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初永宝

作品数:45 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 6篇理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聚合氯化铝
  • 15篇混凝
  • 13篇PAC
  • 11篇纳米
  • 9篇AL13形态
  • 8篇絮凝
  • 8篇纳米AL
  • 8篇分离纯化
  • 8篇纯化
  • 7篇水处理
  • 6篇絮凝剂
  • 6篇混凝效果
  • 5篇AL13
  • 4篇有机物
  • 4篇手性
  • 4篇毛细管
  • 4篇毛细管电泳
  • 4篇降解
  • 4篇复合絮凝
  • 4篇复合絮凝剂

机构

  • 30篇山东大学
  • 19篇青岛科技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山东轻工业学...
  • 2篇德州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岛市公安消...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4篇初永宝
  • 22篇高宝玉
  • 22篇岳钦艳
  • 17篇王燕
  • 10篇王曙光
  • 4篇蒋文强
  • 4篇赵华章
  • 4篇李关宾
  • 3篇孔春燕
  • 3篇刘玉真
  • 3篇王炳建
  • 2篇刘莉莉
  • 2篇王晓娜
  • 2篇王雪
  • 1篇师晓爽
  • 1篇朱长健
  • 1篇郭荣波
  • 1篇王倩
  • 1篇邹新华
  • 1篇袁宪正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
  • 3篇环境化学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中国医药工业...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净水技术
  • 1篇山东化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色谱
  • 1篇化工技术与开...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第六届化学工...
  • 1篇第七届全国水...
  • 1篇2014年第...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4篇2007
  • 1篇2006
  • 9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合氯化铝中纳米Al_(13)的层析法分离及其水解过程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l-NMR对Al13形态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在层析法分离中,随着洗脱时间的延长各种铝形态按分子的大小依次被洗脱下来,因此,截取中间组分即可得到最高含量为99%以上的纳米Al13形态;通过对水解过程的研究可以推断,各种铝形态最终水解产物的粒径多集中在20μm和100μm附近,不同的铝形态到达最终水解产物的速度各不相同,具有最高Alb含量的纳米Al13形态具有较高的水解稳定性.
初永宝高宝玉岳钦艳王燕
关键词:AL13聚合氯化铝水解
聚合铝基复合絮凝剂的结构特性研究
本文以聚合氯化铝(PAC)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PDMDAAC)为原料,制各出了聚合氯化铝(PAC)-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复合絮凝剂(PDMDAAC),采用透射电镜研究其结构形貌,并试验了处理黄河水的絮凝效...
王燕高宝玉岳钦艳刘莉莉初永宝
关键词:透射电镜黄河水
文献传递
不同聚硅酸硫酸铁去除有机物及膜污染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腐植酸、苯胺、海藻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4种有机物分别模拟天然有机物中的疏水酸性、疏水碱性、亲水带电性及亲水中性4种有机物,使用"聚硅酸+Fe3+"、"聚硅酸+聚硫酸铁(PFS)"、"聚硅酸+Fe2++H2O2"3种不同聚合方式的聚硅酸硫酸铁(PFSS)进行水处理,并将絮凝处理后的废水上清液通过微滤膜,考察不同聚合方式PFSS对有机物的去除及膜污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种有机物最难去除的是苯胺和海藻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其次,腐殖酸最易去除;以"聚硅酸+PFS""、聚硅酸+Fe2++H2O2"方式聚合的絮凝剂与"聚硅酸+Fe3+"方式聚合的絮凝剂相比,去除产生可逆污染的腐植酸的比例相差不大,但去除产生不可逆污染加大的苯胺、海藻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种有机物的比例明显增大,膜污染率虽然相对稍大,但更加可逆。
初永宝孟霞薛建利
关键词:有机物膜污染絮凝
非水毛细管电泳对9种手性药物的拆分被引量:39
2003年
用非水毛细管电泳成功地分离了洛贝林、托吡卡胺、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环扁桃酯、沙丁胺醇、苯海索、芬氟拉明和异丙嗪等9种手性化合物。以甲酰胺为介质、柠檬酸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为电解质、在254nm波长下紫外检测。对手性选择剂的类型及浓度、背景电解质的pH值以及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做了系统的研究,最后确立了9种手性药物的最佳分离条件。实验发现,不同的手性选择剂对手性药物具有不同的分离选择性;每一种选择剂都存在一个相对水相体系较高的最佳浓度值而使分离效果最佳;在非水体系中,最佳pH值要比在水相体系中高;其分离效率也是随着体系中电泳介质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升高。
初永宝蒋文强崔凤霞李关宾
关键词:手性药物非水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甲酰胺
平板式电化学过滤器构建及对甲基橙去除机制研究
2024年
构建了一种“一锅式”平板式电化学过滤器。同时,从电压、流速、电解质、pH多角度优化其甲基橙降解效率,并对其降解机制、稳定性和普适性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压3 V,电解质浓度10 mmol·L^(-1),流速1.5 mL·min^(-1),pH(4~10)的条件下,甲基橙去除率达95%。淬灭实验表明,体系降解机制为直接氧化。同时,在长时间稳定性实验中,甲基橙去除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除甲基橙外,罗丹明B以及两者混合后的污染物降解率均在94%以上。
初永宝李迎新马青峰
关键词:碳纳米管膜电化学降解
盐酸苯海索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被引量:6
2002年
以谷氨酸 - β-环糊精 (Glu- β- CD)为手性选择剂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手性药物苯海索 ,并对手性识别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采用 5 0 m mol/L Tris- H3PO4 - 2 5 m mol/L Glu- β- CD(p H=3.5 )为运行缓冲溶液 ,恒定电压 15 k V,检测波长 2 5 4 nm ,样品在 10 min内得到基线分离。该方法简便 ,快速 。
蒋文强初永宝李关宾
关键词:盐酸苯海索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分离
凝胶色谱法分离聚合氯化铝中Al_(13)形态的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缓慢滴碱法制备聚合氯化铝(PAC)溶液,并采用Bio-GelP-100型凝胶层析法将溶液中铝形态进行了分离.采用常规的化学方法(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l-NMR法对分离过程中收集的各级分进行了测定.在分离过程中通过改变洗脱速度,洗脱液离子强度和pH值等实验条件来研究影响分离的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层析分离过程中除被分离物的分子尺寸之外,分子电荷对分离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降低洗脱流速、提高洗脱液离子强度,以及调节合适的pH值都能提高分离效率.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优化,可以分离得到大量高纯Al13形态(即Alb含量为100%的产品),可占被分离PAC产品总量50%以上.
初永宝高宝玉高宝玉岳钦艳王燕
关键词:氯化铝AL13柱层析分离纯化
聚合铝基复合混凝剂除浊性能的研究
本文以不同碱化度(B)聚合氯化铝(PAC)和不同粘度(η)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PDMDAAC)制备出了聚合氯化铝-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复合混凝剂(PAC-PDMDAAC),并用其进行处理模拟水试验,通过测定...
王燕高宝玉岳钦艳初永宝刘玉真
关键词:除浊
文献传递
聚合氯化铝中纳米Al_(13)形态的混凝效应被引量:9
2005年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用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并结合絮凝效能和Zeta电位测定结果,对纳米Al13形态以及PAC、AlCl3絮凝过程中絮集物形成和增长的变化差异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的不同铝形态分布在混凝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Al13形态是在絮凝过程中起电中和作用的主要形态,可以大大增加颗粒间的有效碰撞率,其凝聚速度和所形成絮集物颗粒大小在实验条件下呈现最大值.而对于PAC,其Alc含量较高,可起到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所以在低投加量表现出较快的絮体增长速率.
初永宝高宝玉岳钦艳王燕王曙光
关键词:混凝动力学AL13形态
铝基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对超滤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铝基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JY01)对含有腐殖酸与高岭土的模拟水样进行强化混凝处理,取混凝后出水进行超滤,通过测定超滤前后出水水质以及超滤膜运行状况,探讨PAC-JY01对超滤膜工艺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化混凝-超滤联用工艺中PAC-JY01的最佳投加量为3mg/L,最佳pH=6.在最佳条件下,UV254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9.30%、99.70%;在实验运行条件下,较大的絮体容易在膜表面沉积而造成膜污染.
初永宝周绪芝王燕王倩
关键词:强化混凝超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