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薇薇

作品数:191 被引量:598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9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9篇中毒
  • 40篇细胞
  • 25篇苯中毒
  • 23篇急性
  • 19篇二氯乙烷
  • 16篇乙烷
  • 16篇外周
  • 16篇外周血
  • 15篇氯乙烷
  • 15篇慢性
  • 13篇基因
  • 13篇1,2-二氯...
  • 12篇亚急性
  • 12篇百草枯
  • 10篇淋巴
  • 10篇淋巴细胞
  • 9篇毒性
  • 9篇队列研究
  • 8篇血液
  • 8篇慢性苯中毒

机构

  • 99篇广州市第十二...
  • 79篇广州市职业病...
  • 38篇暨南大学
  • 14篇中山大学
  • 14篇香港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杭州市疾病预...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东省职业病...
  • 1篇广州师范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75篇刘薇薇
  • 48篇刘移民
  • 41篇江朝强
  • 39篇陈嘉榆
  • 33篇余卫
  • 29篇陈育全
  • 28篇李扬秋
  • 25篇杨力建
  • 24篇杨志前
  • 24篇陈少华
  • 23篇何健民
  • 20篇李萡
  • 19篇张程
  • 15篇林毓嫱
  • 13篇张伊莉
  • 10篇叶更新
  • 10篇朱昌淇
  • 10篇林秋红
  • 8篇曹民
  • 8篇刘思初

传媒

  • 47篇中华劳动卫生...
  • 35篇中国工业医学...
  • 7篇细胞与分子免...
  • 6篇中国职业医学
  • 5篇职业卫生与应...
  • 5篇职业医学
  • 4篇2014第十...
  • 3篇广东省职业健...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第十五次全国...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2015第十...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14篇2015
  • 17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12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12篇2004
  • 10篇2003
  • 10篇2002
1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CRVγ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抗原受体(TCR)的Vγ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利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12例铅接触工人、8例铅中毒工人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CRVγ基因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t×100%)计算铅接触、铅中毒工人与正常人的TCR VγⅠ、TCR VγⅡ和TCR VγⅢ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正常人、铅接触和铅中毒工人外周血的TCR VγⅠ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0.79%、1.22%和0.96%;TCR VγⅡ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94%、1.26%和2.74%;TCR VγⅢ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46%、0.43%和1.04%。与正常人相比,铅中毒工人的TCRVγⅡ基因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中外周血TCRVγ基因表达异常。
刘思初潘焕玉李萡杨力建陈少华刘薇薇杨志前李扬秋
关键词:实时定量PCR
急性生活性砷化物中毒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生活性砷化物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47例急性砷化物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其中男20例,女27例。参照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确诊观察病例2例,轻度中毒40例,重度中毒5例。结果急性砷化物中毒患者心肌酶活力与年龄、尿砷浓度相关,控制年龄后两者仍有明显相关。心肌酶、肝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与呕吐次数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砷浓度、呕吐次数均与饮汤量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年龄和饮汤量接近,但呕吐和腹泻次数明显者,其尿砷浓度、心肌酶、肝酶浓度明显低于呕吐和腹泻次数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砷化物中毒可引起心、肝、神经系统等多脏器损害,心肌损害出现最早且持续时间长;损害程度与患者进食量、呕吐、腹泻程度及尿砷浓度相关;及早采用洗胃、催吐、导泻措施清除毒物,尽早规范使用解毒药加速毒物排出,配合积极对症治疗是抢救急性砷化物中毒成功的关键。
刘薇薇杨志前张程张伊莉蒋文中吴一行刘移民古立城
关键词:砷中毒
广州市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被引量:27
2005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和职业病发病的特点。方法对1993至2002年全市劳动卫生工作情况汇总资料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病状况的回顾性研究。职业健康监护体检资料按时间顺序每5年分一组,共分两组,即1993至1997年为第1组,1998至2002年为第2组。结果10年职业健康监护体检年平均受检率均在75%以上。第2组噪声听力损伤、观察对象、物理因素重点监护人员和粉尘、化学因素禁忌证人员明显高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组新发慢性职业病共91例,第2组181例,两组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学中毒和噪声听力损伤的发病率上升明显,两组尘肺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年共发生各类职业病581例,其中急性中毒309例,占53.18%,慢性职业病272例,占46.82%;慢性职业病中尘肺占16.70%,铅和苯化学中毒占16.87%。随着时间的推移,尘肺、化学因素中毒和总职业病患者发病工龄趋于年轻化,发病工龄也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广州市初步建立了一个较规范的职业健康监护体系。体检中检出的噪声职业性重点监护和粉尘、化学因素禁忌证人员明显上升;职业病发病明显上升,以急性职业中毒和尘肺、铅和苯中毒为主;慢性职业病患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发病工龄缩短。
刘薇薇江朝强张维森肖吕武林秋红周智翔
关键词: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流行病学
腺苷蛋氨酸治疗白毒伞中毒的初步探索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白毒伞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白毒伞中毒病例资料,按是否使用SAMe治疗分为两组:A组接受洗胃、导泻、补液、利尿、护肝、抗感染及血液净化等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SAMe。比较两组病例中毒后第1、3、5及7天肝功能变化及病死率。结果A组6例患者中毒后2人死亡,病死率为33.3%(2/6),2例死亡病例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在3、5d持续增加(5d时〉2000U/L),在7d下降;总胆红素(TBIL)则3、5及7d持续增加。B组6例患者中毒后无死亡病例。SAMe治疗后7d,TBIL下降,5例ALT升高,3例AST降低。结论腺苷蛋氨酸可能对降低白毒伞中毒的病死率起到重要作用。
温凌刘薇薇黄建伟余卫
关键词:蕈中毒
携带H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构建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为研究HGF的功能、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pcDNA3.0-HGF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HGF基因,将其插入到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穿梭载体pAdTrack-CMV-GFP中,得到重组质粒pAdTrack-CMV-HGF-GFP。将线性化的pAdTrack-CMV-HGF-GFP与pAdEasy-1质粒共转化BJ5183感受态细胞,进行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acI线性化后,转染AD293细胞。结果得到重组腺病毒,转染重组腺病毒DNA的AD293细胞经荧光显微镜能观察到AD293细胞内有绿色荧光,且出现细胞病变反应(cytopathic effects,CPE),对传代的Ad-HGF进行PCR分析证实得到目的基因,感染CHL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HGF蛋白表达量,从而证实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结论腺病毒制备简便,成本低,周期短,毒性小,产量高,感染率及蛋白表达率高,成功构建Ad-HGF为进一步研究HGF并最终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更为方便提供实验基础。
刘薇薇陈娟刘移民李素梅余卫陈嘉榆张成陈运贤林琛莅钟雪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
实时定量PCR检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和胸腺细胞中sjTRECs水平被引量:40
2001年
目的 了解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和胸腺细胞中信号结合T细胞受体删除DNA环 (sjTRECs)的含量 ,从而推测正常人中幼稚T细胞的含量和胸腺的输出功能 .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PCR和TaqMan方法检测 11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7例儿童和 3例成人胸腺细胞DNA中sjTRECs的水平 .结果 正常人中sjTRECs含量分别为 :8.83±4.81/ 10 0 0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2 7.31± 3.2 3/ 10 0 0个成人胸腺细胞和 170 .2 9± 5 9.5 2 / 10 0 0个儿童胸腺细胞 .结论 sjTRECs水平与年龄有关 ,正常人外周血中每 10 0 0个单个核细胞中约含 4.
李扬秋杨力建陈少华陈嘉愉刘薇薇王震张玉平吴秀丽
关键词:胸腺细胞实时定量PCR
一起因饮甲醇超标白酒致中毒救治后的再认识
今年5月11日,广州市某区出现数十人饮用甲醇含量超标散装白酒,导致急性甲醇中毒事件,我院作为指点定救治医院,共收治42例患者,在政府启用广州市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修订稿)之下,整个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及时、准确、科学,...
江朝强吴一行刘薇薇程建新李小强刘移民周刚周璇张程
关键词:急性中毒救治公共卫生事件后遗症
文献传递
职业性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颅内压升高救治的探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职业性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中颅内压升高的救治方法。方法2009至2013年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职业性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中以颅内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职业性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例32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32例患者起病后表现以头晕、头痛、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为主;可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肾功能基本正常。脑电图检查正常脑电图8例(29.63%),轻度异常脑电图9例(33.33%),中、重度异常脑电图10例(37.04%)。头颅CT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脑白质病变,双侧基底节、丘脑、放射冠区及小脑齿状核异常信号影,双侧大脑广泛脑水肿和(或)脑肿胀;32例患者中5例突发出现脑疝(其中3例行去骨瓣减压手术),4例死亡,9例症状好转,但颅内压未恢复正常而自动出院,19例颅内压恢复正常出院。32例患者平均颅内压为262.5mmH2O,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平均120.1d(10~280d),住院平均时间171.8d。结论职业性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颅内压升高持续时间约9个月余,治疗上以脱水、激素及营养神经药物为主,早期积极防治脑水肿、抗自由基及高压氧治疗,出现脑疝时及时手术治疗,对促进痊愈、减少后遗症有确切疗效。病程中颅内压下降缓慢但预后良好。
陈育全林毓嫱刘薇薇杨志前张程刘移民
关键词:中毒颅内压升高
职业有害因素接触或(和)吸烟对死亡的影响——广州165660名职工队列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研究职业有害因素接触或 (和 )吸烟对死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 1989~ 1992年广州市实施职业健康监护系统建立的 16 5 6 6 0名年龄≥ 30岁的工厂职工和司机的个体健康档案为基础资料 ,填入光学扫描直读表 (ICR)并建立基线数据库 ,随访至 1998年 12月 31日 ,了解队列中职工生存状态和死亡原因 ,计算RR(95 %CI) ,绘制产生职业有害因素接触或吸烟的累积生存曲线。结果  (1)16 5 6 6 0名队列职工 ,平均年龄 (4 2 .0± 6 .3)岁 ,30~ 49岁占 87% ;37.3%的职工接触职业有害因素 ,工厂男职工吸烟率为 70 .8% ,男司机吸烟率为 5 4.8% ,全部女职工吸烟率不足 2 .0 % ;(2 )平均随访时间为 (7.6± 1.1)年 ,共随访 12 5 2 16 8人年 ,总死亡人数为 2 437人 ,有 5 1名死因不明 (占 2 .1% ) ,总死亡率为 194.6 /10万人年 ;(3)调整相关因素后 ,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对总死亡、中风和其他原因的死亡 ,其RR(95 %CI)分别为 1.11(1.0 2~ 1.2 0 )、1.30 (1.0 1~ 1.6 8)和 1.2 7(1.0 6~ 1.5 1) ;吸烟对男职工总死亡、恶性肿瘤和肺癌死亡 ,其RR(95 %CI)分别为 1.2 3(1.11~ 1.35 )、1.34 (1.16~ 1.5 4)和 2 .5 1(1.81~3.48) ;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并吸烟者 ,总死亡和恶性肿瘤死亡的RR(95 %CI)增至 1.32 (1.16~ 1.5 1)和1.
江朝强Lam TH刘薇薇张维森Ho SYAJ Hedley何健民曹民朱昌淇
关键词:吸烟前瞻性队列研究
重度苯中毒患者胸腺输出近期功能明显低下被引量:17
2005年
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重度苯中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受体删除DNA环 (T cellreceptorexci sionDNAcircle ,TREC)的含量 ,从而了解其初始 (naive)T细胞的含量和胸腺近期输出功能。利用实时定量PCR和TaqMan方法检测 8例重度苯中毒患者和 16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中TREC的水平。结果显示正常人中TREC含量为 :6 .6 9± 4 .79 10 0 0PBMNC ;而重度苯中毒患者则为 1.0 3± 0 .4 4 10 0 0PBMNC ,显著低于正常人TREC水平 (P <0 .0 1) ,并持续苯中毒的全过程 ,即使在外周血血象基本恢复正常时 ,TREC水平仍处于较低状态。结论 :重度苯中毒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明显低下 ,苯中毒明显损伤T细胞免疫功能。
李扬秋韩素芳杨力建陈少华周羽竝陈嘉愉刘薇薇
关键词:苯中毒胸腺输出功能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