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臣义 作品数:20 被引量:89 H指数:5 供职机构: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学习曲线,以指导人才培养、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8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运用累计求和分析法得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学习曲线。结果:4例(5%)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6~147 min,平均(114.15±9.66)min;术后住院2~10 d,平均(4.81±1.52)d。术后发生胆漏4例(5%)。23例手术后,累计求和分析法学习曲线k值为负。结论:通过累积求和分析法得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学习曲线特征,23例后可跨越学习曲线。 李浩航 汪建初 罗宗将 高良奎 李文川 许佐明 卓臣义 路远 吴贤建 浦涧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术 腹腔镜检查 大黄灵仙方对胆汁IL-6及TNF-α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灵仙方对胆石症患者胆汁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外流术”的胆石症患者90例,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术后1周左右出院并嘱正常饮食并适当休息,观察组在术后第7 d时开始服用大黄灵仙方1个疗程(14 d)。两组T型管留置21 d后经造影检查确认无结石残留后拔除,若有残留者留置T管待术后第8周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并钬激光碎石及取石治疗。两组均在无菌操作下分别采集患者术后第1 d、7 d、14 d、21 d清晨的空腹新鲜胆汁样本5 ml,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两组胆汁标本中IL-6、TNF-α的蛋白浓度。结果术后第1 d、7 d、14 d、21 d IL-6观察组分别为(155.81±10.80)pg/ml、(122.27±6.64)pg/ml、(73.36±5.71)pg/ml、(18.15±3.27)pg/ml,对照组分别为(157.42±13.16)pg/ml、(121.52±6.21)pg/ml、(106.10±7.96)pg/ml、(38.40±3.71)pg/ml,第1 d、7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 d、2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7 d、14 d、21 d TNF-α,观察组分别为(81.45±4.67)pg/ml、(63.25±5.08)pg/ml、(40.71±2.52)pg/ml、(8.07±0.51)pg/ml,对照组分别为(80.28±4.12)pg/ml、(61.19±5.45)pg/ml、(52.50±5.07)pg/ml、(19.93±2.00)pg/ml,第1 d、7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 d、2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灵仙方降低胆石症患者胆汁IL-6、TNF-α的浓度。 吴贤建 唐乾利 路远 卓臣义 李文川 许佐明 浦涧关键词:胆石症 胆汁 白细胞介素6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误夹胆总管8天后松解钛夹治愈1例报告 2015年 患者男,50岁,因右上腹痛5 d入院。入院检查提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图1),于入院后第3天手术,术中见胆囊呈急性坏疽性炎症改变,与大网膜粘连致密,胆囊充血水肿明显,胆囊三角充血水肿,术中分离胆囊三角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用丝线结扎1次,感觉不紧,再用钛夹夹闭,第3枚钛夹夹闭胆囊管近胆囊端,用超声刀切断,顺行切除胆囊。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好,无腹痛、发热等不适;但监测血常规、生化等指标发现胆红素呈进行性升高(图2),同时患者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深。 汪建初 浦涧 路远 卓臣义 王存川关键词:胆总管 大网膜粘连 肝内胆管扩张 坏疽性 丝线结扎 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WIF-1基因启动子在76例(实验组)HCC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并随机留取伴肝硬化患者癌旁肝硬化组织标本47例(对照组),分析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CC的相关性。结果:与肝硬化癌旁组织比较,HCC组织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并且HCC组织中WIF-1甲基化阳性率与甲胎蛋白(AF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759,P<0.001)。结论: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CC的发生有关;在HCC中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AFP浓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吴贤建 浦涧 汪建初 陆涛 韦邦宁 马日海 路远 卓臣义关键词:肝细胞癌 甲基化 WIF-1基因 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后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中的CT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后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中的CT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进行治疗,分析术后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及复查肝脏CT获得的残余肝脏体积和残肝分数,同时对满足机体需求的患者行开腹肝脏右三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后7~14 d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AST、ALT、DBIL和TBIL水平均恢复至正常值。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后7 d、14 d复查肝脏CT获得的残余肝脏体积分别为(873.62±213.24)cm 3、(915.27±205.36)cm 3,残肝分数分别为(0.78±0.09)、(0.85±0.08)。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后,30例患者均行开腹肝脏右三叶切除术,术后7 d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AST、ALT、DBIL和TBIL水平均恢复至正常值。结论CT检测残余肝脏体积和残肝分数,是明确选择性肝门静脉结扎术加肝脏离断术后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行二期手术时机的良好辅助方法。 马日海 陆涛 黄昌辉 吴贤建 路远 卓臣义 浦涧关键词:巨大原发性肝癌 PTCS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60例临床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在复发性胆管结石的治疗中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和传统手术方案的治疗优势。方法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所收治的复发性胆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PTCS术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术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估包含术中出血量、术后结石残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手术全程耗时、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疼痛等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实验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减少(P<0.05)、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石残余率降低(P<0.05);治疗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第1天术口疼痛程度轻(P<0.05)。结论PTCS术与传统手术方案相比具有安全、可行,操作简单,取净结实率高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发现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在肝胆外科微创治疗的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推广空间。 吴贤建 路远 卓臣义 李文川 许佐明 谭川 浦涧关键词:复发性胆管结石 B超定位 传统手术 经窦道造影判断螺旋CT观察胆道引流术后T管窦道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 CT 对胆道引流术后 T 管窦道观察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搜集我院2011年5~12月我科行胆道手术后 T 管引流病人共120例,常规术后14 d 行螺旋 CT 检查,观察窦道是否形成。在进行 T 管造影同时通过 T 管旁另插小管进行窦道造影,观察窦道形成情况。以窦道造影无造影剂外漏为诊断窦道形成完整的金标准,观察螺旋 CT 对胆道引流术后 T 管窦道观察的准确性。结果120例病人中,CT 判断窦道形成者有90例,窦道未形成者占30例,经过窦道造影,90例 CT 证实窦道完整的病例窦道均完整,另30例窦道不完整者中,经过窦道造影,有28例发现窦道不完整,有造影剂自 T 管周围漏出,有2例窦道造影显示无造影剂漏出。CT 检查窦道完整性的灵敏度达到97.83%(90/92);特异性达100%(28/28);阳性预测值为100%(90/90);阴性预测值为93.33%(28/30)。结论螺旋CT 可以观察 T 管窦道形成情况,为拔除 T 管前检查窦道的形成提供影像学依据。 汪建初 浦涧 王存川 路远 卓臣义 吴贤建 马日海 陆玉敏关键词:胆总管探查 左侧卧位腹直肌旁视孔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右后叶切除15例报告 被引量:5 2017年 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已获广泛认可。但肝右后叶(S6、S7段)位于肝脏膈面右侧,患者常规平卧位难以暴露,故腹腔镜手术难以操作。自2015年10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采用患者左侧卧位,改良穿刺孔入路,成功实施了15例腹腔镜非解剖性肝右后叶切除术。该法手术视野开阔,简化了步骤,易于腹腔镜操作,现报道如下。 高良奎 汪建初 李文川 李浩航 许佐明 罗宗将 路远 卓臣义 浦涧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右后叶 左侧卧位 解剖性 腹腔镜操作 腹腔镜手术 MEBT/MEBO对慢性创面组织STAT6和SOCS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对慢性创面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6(STAT6)、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SOCS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美宝组、贝复新组和模型组,每组18只。构建慢性难愈合创面大鼠模型,分别使用美宝、贝复新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记录3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不同时点的创面愈合率,建模后第3、7、14天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创面组织STAT6、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美宝组和贝复新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模型组(均P<0.05)。建模后第7天、第14天,美宝组和贝复新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建模后第7天、第14天,Masson染色显示美宝组和贝复新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模型组。免疫印迹及实时定量PCR显示,建模后第3天、第7天,美宝组和贝复新组STAT6 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建模后第14天,美宝组和贝复新组STAT6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5),STAT6 mRNA、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EBT/MEBO可能通过调控STAT6、SOCS1表达而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岑小宁 唐乾利 黄许森 兰海生 卓臣义 卓臣义 唐习强 韦骋 唐习强关键词:慢性难愈合创面 STAT6 SOCS1 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后T管窦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 通过螺旋CT检查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后T管窦道的形成,探讨影响窦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65例行胆总管探查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2周行T管造影检查,判断有无胆道残留结石及狭窄,行螺旋CT检查T管窦道是否形成.选择患者性别、年龄、Alb、C反应蛋白、ALT、TBil、Hb、手术方式、T管周围积液、再次手术、糖尿病11个可能会影响窦道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465例患者T管造影均通畅,且无残留结石;CT检查发现397例患者术后2周形成完整窦道,即行T管拔除.对于窦道形成不完整或未形成的患者,术后4周复查CT判断窦道形成后拔除T管.所有患者均无胆汁漏发生,痊愈出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b、手术方式、T管周围积液、糖尿病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因素(χ^2=50.750,7.671,19.022,15.37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b< 30 g/L,腹腔镜手术、T管周围积液、糖尿病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5,0.493,0.262,0.363;95%CI:1.061 -1.214,0.280- 0.865,0.104-0.658,0.156 -0.843,P<0.05).结论 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后2周可通过CT检查判断T管窦道形成情况而决定是否拔除T管.Alb< 30 g/L、腹腔镜手术、T管周围积液、糖尿病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汪建初 浦涧 王存川 马日海 路远 卓臣义 陆玉敏关键词:胆道疾病 T管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