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洁

作品数:55 被引量:54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1篇天文地球
  • 8篇经济管理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3篇灌溉
  • 8篇气候
  • 8篇节水
  • 5篇玉米
  • 5篇生态
  • 5篇时空分异
  • 5篇气候变化
  • 5篇灌溉装置
  • 4篇生态系统
  • 4篇水分
  • 4篇农业
  • 4篇资产
  • 4篇资产负债
  • 4篇资产负债表
  • 4篇自然资源
  • 4篇小麦
  • 4篇负债
  • 4篇负债表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损益

机构

  • 52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首都师范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21世纪...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55篇刘玉洁
  • 21篇潘韬
  • 7篇葛全胜
  • 4篇陈洁
  • 4篇张玉虎
  • 4篇吴绍洪
  • 4篇邓祥征
  • 4篇封志明
  • 3篇戴尔阜
  • 3篇李援农
  • 3篇陶福禄
  • 3篇戴君虎
  • 3篇孙志刚
  • 2篇盖艾鸿
  • 2篇史文娇
  • 2篇张九天
  • 2篇杨艳昭
  • 2篇王文涛
  • 2篇刘玉洁
  • 1篇李方红

传媒

  • 6篇地理学报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资源科学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农学会农...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1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光学玻璃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玻璃清洗装置,包括机体和位于所述机体顶部的可启闭的盖子,所述机体内上部设有洗涤剂喷管和清水喷管,所述机体内下部设有清洗圆刷,所述清洗圆刷向上连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套设在横向的固定杆上的通孔中...
刘玉洁
文献传递
纵向岭谷区地表格局的生态效应及其区域分异被引量:24
2012年
中国西南纵向高耸山岭与深切河谷并列排布的特殊地表格局对该区自然环境与生态地理区域分异的效应明显。利用纵向岭谷区1:5万DEM数据、建站以来至2010的气象观测数据、水文观测资料、MOD13与MOD17的NDVI与NPP产品以及1:100万植被类型数据等,选取地表大气水汽含量、降水量、干湿指数、地表径流等水分指标,平均气温、年积温等温度指标以及太阳总辐射等热量指标,基于ANUSPLIN样条函数、GIS空间分析、小波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分析该区水热格局、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及其主控因子,揭示地表格局对生态地理要素区域分异的效应。结果表明:受地表格局的影响,纵向岭谷区的水分、温度与热量都表现出明显的沿纬线方向间断式差异和经线方向连续式延伸的分布特征,纵向山系与河谷对地表主要自然物质和能量输送具有南北向通道作用和扩散效应以及东西向阻隔作用和屏障效应;特殊地表格局对植被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是植被景观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空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子;小波方差分析反映了环境因子以及NDVI、NPP的空间各向异性,而小波一致性分析揭示了NDVI与NPP空间分布的控制因子,及其控制程度的定量关系。纵向岭谷特殊地表格局是该区生态地理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地带性规律与以"通道—阻隔"作用为主要特征的非地带性规律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纵向岭谷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特殊空间特征。
潘韬吴绍洪何大明戴尔阜刘玉洁
关键词:纵向岭谷区空间分异
FAO-56土壤水分胁迫指数计算方法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对FAO-56建议的土壤水分胁迫指数(KS)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和改进,修正了水分胁迫发生前根区消耗土壤水分占总有效土壤水比例(p值)的计算参数,利用实测土壤水分数据来计算Ks的改进的FAO-56公式;根据禹城综合试验站新水分池2006-2007季和2007-2008季不同水平胁迫条件下冬小麦的实测土壤水分(0~60cm)对修正前后的Ks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并利用2006-2007冬小麦季lysimeter实测数据与改进的FAO-56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以检验改进后方法的模拟效果;最后,根据改进的方法进行了不同处理下土壤水分的动态模拟,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内Ks的变化。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土壤水分胁迫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土壤水分变化动态,计算得到的日蒸散在冬小麦生育中后期(4.7~6.6)更接近实测值,误差减小:RMSE为0.72mm,MBE为0.06mm;模型效率系数提高:ME为0.77,模拟的精度均高于修正前计算得到的结果(RMSE为0.95mm,MBE为0.43mm;ME为0.60);Ks的模拟变化规律与控制的灌水下限一致,说明改进的FAO-56土壤水份胁迫指数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刘玉洁罗毅
一种分析生物炭适用农作物生长阶段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析生物炭适用农作物生长阶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生物炭施撒在土壤中,放置3‑5天后,收集一次土壤样品1,同时在该土壤中种植农作物,并在农作物种植期间和农作物需收割时分别收集一次土壤,将三次收集的土壤中加...
刘玉洁张玉虎曹宝张向前侯国军
文献传递
西藏自治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水土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是衡量人地关系协调程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开展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可以为有效调控区域资源环境压力提供科技支撑。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首先兼顾资源、环境和生态属性,构建包括水资源、水环境、生产性用地及生态用地在内的区域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规定或相关研究结果,率定不同指标的关键阈值,进而从高到低依次划分出红色、橙色、黄色三个预警等级,在此基础上选取2005—2014年作为研究时段,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构建的西藏自治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和草地退化程度等指标的变化对区域水土资源承载力影响较为明显,需加强应对和调控措施;区域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10年间呈上升趋势,由橙色预警区间降至蓝色预警区间,西藏自治区水土资源承载状况有所好转。
高洁刘玉洁刘玉洁封志明杨艳昭潘韬
关键词: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一种灌溉用水闸门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溉用水闸门,属于水利工程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外框架、闸门,所述闸门安装在外框架内,外框架内装有转轴,转轴与闸门的一侧相连接,闸门另一侧设有卡头,所述闸门外表面上设有固定槽,所述转轴顶部装有电机,电机上...
刘玉洁潘韬张玉虎
国际粮食贸易影响下东北黑土地生产压力变化与保护策略被引量:10
2022年
黑土地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保护好黑土地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测算与分析2000—2020年东北黑土地粮食生产耕地压力的变化情况,研究国际贸易对东北黑土地粮食生产的耕地压力的影响,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东北黑土地农产品在国内及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优势。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东北黑土地粮食生产的耕地压力基本处于安全压力区并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玉米、大豆、稻谷三种主要作物生产的耕地压力分别从2000年的1.94、1.09和0.63下降至2020年的0.69、0.26和0.54。国际粮食贸易对黑土地粮食生产耕地压力减缓的作用显著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20年对黑土地粮食生产耕地压力减缓的贡献率达26.22%,其中对大豆生产的耕地压力减缓的贡献率达511.48%。农产品贸易优势度分析结果显示,东北黑土地农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明显的贸易竞争优势,但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不明显。为此,提出了国际贸易粮食贸易变化背景下黑土地保护的若干建议,为东北黑土地保护及其粮食产能保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邓祥征梁立廖晓勇廖晓勇刘玉洁李志慧岳天祥董金玮孙志刚
关键词:黑土地农产品贸易耕地保护粮食安全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温度和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3年
以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为主要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特征与机理研究,对揭示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分别介绍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研究进展,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效应,以及CO2浓度与温度升高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并提出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响应研究仍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①多因子协同效应;②不同品种的响应差异;③不同尺度水平的响应过程;④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刘玉洁陶福禄
关键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CO2浓度温度
基于GIS的澜沧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揭示澜沧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过程,探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方法】GIS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结果】2000-2013年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表现为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各地州市的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较为频繁,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相对比较平稳;林地和草地占总面积的84%以上,构成区域景观的基质,耕地的破碎度最大,而建设用地最为集中,水域的斑块数量变化幅度最大,由2000年的100增加到了2013年的537,耕地、林地和草地这三类景观要素复杂程度最高,最不规则;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2000年分别为1.063 4、0.593 5,2005年均升高,2013年则分别降至1.118、0.624,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说明研究区域内景观趋于均匀,占主体地位的景观要素与其他景观要素之间的差异减小;【结论】土地利用变化使景观破碎度增强,景观类型不规则,景观要素呈现均衡化分布的趋势.
路茜盖艾鸿刘玉洁马志昂潘韬
关键词:土地利用澜沧江流域
中国县域耕地动态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2023年
非农化和非粮化造成大量耕地不再用于农业用途和粮食生产,严重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威胁国家粮食安全。识别非农化和非粮化时空演化特征及不同阶段的驱动因素是科学管控和决策的基础。本文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评估了非农化和非粮化动态演变特征,选择耕地资源本底、社会经济及农户主观因素构建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量化了不同阶段的驱动因子。分析发现,中国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胡焕庸线”以东非农化程度较高,非粮化现象呈现由东北向西南加剧的空间格局。1980—2020年非农化程度呈现减弱且范围缩小的趋势,而非粮化经历了“增长—平稳”的变化过程。1980—2020年主产区非粮化进程减缓,而2010—2020年主销区非粮化增长速度分别为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的1.49倍和1.33倍。与1980—2000年相比,2010—2020年主产区的非农化速度下降了77%,而产销平衡区非农化的增加速度分别是主销区和主产区的1.63倍和4.65倍。耕地资源禀赋是导致非粮化的基础原因,且土壤质量、地形因子与社会经济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农民的逐利行为是决定耕地非粮化根本原因。农业劳动力为非农化的显著影响因子,城镇化对非农化的解释力2010—2020年有所提升。本文提出分类设定管制规则和补贴机制、分区推进管控政策、加强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加强责任监督与考核的建议。
张婕刘玉洁张二梅陈洁陈洁
关键词:非农化非粮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