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永星

作品数:277 被引量:965H指数:15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乌鲁木齐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2篇期刊文章
  • 72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5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8篇肿瘤
  • 74篇预后
  • 59篇细胞
  • 44篇癌患者
  • 35篇肝癌
  • 33篇预后因素
  • 26篇化疗
  • 26篇恶性
  • 25篇蛋白
  • 24篇晚期
  • 24篇恶性肿瘤
  • 22篇放疗
  • 20篇腺癌
  • 19篇疗效
  • 19篇流行病
  • 19篇流行病学
  • 19篇民族
  • 19篇基因
  • 16篇宫颈
  • 16篇病理

机构

  • 259篇新疆医科大学...
  • 18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武警新疆总队...
  • 3篇新疆医学院第...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克拉玛依...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新疆医学院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克拉玛依市中...
  • 1篇新疆喀什地区...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71篇包永星
  • 87篇张华
  • 72篇肖蕾
  • 67篇赵化荣
  • 61篇毛睿
  • 56篇杨颖
  • 50篇张瑞丽
  • 34篇孙毅
  • 32篇刘攀
  • 28篇张月芬
  • 23篇张宋安
  • 19篇张蕾
  • 18篇吴戈
  • 15篇王文然
  • 15篇才层
  • 14篇孙岩娜
  • 13篇王云莲
  • 12篇艾力·吐尔逊
  • 12篇艾尼瓦尔·艾...
  • 12篇贾春丽

传媒

  • 3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5篇现代肿瘤医学
  • 13篇中华放射肿瘤...
  • 11篇新疆医学
  • 7篇中国全科医学
  • 6篇中华肿瘤杂志
  • 5篇中国癌症杂志
  • 5篇中华肿瘤防治...
  • 4篇中华放射医学...
  • 4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中国病案
  • 4篇癌症进展
  • 4篇中华全科医学
  • 4篇第8届中国健...
  • 4篇第十七届全国...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现代医院

年份

  • 2篇2023
  • 8篇2021
  • 9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11篇2017
  • 22篇2016
  • 26篇2015
  • 55篇2014
  • 20篇2013
  • 24篇2012
  • 28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2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地区胰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胰腺癌手术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152例胰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大小、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癌胚抗原(CEA)水平、手术方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及有无术后治疗等分别采用Kaplan-Meier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完整随访的152例腺癌患者中存活39例(25.7%),死亡113例(74.3%),中位生存时间为277d,6个月、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68.1%、38.3%、27.7%、23.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术前CA199水平、手术方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及有无术后治疗是影响胰腺癌手术患者预后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及手术方式为影响胰腺癌手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胰腺癌手术患者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及手术方式是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孙岩娜艾斯克尔.吐拉洪张瑞丽包永星张仑张华
关键词:胰腺癌手术预后影响因素
新疆不同民族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PV16、18感染率及病毒载量分析
目的:检测新疆不同民族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表达率及病毒载量,探讨不同民族间HPV感染率、病毒载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赵化荣张洋胡尔西旦·尼亚孜刘攀张蕾张宋安巴敬茹包永星
食管鳞状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功能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关键基因。方法自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的基因芯片数据集GSE38129、GSE17351、GSE92396中筛选出食管鳞状细胞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相关通路分析,通过Cytoscape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并从中找出关键基因,应用UALCAN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食管鳞状细胞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共同表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250个。差异基因主要作为细胞组件(CC)中的细胞-细胞黏附连接、细胞外环境等参与生物学途径(BP)中的核糖核酸聚合酶Ⅰ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氧化还原反应、细胞黏附等作用,参与的分子功能(MF)有蛋白质结合、钙离子结合、细胞间黏附等功能。后从250个基因中筛选出13个关键基因,13个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与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差异基因和关键基因进行分析,探寻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关键基因及其相关生物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路鹏霏杨丽菲赵化荣张华贾春丽宋佳包永星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信息学差异表达基因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头颈部恶性肿瘤(head and neck cancer)是指颅底到锁骨上、颈椎前范围内的所有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的第5大常见肿瘤,在欧美国家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0.0%以下,在我国约占19.9%-30.2%。手术、放疗的改进对部分类型的早期头颈部肿瘤患者疗效明显提高,但70%~8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放疗后,5年内30%~50%死于肿瘤复发,20%~40%死于远处转移;
高阳包永星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石蜡标本,采用S-P法检测C-erbB-2蛋白的表达程度,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肿瘤位置、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ER、PR的关系。并取30例非癌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非癌乳腺组织的C-erbB-2表达率低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腋窝无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erbB-2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表达与年龄、绝经状态、肿瘤位置、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ER、PR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存在着C-erbB-2蛋白表达增高,C-erbB-2蛋白高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C-erbB-2蛋白表达可以作为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转移的指标。
张雨洁管宇包永星覃健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基因C-ERBB-2临床病理因素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入院治疗胰腺癌患者353例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胰腺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生存状态,探讨胰腺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01-01-2011-12-31收治的353例维吾尔族和汉族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检验),再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353例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67d,0.5、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7.1%、23.6%、11.4%和4.2%,其中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8和167d,0.5年生存率分别为46.7%和47.4%,1年生存率分别为24.8%和23.4%,2年生存率分别为12.8%和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体力状况(ZPS)评分、临床分期、肿瘤部位及大小、有无手术及放化疗、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242(carbohydrate antigen 242,CA242)、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与预后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体力状况(ZPS)评分、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有无手术及放化疗、治疗前血清CA242HE CA199水平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胰腺癌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且一般状况好、临床分期早、进行根治性手术及辅助治疗早、CA242及CA199水平低的患者预后较好。
孙岩娜张华张瑞丽才层艾斯克尔.吐拉洪陈启龙包永星
关键词:胰腺肿瘤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预后
279例新疆地区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总结新疆地区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27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多因素...
王文然娄智艾力·吐尔逊张华艾斯科尔·吐拉洪包永星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3月~2005年3月间收治的56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随访资料。结果: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汉族占30.4%,维吾尔族占57.1%,其他民族占12.5%。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36例(64.3%),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20例(35.7%)。睾丸生殖细胞肿瘤Ⅰ期、Ⅱ期、Ⅲ期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1.8%、62.5%,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1.8%、31.3%,不同临床分期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睾丸精原细胞瘤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88.6%,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6.5%,不同病理类型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 3)。结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维吾尔族患者的构成比高于汉族;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构成比高于睾丸非精原细胞瘤;Ⅰ期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预后好,患者可长期存活;睾丸精原细胞瘤的3年、5年生存率高于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张瑞丽王文然包永星赵化荣纪卫政
关键词: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生存率
同期放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被引量:5
2010年
背景与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日益受到重视。同期放化疗是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本研究探讨同期放化疗对晚期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0例例经病理确诊为晚期NSCLC的患者应用胸部适形放疗联合化疗;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对同期放化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第1天、1个月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比较分析;并分析不同治疗阶段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对EORTC QLQ-C30各领域得分的影响;同时对1年生存率进行统计。结果:同期放化疗治疗结束后第1天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下降;而治疗结束后1个月,功能领域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仅躯体功能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70~17.53,P<0.05)。治疗结束后第1天患者疲劳、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及便秘症状加重,疼痛症状改善;而治疗结束后1个月患者上述症状均进一步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疼痛、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64~63.64,P<0.05)。<70岁组、男性、文化程度高、汉族以及治疗有效组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好。1年生存率为54.6%。结论:同期放化疗能够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年龄、文化程度、治疗效果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张华马静包永星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活质量同期放化疗生活质量量表
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3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并随访5年后以死亡为结局,回顾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38例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8.2%,其中汉族和维族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5%和73%,产次<3次与产次≥3次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1%和59.5%。维族和汉族宫颈癌患者在产次(χ2=21.953,P=0.000)、病理类型(2χ=5.353,P=0.021)、临床分期(u=1512,P=0.00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和治疗方式对5年生存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对5年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0、0.000和0.018)。结论维族腺癌发病率低于汉族,且肿瘤分期相对较早。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治疗方式是维汉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其中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为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维汉早期宫颈癌患者产次≥3次、临床分期越晚以及术后单纯放疗生存率低、预后差。
张蕾忙尼沙.阿不都拉胡尔西旦.尼牙孜杨建梅才层包永星
关键词:维族汉族宫颈肿瘤预后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