③经12个月的分解,凋落叶各养分元素年释放速率大小表现为:N>C>P>K;凋落枝各养分元素释放速率大小表现为:C>N>K>P;凋落叶各养分元素释放速率均高于凋落枝;④凋落叶、凋落枝初始C/N分别为43.51、285.78;在分解过程中,各密度凋落叶、凋落枝C/N比变化动态总体均表现为下降趋势。
向元彬胡红玲胡庭兴万见中普梅颜震丁云海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养分释放巨桉
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土壤酶活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42
2009年
2007年11月—2009年5月,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0gN·m-2·a-1)、低氮(5gN·m-2·a-1)、中氮(15gN·m-2·a-1)和高氮(30gN·m-2·a-1).在氮沉降进行半年后,每月采集各样方0~20cm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酶活性,连续测定1年.结果表明:苦竹人工林样地中6种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较明显,蔗糖酶、纤维素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高峰期出现在春季,脲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秋季,而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冬季;氮沉降增加了苦竹林土壤中木质素分解酶和碳、氮、磷分解相关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抑制了纤维素酶活性,而对过氧化物酶的影响不显著;苦竹林生态系统处于一种氮限制状态,氮沉降刺激了微生物-酶系统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涂利华胡庭兴张健李仁洪戴洪忠雒守华向元彬黄立华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