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琴

作品数:27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7篇疗效
  • 6篇痤疮
  • 5篇皮肤
  • 5篇疗效观察
  • 5篇激光
  • 3篇点阵激光
  • 3篇湿疣
  • 3篇凝胶
  • 3篇瘢痕
  • 3篇微晶磨削
  • 3篇面部
  • 3篇尖锐湿疣
  • 2篇寻常型
  • 2篇增殖
  • 2篇凝胶治疗
  • 2篇浅表
  • 2篇细胞癌
  • 2篇面部皮肤
  • 2篇基因

机构

  • 26篇武汉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大冶铁矿
  • 1篇黄石市中心医...

作者

  • 26篇刘琴
  • 10篇肖桂凤
  • 8篇吴剑波
  • 8篇宋继权
  • 6篇严月华
  • 6篇蒋思
  • 3篇宋韬
  • 2篇廖伏翠
  • 2篇袁超
  • 1篇周新
  • 1篇陈丽云
  • 1篇黎锦
  • 1篇孙祥银
  • 1篇徐丽
  • 1篇盛晚香
  • 1篇杜田锴
  • 1篇卢忠

传媒

  • 4篇公共卫生与预...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颜面部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颜面部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颜面部BCC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及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BBC患者肿块肉眼通常表现为伴有中央凹陷与蜡样光泽的结节,可出现或不出现溃疡,溃疡处可见结痂或出血,溃疡较大时溃疡边缘会出现卷曲。病理分型:实体型5例(22.7%),角化型4例(18.2%),色素型6例(27.3%),浅表型4例(18.2%),纤维上皮瘤型3例(13.6%);均经手术切除治疗,3例(13.6%)因皮损较小术后直接缝合,19例(86.4%)因皮损较大肿块切除后采取局部皮瓣修复。随访6个月均未出现复发。结论 BCC具有生长缓慢,转移率较低,预后较好的特点。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良好预后影响较大。
肖桂凤郑楷平宋继权刘琴
关键词:颜面部基底细胞癌
贝复新凝胶调控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修复大鼠急性创面的研究
2022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贝复新凝胶调控毛囊干细胞中的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修复大鼠急性皮肤创面。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取2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进行研究,建立急性皮肤创面大鼠模型。将其以随机数表法分作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只。大鼠体重180~220 g,平均(200±20)g,均由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全自动化学发光图像分析仪购自中国天能公司;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购自德国蔡司公司;多功能染色剂购自德国徕卡公司;低温离心机购自丹麦Labogene公司.
郑楷平刘琴蒋思梁嫔
关键词: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皮肤创面毛囊干细胞超高分辨率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补网抗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机制
2021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补网(NETs)抗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机制。方法:提取正常人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并使其与痤疮丙酸杆菌进行孵育。采用荧光共聚焦倒置显微镜(confocal)观察NETs的形成,使用SYTOX Green对NETs的形成进行定量,菌落计数法检测NETs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杀伤。结果:痤疮丙酸杆菌可以诱导NETs的形成,随着时间的延长,NETs的形成逐渐增多(90 min,15%;120 min,22%;180 min,44%;P<0.05);在PMNs与菌孵育时间固定的基础上(2 h),随着痤疮丙酸杆菌菌量的增多(1∶5,1∶10,1∶20),NETs的产生明显增多(11%、21%、43%;P<0.05);中性粒细胞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杀伤作用,中性粒细胞对痤疮丙酸杆菌的胞外杀伤机制主要通过NETs介导。结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杀伤痤疮丙酸杆菌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梁嫔宋继权郑楷平蒋思刘琴
关键词:痤疮丙酸杆菌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从中医角度探讨防晒的认知及行为与面部皮肤光老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调研武汉市环卫工人对紫外线危害及防晒的认知与行为情况,研究其与面部皮肤光老化的关系并从中医角度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213名环卫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设计相关问卷,进行预测定,再经专业医师进行临床评定,并采用皮肤分析测试仪对面部光老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环卫工人均能了解紫外线危害,其中有81.82%的环卫工人工作时采取了防晒措施,且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在防护方式的选择上,女性选用防晒霜的比例(58.20%)明显高于男性(24.14%)(P<0.01);在光老化相关性疾病评定中,使用防晒霜组的面部色沉斑、毛细血管扩张、粗大皱纹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非防晒组(P<0.05);VISIA皮肤分析测试仪亦显示,使用防晒产品组的面部色素斑、皱纹、紫外线斑及光损伤的数值较非防晒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环卫工人对日光紫外线引起的皮肤光老化危害有一定认知,但防护行为存在误区,需加强日光紫外线防晒行为教育。
刘琴郑楷平吴剑波宋继权肖桂凤
关键词:皮肤光老化防晒环卫工人
急性社会心理应激对寻常型银屑病外周血IL-6和TN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评价急性社会心理应激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在社会应激测试(TSST)前10 min和测试后1、10、20、60 min采集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分离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TSST测试后20 min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TNF-α的含量均升高,与测试前10 min相比,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急性社会心理应激可引起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IL-6和TNF-α增加,这可能是社会心理应激使银屑病发生和加重的部分机制。
严月华周新翟晓翔宋韬宋继权吴剑波郑楷平刘琴
关键词:社会心理应激银屑病IL-6TNF-Α
CO_(2)点阵激光联合阿莫罗芬乳膏治疗白色浅表型及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疗效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CO_(2)点阵激光联合阿莫罗芬乳膏治疗白色浅表型及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白色浅表型及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及治疗组(36例)。对照组外用阿莫罗芬乳膏治疗,治疗组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真菌清除率及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SCIO评分)。结果:第8次治疗后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真菌清除率均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疗程结束3个月后SCIO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CO_(2)点阵激光联合阿莫罗芬乳膏治疗白色浅表型及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安全有效。
刘琴郑楷平蒋思梁嫔
关键词:甲真菌病
LncRNA SNHG5调控miR-23a-3p影响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NHG5(LncRNA SNHG5)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黑色素瘤细胞株A375、G361、M14、WM115与人类皮肤黑色素细胞(NHEM)。实验将A375细胞随机分为NC组、si-con组、si-SNHG5组、si-SNHG5+anti-miR-con组、si-SNHG5+anti-miR-23a-3p组。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SNHG5与miR-23a-3p表达。MTT法与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转染后各组A375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率。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SNHG5的靶作用位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cl-2、Bax及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NHEM相比,不同黑色素瘤细胞中SNHG5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而miR-23a-3p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沉默SNHG5表达可显著抑制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23a-3p是SNHG5的直接靶点;干扰miR-23a-3p可部分逆转沉默SNHG5对A375细胞的抑制作用;沉默SNHG5表达可促进Bax表达,抑制Bcl-2与p-AKT表达,但沉默miR-23a-3p后Bcl-2与p-AKT表达上调,而Bax表达下调。结论沉默SNHG5通过调控miR-23a-3p表达进而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李静刘琴柯锦
关键词:黑色素瘤增殖凋亡
尖锐湿疣SHP-1、EGFR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尖锐湿疣、正常皮肤和皮肤恶性肿瘤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尖锐湿疣患者共90例,我院整形科正常皮肤90例作为正常皮肤组,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90例(各45例)作为恶性肿瘤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SHP-1和EGFR在三组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尖锐湿疣组组织中的的SHP-1吸光度值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EGFR吸光度值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P<0.05);恶性肿瘤组组织中的的SHP-1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尖锐湿疣组,EGFR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尖锐湿疣组(P<0.05)。SHP-1在正常皮肤组组织中染色强度和阳性表达率最高,恶性肿瘤组组织中染色强度和阳性表达率最低,P<0.01。EGFR在恶性肿瘤组组织中染色强度和阳性表达率最高,正常皮肤组组织中染色强度和阳性表达率最低,P<0.01。在尖锐湿疣组组织中,SHP-1低表达时,EGFR相应升高,两者呈负相关(r=-0.74,P<0.05)。结论:在尖锐湿疣中,SHP-1低表达和EGFR高表达和细胞增殖有关,可用于判断尖锐湿疣有无恶变倾向。
郑楷平吴剑波刘琴
关键词:尖锐湿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预后
PM2.5对人表皮黑素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空气细颗粒物(PM2.5)对人表皮黑素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北黄冈市区空气中的PM2.5,分离并提取其水溶性及非水溶性成分,以不同的终浓度处理体外培育人表皮黑素细胞。采用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法检测PM2.5对人表皮黑素细胞自噬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法检测PM2.5作用前后人表皮黑素细胞自噬标记性蛋白LC3-II/I的含量表达的差异。结果随着PM2.5水溶性及非水溶性成分浓度的升高,黑素细胞自噬体及自噬标志蛋白LC3-II/I的表达均随之升高,自噬反应明显增强(P<0.01)。蛋白印迹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PM2.5非水溶性成分对LC3-II/I表达的促进作用较PM2.5水溶性成分更强(P<0.01)。结论PM2.5可诱导人表皮黑素细胞发生自噬,并与PM2.5浓度有明显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PM2.5对人表皮黑素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肖桂凤吴剑波郑楷平刘琴
关键词:PM2.5自噬LC3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浅表皮肤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与分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浅表皮肤癌的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19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浅表皮肤癌患者128例,给予5-ALA-PDT治疗,治疗3次后,记录预后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随访10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128例患者,经过3次治疗获得痊愈的有102例,23例治疗4~5次后痊愈,3例在治疗6次后痊愈。对痊愈的患者进行组织学检测均没有病理改变,病变处的皮肤愈合后见轻微色素沉着,未见瘢痕形成。经过对比,治疗后皮损积分、血清胚胎成形素(Nodal)、转录中介因子(TIF)-1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期间的患者出现疼痛3例,红斑2例,色素沉着3例,增生性瘢痕2例,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81%。所有的患者治疗后随访8~10个月,其中有3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34%。结论5-ALA-PDT治疗浅表皮肤癌能抑制Nodal、TIF-1的表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能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袁超郑楷平刘琴姜妍
关键词: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