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尊征
- 作品数:10 被引量:57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青白杨派间杂交的胚珠培养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对由8个白杨派基因型和5个青杨派基因型所组成的13个青白杨派间杂交组合进行胚珠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交要明显好于单交;培养基对胚珠培养影响不大,较合适的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1+NAA 1.0 mg.L-1;基因型TB03做母本培养效果优于TB04;随着授粉时间延长,胚珠萌发率也越高。
- 卫尊征张金凤马海渊郭军
- 关键词:青杨白杨派间杂交胚珠培养
- 小叶杨遗传资源评价及重要性状的SSRs关联分析
- 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乡土树种,具有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易繁殖、寿命长和杂交可配性好等特点,是目前我国“三北”地区的主要绿化生态建设树种以及培育优良抗逆无性系的重要亲本材料。...
- 卫尊征
- 关键词:小叶杨表型性状生理生化性状
- 小叶杨GA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利用RT-PCR方法,首次从小叶杨未成熟木质部cDNA中分离出PsGA20OxcDNA全长及其基因组DNA,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小叶杨PsGA20OxcDNA片段总长为1403bp,基因内部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大小为1155bp,编码区可编码长度为385个AA残基,所推导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和水稻GA20Ox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66.0%和57.0%。组织特异性RT-PCR结果显示,PsGA20Ox基因在杨树茎、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模式却不同:PsGA20Ox在成熟木质部中表达丰度最高,在未成熟木质部和嫩叶中表达丰度较高,在顶端分生组织中有少量表达,在形成层组织中表达丰度极低。在此基础上,组合利用MEGA4.0和DnaSP4.50.4软件对小叶杨36株基因型个体的PsGA20Ox基因组DNA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检测到4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频率为1/35bp。其中,15个是常见SNPs,34个为罕见SNPs。在这些SNPs中,37个属于转换,12个属于颠换。在外显子区域,共检测到26个SNP位点,其中23个为同义突变,3个为错义突变。对PsGA20Ox基因内SNPs进行的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随着核苷酸序列长度的增加,SNPs的连锁不平衡在基因内部就迅速衰退,因此,在小叶杨中,基于候选基因的连锁不平衡作图是可行的,而基于整个杨树基因组的连锁不平衡作图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必要的。
- 卫尊征郭琦李百炼张金凤张德强
- 关键词:小叶杨单核苷酸多态性
- 一种黑杨花粉二倍体诱导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杨花粉二倍体的诱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于冬春季采集黑杨长花枝于室温内水培;2)待花枝上的雄花芽发育至减数分裂的细线期至终变期阶段,向花芽内多次注射秋水仙碱溶液;3)继续水培花枝,直至花粉散出,其中注...
- 张金凤续九如卫尊征王丽华康向阳陈晓阳张志毅李云胡冬梅
- 文献传递
- 一种黑杨花粉二倍体诱导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杨花粉二倍体的诱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于冬春季采集黑杨长花枝于室温内水培;2)待花枝上的雄花芽发育至减数分裂的细线期至终变期阶段,向花芽内多次注射秋水仙碱溶液;3)继续水培花枝,直至花粉散出,其中注...
- 张金凤续九如卫尊征王丽华康向阳陈晓阳张志毅李云胡冬梅
- 文献传递
- 白、青杨派间杂交幼胚培养及杂种子代的分子鉴定被引量:8
- 2008年
- 利用切枝水培和组织培养技术,对白杨派的毛新杨和青杨派的不同种源小叶杨进行了派间杂交和杂交子代的幼胚培养研究。结果显示:以不同种源的小叶杨为父本和授粉后幼胚培养的时间对幼胚萌发率影响较大。其中毛新杨×小叶杨(内蒙古通辽)的幼胚培养效果最好,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1.0 mg/L+NAA 1.0 mg/L;且随着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幼胚培养的萌发率也相应增加。在此基础上,选用SSR标记技术对杂交子代及其亲本进行了鉴定分析。共采用120对杨树特异的SSR引物对杂交亲本毛新杨和小叶杨进行了多态性筛选,得到了25对在双亲间显示多态性的引物。对其中的两对进行了杂交子代的SS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均显示出双亲间的杂种类型谱带,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证明白、青杨派间的杂交可配性。
- 卫尊征张金凤张德强李旦王璐郭丽琴
- 关键词:毛新杨小叶杨派间杂交幼胚培养SSR鉴定
- 小叶杨DREB同源基因内SSR的发现及群体结构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利用基因特异的PCR引物从小叶杨(Populus simonii)经干旱胁迫后构建的cDNA文库中扩增得到长度为671bp的PsDREB cDNA克隆。该基因内部含有完整的且大小为543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181个氨基酸残基。在此基础上,对36株小叶杨基因型个体的DREB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发现其内部存在以CAC为基本单位的4次(A)、5次(B)、7次(C)、8次(D)、9次(E)、10次(F)和11次(G)7种类型的简单重复序列(SSR)。以该重复序列为扩增对象设计引物,对我国11个省16个群体528株小叶杨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群体中各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大小顺序依次为:D>C>F>E>A>G>B;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1670,平均观察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685和0.5315,且在多数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效应和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而Ewens-Watterson中立性检验表明,除山西宁武、辽宁朝阳和河南伊川外,其它多数群体均属于中立性选择。研究结果将为利用候选基因内SSR标记来评价林木育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卫尊征杜庆章郭琦张金凤李百炼张德强
- 关键词:DREB小叶杨SSR
- 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小叶杨形态及生理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以东北和华北地区5个种源的小叶杨为材料,分别对17个表型及生理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杨各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47.11%,种源内变异大于种源间变异;小叶杨群体各性状变异呈梯度变化规律,高海拔的种源表现为苗高、叶大,而低海拔的种源表现则相反;利用种源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结果显示,5个小叶杨种源可以划分为3类。研究结果将为天然小叶杨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卫尊征潘炜赵杏张金凤李百炼张德强
- 关键词:小叶杨形态性状生理性状
- 利用trnL-F序列分析杨属树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9
- 2010年
- 对杨属4个派17个主要栽培树种及杂种共26个雌雄单株进行了叶绿体trnL-F间隔区序列的PCR扩增、回收和纯化,并分别克隆到pGEM-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在杨树中基因trnL-F间隔区序列的长度为771~811bp,G+C含量为30.6%~31.9%;排序后的比对长度为857个位点,其中46个为变异位点,33个为系统发育的信息位点。以嵩柳和极地柳为外类群,分别用邻接法和UPGMA方法构建了杨属主要栽培树种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白杨派能聚类形成一个单独分支,而黑杨派亚支与青杨、胡杨派亚支聚类形成另外一个主要的分支,其中胡杨派和青杨派不能区分开;2)青杨派的藏川杨独立于杨属其他种形成一个单独分支,而冬瓜杨却与白杨派聚类在一起;3)白杨派为单系起源,黑杨派和青杨派为多系起源,胡杨派可能也是多系起源。研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为杨属树种的起源和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证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实践价值。
- 卫尊征郭丽琴张金凤李百炼张德强郭华
- 关键词:杨属系统发育
- 均匀设计优化杨属的SRAP-PCR反应体系被引量:8
- 2010年
-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影响杨属SRAP-PCR体系的MgCl2、dNTPs、引物、TaqDNA聚合酶和模板浓度等因素分别进行了U16(45)和U12(35)两轮优化,建立了适用于杨属的SRAP-PCR反应体系。在25μL反应体系中,MgCl23.5mmol/L、dNTPs0.20mmol/L、引物0.44μmol/L、TaqDNA聚合酶1.50U、模板浓度28ng/L为最适条件。在此基础上又对退火温度进行了摸索,结果发现,扩增结果对退火温度变化不敏感。最后运用优化体系对杨属3派10个种共16个单株的DNA进行扩增验证,结果获得的DNA条带清晰,多态性比较丰富。说明这一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可用于杨属不同种间亲缘关系、系统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
- 郭丽琴卫尊征张金凤王欢李贤郭军
- 关键词:杨属均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