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钦勇

作品数:153 被引量:695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艺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8篇医药卫生
  • 2篇艺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2篇帕金森
  • 42篇帕金森病
  • 28篇细胞
  • 19篇蛋白
  • 15篇PGC-1Α
  • 13篇神经系
  • 13篇神经系统
  • 12篇多巴
  • 12篇血管
  • 12篇神经元
  • 12篇线粒体
  • 11篇多巴胺
  • 11篇MPP+
  • 9篇多巴胺能
  • 9篇基因
  • 9篇黑质
  • 8篇电图
  • 8篇多巴胺能神经
  • 8篇多巴胺能神经...
  • 8篇脑出血

机构

  • 13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1篇福建省中医药...
  • 3篇福建中医学院
  • 3篇福建省第二人...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北大学
  • 1篇福建省医学科...
  • 1篇福清市医院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福建省妇幼保...

作者

  • 150篇叶钦勇
  • 41篇郑安
  • 27篇黄华品
  • 26篇刘楠
  • 20篇陈晓春
  • 17篇蔡国恩
  • 17篇陈晓春
  • 13篇刘焯霖
  • 13篇庄晓芸
  • 11篇江芳
  • 11篇林求诚
  • 11篇徐浩文
  • 11篇朱蔚文
  • 8篇徐评议
  • 8篇黄如训
  • 8篇陈滢
  • 7篇潘晓东
  • 6篇陈纯
  • 6篇张健
  • 6篇司二旺

传媒

  • 10篇国际神经病学...
  • 9篇中华神经科杂...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国神经精神...
  • 5篇中国神经免疫...
  • 5篇中国老年学杂...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 4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福建医药杂志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福建中医药
  • 2篇医学综述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第九届全国帕...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现代康复

年份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3篇2015
  • 16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13篇2005
  • 5篇2004
  • 7篇2003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生成素与脑缺血被引量:9
2004年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一族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Tie-2为其内皮特异性共同受体,Ang1能保持血管内皮的稳定性,促使血管成熟;Ang2能拮抗Ang1,破坏血管的稳态,与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关。Ang及其受体在缺血脑组织中的特异表达与脑缺血半暗带血管重建、侧支循环的形成和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缺血性卒中新的治疗靶点。
叶钦勇黄如训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脑缺血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征基因治疗
PU-284伴'胸腔积液'的NF-1合并低颅压综合征1例报道
黄华品黄天文车春晖叶钦勇陈晓春郑安
帕金森病患者全自动下肢机器人训练前后的三维步态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在帕金森病患者步态训练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招募、Hoehn-Yahr分级在2.5~3级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及对照组15例。试验组进行每周3次、每次20 min Lokomat机器人步态训练;对照组进行每周3次、每次20 min听觉和视觉提示下的步态训练。对所有患者于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均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及三维步态分析测试。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一般线性模型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帕金森病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UPDRS-Ⅲ评分[试验组分别为(23.46±2.72)、(15.87±2.07)分,对照组分别为(23.73±1.98)、(18.07±0.80)分]和TUGT计时[试验组分别为(15.42±5.59)、(10.06±4.88) min,对照组分别为(15.75±4.67)、(12.98±3.24) min]在治疗后呈下降趋势(UPDRS-Ⅲ评分组内比较F=258.589,P=0.000;TUGT计时组内比较F=64.998,P=0.000),且试验组下降更明显(UPDRS-Ⅲ组间比较F=5.492, P=0.026;TUGT计时组间比较F=6.522, P=0.016)。两组治疗后步长[(试验组分别为(40.00±7.05)、(52.70±7.62) cm,对照组分别为(39.16±4.52)、(46.72±7.29) cm]、跨步长[(试验组分别为(76.03±12.50)、(90.60±12.46) cm,对照组分别为(77.25±8.07)、(88.21±8.17) cm]、步速[(试验组分别为(67.16±12.79)、(83.72±10.96) m/min,对照组分别为(65.35±11.56)、(77.18±10.60) m/min]呈增长、增快趋势(步长组内比较F=90.866, P=0.000;跨步长组内比较F=218.152, P=0.000;步速组内比较F=172.236, P=0.000),试验组增长�
夏敏詹增土蔡国恩叶钦勇陈晓春
关键词:帕金森病机器人三维步态分析
人工寒潮促发脑卒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4
2004年
目的 探索建立人工寒潮环境 ;探讨人工寒潮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观测用经改装的冷藏柜及人工气候箱模拟寒潮时所需条件及达标情况 ;分别将复制成功的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SP)及正常大鼠置于人工寒潮环境中 ,观察大鼠的血压波动、脑血管病变及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冷藏柜与人工气候箱均能模拟寒潮 ,后者除能控制温度外同时能控制相对湿度 ;人工寒潮来临时RHRSP组大鼠血压波动大、自发性脑卒中明显增多 ,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人工气候箱较冷藏柜能更好模拟寒潮 ,人工模拟寒潮克服了季节限制且一致性好、易重复 ;人工寒潮可以使RHRSP发生脑卒中 ,可较好模拟气温骤降 (自然寒潮 )时的脑卒中 。
解龙昌黄如训李常新廖松洁刘冰陈立云温红梅王新叶钦勇施晓耕林健雯
关键词:人工寒潮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卒中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检测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IL-2R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联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sIL-2R。结果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sIL-2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动态观察发现ACVD患者急性期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01),至恢复期时达正常范围。结论血清sIL-2R水平不仅可反映ACVD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并可作为病情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刘楠郑安叶钦勇黄华品黄华品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SIL-2R
中老年男女性激素水平频数分布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探讨中老年男女性激素水平的频数分布类型。选择符合健康标准中老年人 ,年龄 5 0~ 69岁之间 ,男性 43 5例 ,女性 3 3 1例 ,检测血清 T、E2 并计算 T/E2 。结果 :男女性激素频数分布呈偏态分布 ,经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结论
吴水生叶钦勇邱山东方素钦叶盈林炳辉林求诚
关键词:性激素频数分布
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TNF、IL-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1998年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08(IL-8)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95例脑血管病患者起病<1周及≥4周的血清TNF、IL-8水平。结果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NF、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起病<1周者血清TNF、IL-8水平较≥起病4周者升高显著;起病≥4周者脑梗死组血清TNF、IL-8和脑出血组TNF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脑出血组IL-8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IL-8、TNF水平的动态监测对脑血管疾病(CVD)发生、发展及其预后判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刘楠郑安叶钦勇余启胜黄华品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
嗅觉皮质弥散峰度成像对帕金森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1.应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对PD 组与对照组嗅觉皮质(杏仁核、直回、眶回、海马)进行定量分析,对比两组之间嗅觉皮质FA、MD、MK 值的统计学差异,探...
叶钦勇林道福孙斌陈晓春
PGC-1α过表达对MPTP诱导的C57BL小鼠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1.通过慢病毒介导C57BL/6小鼠黑质PGC-1α的过表达2.探讨PGC-1α过表达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1.动物模型的建立:根据前期摸索的慢病毒转染滴度值和MPTP造模方案建立过表达动物模型和...
王迎青陈纯叶钦勇陈晓春
文献传递
帕金森病痴呆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被引量:7
2009年
帕金森病(PD)为老年期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约2%。特征性运动性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随着帕金森病研究的深入,其非运动性症状(NMS)逐渐得到密切关注,特别是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权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帕金森病患者痴呆发病率为20%~40%,为健康人群的7倍。
陈晓春叶钦勇
关键词:帕金森病痴呆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