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启祯

作品数:280 被引量:1,000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1篇期刊文章
  • 7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2篇理学
  • 27篇化学工程
  • 1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电气工程
  • 8篇文化科学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97篇配合物
  • 39篇晶体
  • 38篇晶体结构
  • 34篇动力学
  • 34篇配位
  • 26篇配位聚合
  • 26篇配位聚合物
  • 26篇金属
  • 23篇化合物
  • 18篇羰基
  • 17篇热化学
  • 16篇热法
  • 16篇量热
  • 16篇量热法
  • 15篇微量热
  • 15篇微量热法
  • 15篇稀土
  • 13篇生成焓
  • 13篇相平衡
  • 13篇氨基

机构

  • 251篇西北大学
  • 45篇兰州大学
  • 11篇西安近代化学...
  • 10篇延安大学
  • 7篇西北工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汕头大学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5篇美国西北大学
  • 4篇聊城大学
  • 4篇庆阳师范高等...
  • 4篇西安电子科技...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作者

  • 280篇史启祯
  • 71篇高胜利
  • 67篇王尧宇
  • 41篇高忆慈
  • 39篇陈三平
  • 31篇崔斌
  • 30篇张逢星
  • 28篇唐宗薰
  • 28篇胡荣祖
  • 17篇杨旭武
  • 15篇何水样
  • 13篇李君
  • 13篇文振翼
  • 11篇时茜
  • 10篇谢钢
  • 9篇焦宝娟
  • 9篇杨锐
  • 9篇李东升
  • 9篇冀棉
  • 9篇李珺

传媒

  • 39篇无机化学学报
  • 29篇化学学报
  • 2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3篇西北大学学报...
  • 10篇第七届全国配...
  • 8篇科学通报
  • 8篇化学研究与应...
  • 8篇应用化学
  • 8篇中国化学会第...
  • 7篇大学化学
  • 6篇中国稀土学报
  • 5篇含能材料
  • 5篇有机化学
  • 5篇火炸药学报
  • 4篇第十届全国化...
  • 3篇化学通报
  • 3篇无机材料学报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宁夏大学学报...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2篇2013
  • 1篇2012
  • 1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5篇2007
  • 15篇2006
  • 24篇2005
  • 26篇2004
  • 33篇2003
  • 22篇2002
  • 23篇2001
  • 33篇2000
  • 15篇1999
  • 5篇1998
  • 9篇1997
  • 2篇1996
2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属卟啉敏化二氧化钛光催化机制的研究
金属卟啉配合物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重要生命物质,在生命体系中的催化氧化、太阳光捕集、载氧、电子传递等许多生物化学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卟啉配合物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卟啉配合物为高熔点的深色固体,对光、热...
李珺孙万军马汪洋史启祯
关键词:金属卟啉TIO2ZNO光催化
Os_(3)(CO)_(12)及其膦取代衍生物氧原子转移反应动力学与机理研究被引量:2
1988年
报道了(CH_(3))_(3)NO存在条件下Os_(3)(CO)_(12)和Os_(3)(CO)11L(L=PPh_(3),P(n-Bu)_(3),AsPh_(3))分别在CH_(2)Cl_(2)-C_(2)H_(5)OH和CH_(2)Cl_(2)溶剂中职代羰基反应的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反应遵循单项缔合速度定律,与外来配体L的浓度无关。定量地研究了溶剂中乙醇的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并讨论了反应机理、过渡态和中间体可能的结构及取代配体的影响。
申建坤高忆慈史启祯Fred Basolo
关键词:氧原子转移
壳聚糖膜固定化双水杨叉乙二胺合钴的合成与表征
2000年
A cobalt complex, Co (Ⅱ) complex of his(salicylideneethylene diamine, Cosalen) immobilized to chitosan film was prepared. It was instrumenta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UV-VIS, XPS and ESR spectroscopy.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mmobilization of Cosalen was realized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amino group in Chitosan with the Co (Ⅱ) in the CoSalen complex. It binds molecular oxygen reversibly in the solid state through the vacant sixth coordination site.
胡道道史启祯唐宗薰房喻
关键词:壳聚糖
功能配位聚合物
王尧宇史启祯
关键词:功能配合物磁性
铜(Ⅱ)与α-甲基丙烯酸根和苯并咪唑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形成机理被引量:7
1999年
合成了铜 (Ⅱ)与α 甲基丙烯酸根和苯并咪唑形成的紫色平面正方形配合物Cu[CH2 C(CH3 )COO]2 (C7H6N2 ) 2 ( 1 )和绿色双核笼状配合物Cu2 [CH2 C(CH3 ) COO]4 (C7H6N2 ) 2 ( 2 ) .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表征 ,测定了晶体结构 .配合物 1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c ,a =0 .92 41 6 ( 8)nm ,b=1 .2 330 2 ( 1 3)nm ,c=0 .9891 ( 3)nm ,β=91 .91 2 ( 1 3)°,DC=1 .386g/cm3 ,Z =2 ,R =0 .0 339;配合物 2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c,a =0 .90 5 7( 2 )nm ,b =2 .2 5 2 1 ( 5 )nm ,c=1 .6 2 35 ( 4)nm ,β =90 .1 1 ( 2 )°,DC=1 .41 1g/cm3 ,Z =4,R =0 .0 5 6 8,Cu—Cu键长为 0 .2 6 6 2 1 ( 7)nm .讨论了两种配合物的形成机理 .
王尧宇时茜史启祯高忆慈周忠远
关键词:配合物苯并咪唑晶体结构
KMn_8O_(16)纳米棒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2004年
 以KMnO4和MnSO4·H2O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备了KMn8O16粉体,运用XRD、ICP、SEM、TEM、IR、XPS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大小、形貌及相关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获粉体由大小均匀、平均尺寸约为230nm×25nm的棒状粒子组成;粉体中Mn主要存在形式是+4价,并含有一定数量的表面氧缺位,其较高的H2O2分解活性与它的表面微结构有关。
李东升王尧宇刘萍王继武史启祯
关键词:纳米棒催化活性
双苯乙酮亚胺硫脲Cu(Ⅰ),Zn(Ⅱ),Fe(Ⅱ)配合物的直接电化学合成
2000年
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苯乙酮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 (HL)与Cu(Ⅰ ) ,Zn(Ⅱ ) ,Fe(Ⅱ )的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化率、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
刘建宁董彦杰于新桥史启祯
关键词:电化学金属有机化合物
超声辐射沉淀法制备纳米γ-MnO_2的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以KMnO4和MnSO4·H2O为原料,采用超声辐射沉淀法制备出纳米γ-MnO2粉体,研究了反应物浓度、滴速、超声时间及超声功率等合成条件对粉体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ICP、XRD和TEM分析表明,施加超声辐射对反应体系有显著影响,超声辐射沉淀法获得了含K量极低,分布均匀,平均晶粒尺寸约10nm的近球形γ-MnO2粉体,而未施加超声辐射的普通沉淀法却得到了棒状KMn8O16粉体。XPS与IR分析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粉体中Mn主要以+4价形式存在,而前者具有较多的氧缺位,由于K+进入了确定的晶格位置使后者的Mn-O键红外吸收峰明显不同于前者。
李东升王尧宇刘萍王文亮史启祯
关键词:沉淀法MNO2超声辐射氧缺位平均晶粒尺寸
混合价化合物概述及进展被引量:2
2001年
混合价化合物在分子材料和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混合价化合物的定义、存在、历史及分类等作一简单介绍。
李君张庆唐宗薰史启祯
关键词:混合价化合物
α,β-不饱和酸铜(Ⅱ)与脲三元配合物的研究被引量:5
1998年
合成了丙烯酸铜(Ⅱ)与脲和α-甲基丙烯酸铜(Ⅱ)与脲形成的两种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谱、热谱和磁化率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Cu_2A_4((NH_2)_2CO)_2(A=CH_2=CHCOO^-,CH_2=C(CH_3)COO^-),提出了热分解机理,测定了Cu_2(CH_2=CHCOO)_4((NH_2)_2CO)_2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四方晶系,P4_2/n群,晶胞参数:a=b=1.23925(6),c=1.39805(16)nm;Z=4.配合物分子为4个羧基桥联双核铜(Ⅱ)的笼状结构,(NH_2)_2CO配体以O原子与Cu(Ⅱ)配位,在Cu—Cu间有—对称中心,Cu—Cu键长为0.2609(4)nm.
王尧宇高忆慈时茜史启祯周忠远
关键词:三元配合物热分解晶体结构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