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福生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省统计局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收入差距
  • 2篇经济发展
  • 1篇新农村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指标体系
  • 1篇中部地区崛起
  • 1篇中等收入者
  • 1篇中等收入者比...
  • 1篇三农
  • 1篇三农问题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新农...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收入分配
  • 1篇书记
  • 1篇特别策划
  • 1篇统计改革
  • 1篇农村
  • 1篇贫困

机构

  • 6篇湖北省统计局
  • 3篇湖北省城市社...

作者

  • 9篇叶福生
  • 2篇黄承喜
  • 1篇杨海涛
  • 1篇杨晓梅
  • 1篇付春晖
  • 1篇傅春晖
  • 1篇漆继明
  • 1篇邓有成
  • 1篇杨晓梅
  • 1篇董树平
  • 1篇李帮志

传媒

  • 3篇消费经济
  • 3篇政策
  • 1篇调研世界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武汉金融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当前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中的突出问题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被引量:2
1997年
杨晓梅叶福生
关键词:收入分配城镇居民收入收入差距分配秩序城市贫困问题非法收入
我省经济运行特征分析与建议
2005年
今年是"十五"的收官之年,明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 年,在此承前启后之际,本期《特别策划》栏目特组编了一组文章,分析 今年的经济形势,展望明年的发展态势,以期对各地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 局势、研究部署经济工作有所帮助。希望各地深入扎实地贯彻党的十六届 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扎实实地抓 好2006年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叶福生
关键词:国民经济运行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就业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关于中等收入者划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湖北实际,提出湖北中等收入者的内涵界定、主要特征及划分标准,分析湖北中等收入者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探索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战略目标和对策措施。
叶福生董树平付春晖李帮志
关键词:中等收入者影响因素
“十五”时期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对策建议被引量:1
2006年
县域经济各微观主体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单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县域经济充满活力,则国民经济一定会具有活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契机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正得其时,将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围绕县域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本期专题分别从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开发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统筹县域经济和金融发展等角度进行探讨。本期重点关注:县域经济。
黄承喜叶福生傅春晖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经济
科学发展:铸就荆楚辉煌——湖北“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2011年
伴随着共和国快速迈进的脚步,湖北"十一五"规划已圆满收官。过去的5年,是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克难奋进的5年;是全省上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大战略机遇,乘势而上的5年;是荆楚大地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弯道超越",续写辉煌的5年。
杨海涛叶福生邓有成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支点中部地区崛起两圈一带弯道超越荆楚
九十年代城镇居民消费前瞻被引量:1
1995年
九十年代城镇居民消费前瞻杨晓梅,叶福生九十年代,城镇居民生活正处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转型期。居民生活变化,尽管还有一些不可知因素,但总的趋势和某些变化已可预见。一、对影响居民消费的若干因素的分析1、居民收入的继续提高,将使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增加...
杨晓梅叶福生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居民收入差距半供给制小汽车
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良好开局
2006年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本期《特别策划》栏目特组编了一组文章,回顾今年的发展情况,展望明年的发展形势,以期对各地把握大局、正确决策,有所帮助。希望各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做好2007年的各项工作。
黄承喜叶福生
关键词:《特别策划》六中全会精神
构建新时期综合统计指标体系被引量:1
2001年
漆继明叶福生
关键词:综合统计指标体系总书记统计改革
粮食消费中的浪费及其对策
1991年
短缺、紧运行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构成我国粮食供求格局的基本态势,并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解决粮食问题,我们多管齐下,狠抓政策、资金、科技投入……然而,就在巨额投入的背后,在粮食后生产系统——粮食产后从收获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却存在惊人的损耗与浪费。拙文拟就消费领域的浪费现象作点粗浅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一粮食消费可分为生活消费与生产消费两大部分,一般分别称之为生活用粮与生产用粮。其中,生产用粮又包括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几个方面。1.生活用粮,亦即居民用粮。居民是粮食消费的主体。然而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叶福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