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翠芳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锦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缺血
  • 6篇脑缺血
  • 5篇灶性
  • 5篇前列地尔
  • 4篇灶性脑缺血
  • 3篇鼠脑
  • 3篇大鼠脑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组织
  • 2篇局灶
  • 2篇局灶性
  • 2篇局灶性脑缺血
  • 2篇梗死
  • 2篇大鼠脑组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溶栓

机构

  • 11篇锦州市中心医...
  • 5篇辽宁医学院
  • 3篇辽宁医学院附...
  • 3篇锦州医科大学
  • 2篇锦州医学院

作者

  • 11篇包翠芳
  • 7篇包翠芬
  • 4篇刘霞
  • 3篇王东玉
  • 3篇闵连秋
  • 3篇魏嘉
  • 3篇于海燕
  • 3篇梁佳
  • 1篇田步先
  • 1篇苏玉虹
  • 1篇程雪
  • 1篇程林
  • 1篇田布先
  • 1篇李磊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锦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参皂苷Rg1联合BMSC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5只大鼠随机被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BMSCs治疗组(C组)、人参皂苷Rg1治疗组(D组)、BMSCs和人参皂苷Rg1联合治疗组(E组)各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BrdU标记BMSCs后行脑室内移植。于造模后4周采用单盲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用焦油紫染色检测大脑皮层神经元,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rdU、NSE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未见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皮层神经元细胞质中可见深紫色尼氏体;B组呈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尼氏体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与B组比较,C、D、E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神经元存活数量增高(P均<0.05),其中E组最为显著;免疫组化染色C、E组可见梗死区周围有BrdU阳性细胞;A组NSE阳性表达,B组少量表达,与B组比较,C、D、E组NSE阳性表达增强、以E组最为显著。结论人参皂苷Rg1联合BMSCs能够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
包翠芬包翠芳李磊刘霞
关键词:人参皂苷RG1骨髓间充质细胞脑缺血再灌注
前列地尔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p-JNK及p-c-Ju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和磷酸化c-Jun(p-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对照组(B组)、前列地尔治疗组(C组)、阳性药物对照组(D组),其中C组又分为1.25、2.50、5.00μg/kg三个亚组,每组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清醒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大脑皮层缺血6 h后的p-JNK、p-c-Jun表达。结果 C、D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B组(P均<0.05)。A组大脑皮层偶见p-JNK、p-c-Jun阳性细胞,B组可见大量阳性细胞;与B组比较,C组各亚组p-JNK、p-c-Jun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前列地尔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p-JNK、p-c-Jun表达有关。
包翠芳魏嘉梁佳包翠芬闵连秋
关键词:脑缺血前列地尔
前列地尔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从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变化来探讨前列地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防治机制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随机将30只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前列地尔低剂量组(1.25μg/kg)、前列地尔中剂量组(2.50μg/kg)和前列地尔高剂量组(5.00μg/kg),采用MCA闭塞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于大鼠海马CA1区每高倍镜视野阳性细胞数。结果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前列地尔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缺血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高剂量组更为显著;②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前列地尔各剂量组与缺血对照组相比,海马区神经细胞肿胀、坏死程度明显减轻。③前列地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NF-κB表达于核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5.0±4.8)个/高倍镜视野、(12.4±1.9)个/高倍镜视野和(11.2±1.6)个/高倍镜视野,均低于缺血对照组的(19.3±1.3)个/高倍镜视野。结论前列地尔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以高剂量组效果较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NF-κB表达有关。
包翠芳闵连秋田步先程雪程林
关键词:脑缺血前列地尔NF-ΚB
前列地尔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p53的影响
2008年
目的:从脑组织p53的表达变化的角度来探讨前列地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防治机制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低、中、高剂量前列地尔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p53表达的影响。结果:前列地尔各组大鼠脑组织p53表达平均灰度分别为115.75±11.38、140.13±11.38、156.21±10.05,均高于缺血对照组97.91±10.01。结论:前列地尔防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p53表达有关,且以高剂量效果较好。
包翠芬包翠芳田布先闵连秋
关键词:脑缺血前列地尔P53
细胞图像分析的几点技巧被引量:2
2006年
包翠芬刘霞包翠芳
关键词:骨折愈合图像处理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9年
目的分析选择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选择其中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患者均为41例,对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40 mg和10 mg的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以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治疗结束后,大剂量组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12%(39/41),小剂量组对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49%(33/41),两组比较,χ^2=6.5415,P=0.034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小剂量组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3/41),两组比较,χ^2=2.6545,P=0.0743>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治疗脑梗死的过程中,为患者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治疗的效果,而且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于海燕闵连秋王东玉包翠芳
关键词:阿托伐他丁脑梗死
热抗原修复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免疫组化技术中 3种抗原加热修复方法的效果。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五种单克隆抗体 ,分别使用水煮法、微波法、高压法修复抗原 ,从中选出最佳修复方法。结果 单克隆抗体BCL - 2 ,BAX ,P5 3,BDNF ,VEGF在 2种修复液中显色结果相同或相似 ,而高压法明显优于微波法及水煮法 ;P5 3在Tris-EDTA (pH9 0 )修复液中效果明显优于柠檬酸盐缓冲液 (pH6 0 )。 结论 Tris -EDTA (pH9 0 )高压法的实验重现性与染色强度均优于微波法及水煮法。
包翠芬苏玉虹包翠芳
关键词:抗原修复免疫组化
前列地尔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大脑皮层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大脑皮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尼莫地平1 mg.kg-1)组和前列地尔低、中、高剂量(1.25、2.50、5.00μg.kg-1)组,每组5只,连续给予相应药物6 d,每日1次,末次给药后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大鼠清醒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24 h后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MMP-2、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更高,MMP-2、MMP-9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前列地尔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较低,MMP-2、MMP-9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前列地尔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脑皮层MMP-2、MMP-9的表达有关。
包翠芳魏嘉梁佳刘霞包翠芬
关键词:前列地尔局灶性脑缺血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前列地尔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大脑皮层中iNOS和eN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大脑皮层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尼莫地平1mg.kg-1)组和前列地尔低、中、高剂量(1.25、2.50、5.00μg.kg-1)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相应药物6d,每日1次,末次给药后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清醒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建模2h后iNOS、eNOS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增加,iNOS阳性细胞数和表达量均明显增加,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eNOS阳性表达量均增加(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前列地尔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阳性对照组和前列地尔3个剂量组iNOS阳性细胞数和表达量均明显降低、eNOS阳性细胞数和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前列地尔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大脑皮层iNOS、上调eNOS的表达有关。
包翠芳刘霞魏嘉梁佳包翠芬
关键词:前列地尔局灶性脑缺血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并研究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分组对照方法进行调查,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本研究共选择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两个组别,每组患者分别为4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方法进行治疗,评价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结果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以后,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情况进行比较,本研究选择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46/49),选择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5%(38/49),P<0.05,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动脉溶栓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4/49),静脉溶栓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样为8.16%(4/49),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比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优,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且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于海燕闵连秋王东玉包翠芳
关键词: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