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君贤

作品数:37 被引量:477H指数:1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11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丰度
  • 7篇细菌
  • 6篇植物
  • 6篇锰结核
  • 6篇降解
  • 6篇浮游植物
  • 6篇初级生产力
  • 5篇大洋
  • 5篇石油烃
  • 5篇水域
  • 5篇近海
  • 5篇海域
  • 4篇异养细菌
  • 4篇色谱
  • 4篇气相
  • 4篇气相色谱
  • 4篇相色谱
  • 4篇锰细菌
  • 4篇近海域
  • 3篇电站

机构

  • 37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杭州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国家科研中心

作者

  • 37篇史君贤
  • 20篇陈忠元
  • 17篇宁修仁
  • 13篇胡锡钢
  • 10篇刘子琳
  • 9篇蔡昱明
  • 5篇朱根海
  • 4篇叶新荣
  • 3篇刘诚刚
  • 2篇杨季芳
  • 1篇龚敏
  • 1篇张富生
  • 1篇沈华悌
  • 1篇王基庆
  • 1篇郝锵
  • 1篇林承毅
  • 1篇陈建林
  • 1篇王一军
  • 1篇乐凤凤
  • 1篇马维林

传媒

  • 12篇东海海洋
  • 9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南极研究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中国及邻近海...
  • 1篇中国藻类学会...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4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4篇1991
  • 2篇198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省海岛沿岸水域微生物生态分布被引量:15
1996年
文章报道了浙江海岛沿岸水域中异养细菌、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布及异养细菌的种群组成。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区异养细菌的数量较多,其数量分布范围在2.04×104~8.36×106个/dm3之间;氨化细菌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3~1.1×106个/dm3之间;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6个/dm3之间。细菌的数量与环境中营养盐的浓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海区异养细菌的种群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浙北海区,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为41.6%,在浙中海区为46.9%,在浙南海区为64.9%。
史君贤陈忠元胡锡钢
关键词:沿岸水域微生物细菌生态分布
南大洋环极表层水浮游植物分级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的分布被引量:5
1993年
198 9/1 990年夏季作者在中国第六次南极考察环极航行中 ,对南大洋不同海区的浮游植物细胞大小分级叶绿素 a和初级生产力、颗粒有机碳及有关环境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在南极水域中以南大西洋最为肥沃 ,叶绿素 a浓度平均超过 2 μg/dm3 ,POC的平均浓度也最高 (>1 0 0 μg/dm3 ) ,而德雷克海峡和南印度洋较低。叶绿素 a和 POC的空间变异具有同步的波动。分级叶绿素 a结果表明 ,在肥沃的南大西洋以细胞 >2 0 μm的绢滤浮游生物 (主要是小型浮游生物 )所占比重最高 (6 5 %) ,而在较贫瘠的南印度洋则以微微型浮游生物 (<2 μm)最高 (47%)。分级初级生产力的结果表明 ,在南大西洋和德雷克海峡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以微微型浮游生物为最大 ,微型浮游生物和小型浮游生物的贡献大致相当。微微型浮游生物相对高的光合作用生理活性显示了它们在南大洋海洋生态系中的重要性。与南极水域相比 ,亚南极和亚热带水域较为贫瘠。
刘子琳宁修仁朱根海史君贤
关键词:南大洋浮游植物生物量有机碳
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正烷烃的降解作用研究
2000年
报道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石油烃降解 细菌对柴油的正烷烃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正烷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混合菌株的降解率明显高于单菌株的降解率;在20℃的条件下,经过21d后,绝大部分的正 烷烃被降解。总的降解率为94.93%, 其中细菌的降解率为75.67%, 理化因子降解率为19.26% ;温度对正烷烃的降解率有明显的影响,在10℃时,其降解速度较慢,20℃降解加快,35℃ 温度使正烷烃的降解速度最快。
史君贤陈忠元胡锡钢叶新荣
关键词:气相色谱正烷烃降解率
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石油降解细菌的生态学研究被引量:5
1991年
本文分析了1989年4月(春),7月(夏),10月(秋)和1990年1月(冬)秦山邻近水域表层水中石油降解细菌的丰度和分布规律,同时比较了温度、含油量、营养盐、溶解氧、盐度等环境因素对其数量变动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测区表层水中石油降解菌数量最高值达1.1×10~5个/dm^3,最低值为400个/dm^3,季节变化波动于97~4.9×10~4个/dm^3之间,菌量变化与水温,含油量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趋势,认为测区高营养盐、高溶解氧状况可能不成为石油降解细菌生长繁殖的限制因子,并指出测区低丰度的石油降解菌数量与该海区低水平的油污是一致的。
陈忠元史君贤胡锡钢王小英
关键词:核电站水域石油细菌
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分布被引量:6
1991年
本文对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表层海水中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分布作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分布范围为0~3500个/dm^3,并在一年四季中都能检出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其分布趋势为沿岸高于外侧,退潮大于涨潮,南部多于北部。细菌的数量随水温、盐度、潮汐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变化。
胡锡钢史君贤陈忠元王小英
关键词:核电站水域大肠菌群
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异养细菌的的丰度及分布特征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描述了1989年4月~1990年4月在秦山核电站邻近海域异养细菌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样中细菌量较高,年平均为10~5个/dm^3,而沉积样中菌数较低,仅为10~2~10~3个/g。菌群组成均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优势菌为芽孢杆菌Bacillus,它们对碳水化合物和硝酸盐有较高的分解能力。
史君贤胡锡钢陈忠元王小英
关键词:核电站水域细菌同位素比
海洋微生物对石油烃降解的研究 Ⅰ.浙江省海岛海域石油烃降解细菌的生态分布被引量:10
1997年
本文报导了浙江省海岛海域中石油烃降解细菌的丰度分布及其种群组成。在整个浙江海域所布设的102个站位中,96%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5个/dm3;低值出现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在杭州湾南部水域所布设的26个站位中100%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40×102~1.2×105个/dm3;石油烃降解细菌与异养细菌比值的高低与该海区受油类物质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本海区所分离到的石油烃降解菌的优势菌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史君贤陈忠元胡锡钢
关键词:海洋生物降解细菌海水污染
西湖硅藻对桡足类浮游动物繁殖的影响被引量:14
1998年
本文报道从杭州西湖筛选分离的两种淡水硅藻,即尖针杆藻Synedraacus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palea对西湖两种淡水浮游桡足类,即近亲拟剑水蚤Paracyclopsaffinis和大尾真剑水蚤Eucyclopsmucrroides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密度的硅藻培养液(1.2×104~5.4×104个/cm3)中培养的桡足类动物,其卵的孵化率比生活在自然水体中的有明显降低,并发现该密度的实验硅藻对其摄食者——桡足类的母体也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该实验结果与已报道的某些海洋硅藻对海洋桡足类存在毒害作用的结果,对水域生态系食物链(网)中硅藻作用的传统概念提出了挑战,对水域生态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宁修仁阮积惠史君贤王一军王一军
关键词:硅藻繁殖
宁波近海水域石油降解菌的生态分布被引量:10
1991年
海洋石油降解细菌在海洋石油污染的自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国外,自40年代以来就从各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国内近几年来也非常重视海洋石油污染问题,特别是在厦门港、渤海湾等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在浙江沿岸尚未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随着宁波深水港工程的发展,运输量不断增加,石油污染也日趋严重。为此我们于1987年7~8月份在宁波近海水域进行了石油降解细菌的生态调查,得出初步结果。
史君贤陈忠元刘子琳王小英
关键词:石油降解菌生态分布
南海北部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丰度及环境调控被引量:33
2003年
1999年夏季首次在南海北部海域进行了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photosyntheticpicoplankton)的观测研究,发现了聚球藻(Synechococcus,Syn)、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Pro)和真核球藻(Eukaryotes,Euk)3类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存在,并对其丰度与分布及其环境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区Syn,Pro和Euk丰度的总平均值分别为(5.0±7.6)×10~4,(4.6±4.2)×10~4和(1.8±1.1)×10~3个/cm^3,Syn种群丰度的高值大多出现在营养盐丰富的雷州半岛及海南岛东部海域的河口、沿岸带与陆架,北部湾次之,是陆坡和开阔海的数十分之一;其水层分布主要在跃层以上,跃层以下其值迅速降低,发现Pro存在两个不同种群:表层种群和深层种群,前者分布型式与Syn相似,后者的分布型式迥然不同,其丰度向营养盐贫瘠的外海、陆坡和开阔海显著增高;同时发现Pro水层分布的高值主要出现在真光层的底部,并往往出现在硝酸盐跃层之上,Euk在不同海域的分布差异不如Syn和Pro来得大,但仍以沿岸带与陆架为高,陆坡与开阔海较低,水层分布的高值大多出现在真光层的底部,而且它是对次表层叶绿素a极大值的主要贡献者,这些分布型式的差异,取决于环境的调控和3类生物生态生理适应的差异。 研究海区Syn,Pro和Euk
宁修仁蔡昱明李国为史君贤
关键词:聚球藻原绿球藻丰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