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初建平

作品数:97 被引量:36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7篇成像
  • 26篇磁共振
  • 23篇磁共振成像
  • 14篇胶质
  • 14篇胶质瘤
  • 11篇影像
  • 10篇肿瘤
  • 8篇灌注
  • 6篇多层螺旋CT
  • 6篇英文
  • 6篇X线
  • 6篇X线计算
  • 6篇X线计算机
  • 5篇豆状核
  • 5篇术前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线圈
  • 5篇面神经
  • 5篇肝豆状核

机构

  • 90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中山大学
  • 3篇东芝(中国)...
  • 2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深圳市中医院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四川省肿瘤医...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解放军第20...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清远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96篇初建平
  • 37篇杨智云
  • 20篇李树荣
  • 15篇洪桂洵
  • 15篇赵静
  • 13篇范淼
  • 12篇孟悛非
  • 11篇饶良俊
  • 9篇李欣蓓
  • 8篇杨建勇
  • 8篇王玉亮
  • 8篇陈伟
  • 7篇郑少燕
  • 6篇严超贵
  • 5篇吴超
  • 5篇周宙
  • 5篇彭谦
  • 5篇关键
  • 4篇周旭辉
  • 4篇潘碧涛

传媒

  • 34篇影像诊断与介...
  • 9篇临床放射学杂...
  • 7篇中华放射学杂...
  • 7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乡村医生...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18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
2013年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is one of many paediatric cystic renal diseases.Epidemiology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is one of the commonest inheritable infantile cystic renal diseases,but is far less common than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disease(ADPKD)which affects adults.The incidence is estimated at^1:20,000-50,000.There is no recognized
初建平
关键词:染色体围产期
运用CT灌注成像评价前列腺素E1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定量测定肝有效血流量的准确性和前列腺素E1(PGE1)对肝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犬21只,采用Toshiba Aquilion64排CT行多层肝脏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去卷积法计算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并换算成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同时运用电磁流量计直接测量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两种方法的测定值进行比较,评价CT灌注成像的准确性;经后肢外侧的小隐静脉注射5μg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PGE1)5min后行肝脏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计算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并与未注射凯时的肝血流灌注进行自身对照分析,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对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结果:CT灌注法测量的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总肝血流量分别为(145±35)ml.min-1、(611±161)ml.min-1、(755±179)ml.min-1;电磁流量计法测量的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总肝血流量分别为(127±44)ml.min-1、(637±165)ml.min-1、(764±182)ml.min-1;两种方法3个测量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1、0.828、0.899;静脉运用PGE1后肝动脉的灌注量、门静脉的灌注量分别为(0.29±0.10)ml.min-1.ml-1、(2.01±0.44)ml.min-1.ml-1)、(2.04±0.36)ml.min-1.ml-1,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结论:(1)CT灌注成像能定量测定肝脏血流量,具有和电磁流量计接近的准确性,且更能有效地反映肝脏组织功能血流动力学状态;(2)静脉运用PGE1能有效地增加肝脏血流灌注量,但主要增加的门脉灌注量。
王海林李家平陈伟初建平杨建勇
关键词:肝脏局部血流前列腺素E1
64层螺旋CT儿童鼻窦低剂量扫描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索64层螺旋以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窦中的应用,获得不同参数的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方法采用Toshiba 64排螺旋DT,分别选择管电压为120和100 kV时,转速0.5 s/rot,螺距41,用80、40、30、20、10mA的剂量对1具儿童尸体头颅标本鼻窦进行扫描,比较不同参数时的图像质量。选取能满足临床需求的最低辐射剂量作为扫描参数。并用该参数对33例儿童鼻窦炎患者进行扫描。评价图像的质量和显示精细结构的能力。结果当毫安值从100mA降到30mA时,辐射剂量明显下降,保持30mA不变,100 kV时有效CT剂量指数(DTDIvol)明显小于120 kV(3.1mGy比4.8mGy)。当mA降至20mA以下,图像质量明显变差。用100 kV、30mA进行33例儿童鼻窦扫描,鼻窦内各结构显示清晰,所有图像均满足临床需求。DTDI_(VOL)平均为3.03±0.09(mGy),剂量长度乘积(DLP)为30.63±2.58(mGy·cm),有效辐射剂量为0.07±0.003(mSv),仅为常规剂量的1/10。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以100kV、30mA(15mAs)作为扫描条件检查儿童鼻窦,可能是满足临床要求的最低剂量。
初建平范淼杨智云周旭辉彭谦严超贵陈星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多层螺旋CT鼻窦
成人颞骨64层螺旋CT低电流扫描临床应用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成人颞骨64层螺旋CT低电流扫描的临床应用。方法:东芝64层螺旋CT,其他条件相同(120kV,0.5s/rot,螺距因子HP41)时,用200mA、100mA、50mA、40mA、30mA、20mA、10mA的电流对1具成人尸体头颅标本行颞骨扫描,比较不同电流扫描的图像质量。选取能满足临床需求的最低电流mA值对多个临床中心疑耳疾的400例(800耳)成人颞骨CT检查。评价图像的质量和显示精细结构的情况。结果:标本图像质量保持为优时的最低电流为30mA。用该电流进行颞骨扫描,除4耳(2耳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耳为硬化型乳突)图像稍差,其余均合格,能满足临床需求。颞骨内各结构显示清晰。CTDIVOL平均为9.6mGy,DLP(55.0±4.5)(mGy.cm),有效辐射剂量(ED)为(0.12±0.07)mSv,仅为常规剂量(200mA)的1/5~1/6。图像噪声标准差平均(SD)132±25。结论:64层螺旋CT颞骨低电流扫描(120kV/30mA)方案能满足临床要求,可以常规用于成人颞骨检查。
杨智云严超贵彭谦陈星范淼杨贤卫张追阳肖喜刚李安源李树荣初建平孟悛非
关键词:颞骨多层螺旋CT
Pott 病(英文)
2015年
Pott disease,also known as tuberculous spondylitis,refers to vertebral body and intervertebral disc involvement with tuberculosis(TB).The spine is the most frequent location of musculoskeletal TB and common related symptoms are back pain and lower limb weakness/paraplegia.
初建平
关键词:影像诊断介入放射
皮层下出血
2001年
初建平孟昭义
关键词:病因
不同型号小线圈水模的MRI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不同型号MR小线圈的成像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内径分别为4、7及11 cm的Loop小线圈(简称为L4、L7、L11线圈),对Siemens标配NiSO4·6H2O溶液水模进行MR成像.采集T1WI、T2WI、三维反转稳态自由快速进动DWI (3D-PSIF-DWI)和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压脂序列(3D-FISP-FS)图像,测量不同线圈各序列距线圈不同深度(分别为0、1、2、3、4、5、6、7、8、9、10、11、12、13 cm)的信号强度(SI)、标准差(SD)及信噪比(SNR),并绘制深度-信号强度曲线及深度-信噪比曲线,比较不同线圈扫描获得图像的成像范围、SI及SNR变化.记录采用单独采用L11及与脊柱线圈联合应用图像的SNR,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L4、L7小线圈在0.2-2.2cm范围内成像信号强度逐渐减低,在2.2- 4.2 cm保持较好的信号均匀度,L11线圈在5.2 cm范围内信号较均匀.L4、L7、L11小线圈最佳成像宽度分别为7.0、8.5、11.0cm.线圈直径增大,成像宽度、深度增加,接收的噪声亦增加,线圈中心至线圈边缘SNR逐渐减低.L11联合脊柱线圈使用,与单独采用L11相比,T1WI成像范围增加,但局部SNR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4,P=0.019).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受检部位个性化地选择相应型号的小线圈进行检查,并关闭其他线圈以提高SNR.
洪桂洵初建平饶良俊李树荣潘碧涛杨智云孟悛非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线圈
三叉神经痛MRI序列研究及诊断价值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探讨MR序列对导致三叉神经痛病变的显示能力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及MRI资料,与临床手术对照,比较不同序列MRI显示病变能力。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头部MR平扫,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49例行桥小脑角区高分辨3D—TOF和3D.快速SE(TSE)序列扫描。利用x2检验分析3D—TOF和3D—TSE两序列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MR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6例桥小脑区肿瘤、3例三叉神经根及其周围脑膜炎,以及脑干多发硬化斑块及梗死各1例。49例为神经血管压迫所致,与手术对照3D.TOF和3D—TSE序列显示血管压迫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3%(41/43)、66.7%(4/6)、91.8%(45/49)和95.6%(43/45)、50.0%(2/4)、91.8%(45/4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13、0.19、0.17,P值均〉0.5)。结论MRI对显示和诊断三叉神经痛病因具有重要意义。MR全脑常规扫描可以显示或排除肿瘤、炎症等病变。桥小脑角区3D—TOF和3D—TSE扫描可以敏感和准确地显示和明确神经、血管的关系。
周宙杨智云刘金龙毛丽娟李树荣初建平孟悛非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术前评估听神经瘤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术前评估听神经瘤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患者57例,术前均接受脑部常规MR及3D-SPACE序列检查,观察3D-SPACE序列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形态等,评估其对相邻脑神经的显示率,并与常规MRI及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57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1例(1/57,1.75%)局限于内听道内,56例(56/57,98.25%)超出内听道口生长;26例(26/57,45.61%)充满内听道底,31例(31/57,54.39%)未充满内听道。57例中,3D-SPACE序列显示实质型肿瘤21例(21/57,36.84%),实质伴囊变型肿瘤35例(35/57,61.40%),囊型肿瘤1例(1/57,1.76%),与术中所见符合率为85.96%(49/57)。3D-SPACE序列对三叉神经脑池段、后组脑神经脑池段、展神经脑池段、面神经内听道段、面神经脑池段及听神经脑池段的显示率分别为100%(57/57)、100%(57/57)、75.44%(43/57)、50.88%(29/57)、17.53%(10/57)和19.30%(11/57),均高于常规MRI(P均<0.05)。结论3D-SPACE序列可准确显示肿瘤与相邻脑神经的关系,对于术前评估听神经瘤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汪倩倩曾少华洪桂洵饶良俊初建平杨智云
关键词:神经瘤脑神经磁共振成像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诊断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病理证实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MR特点。分别统计MRI征象中累及直肠、子宫骶韧带及阴道作为诊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病变累及的部位包括直肠(25例)、子宫骶韧带(19例)、阴道(11例)、阴道直肠隔(1例)、膀胱底(3例)、输卵管(2例)、输尿管(2例)、子宫圆韧带(1例)、子宫颈异位囊肿(3例)。MRI诊断直肠、子宫骶韧带及阴道累及的准确率分别为93.9%、63.6%、84.8%;敏感度分别为100%、57.9%、54.5%;特异度分别为75%、71.4%、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73.3%、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55.6%、81.5%。直肠受累对于诊断DIE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很高,准确率、阳性预测值达90%以上,仔细观察肠壁有无增厚,对于提高特异性及降低误诊率有帮助。较典型的MR征像包括直肠壁局部增厚、子宫骶韧带增粗、阴道后穹窿异常信号及向后上提,子宫直肠凹变浅,封闭并邻近结构紊乱、纠集,子宫膀胱凹腹膜增厚,输卵管增粗,扩张、积血。结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MRI表现较有特异性,MRI不但可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还可以显示病变范围,对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很有价值。
初建平关键刘明娟
关键词:盆腔磁共振成像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