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
-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来氟米特治疗环磷酰胺无效的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对环磷酰胺(CTX)治疗无效的狼疮肾炎(L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43例经CTX治疗无效、复发或因不良反应停用的狼疮肾炎患者经LEF治疗12个月前后临床和免疫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LEF治疗1个月后,尿蛋白明显减少,白蛋白增加,血肌酐降低,有19例肾功能不全病人治疗半年后肾功能恢复,治疗3~6个月时抗dsDNA抗体显著降低,SLEDAI明显降低,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过程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8%,而治疗前CTX治疗时不良反应发生率74.4%(32/43),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LEF对CTX治疗无效的LN有显著疗效,其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性较好。
- 张彦袁亮孔晓丹刘海燕王红江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来氟米特环磷酰胺
- 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快速进展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1
- 2009年
-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进展型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致残性较高。国内有报道,RA总患病率高达17.39%。TNFα可介导炎症反应、骨质破坏,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英夫利西单抗是TNFα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与TNFα结合,从而阻止其对组织的进一步破坏。本研究观察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快速进展型RA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张彦孔晓丹刘海燕王红江闫金松
- 关键词: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单抗介导炎症反应TNFΑ
- 利塞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利塞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GIOP)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9例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症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2组均应用碳酸钙600mg/d口服,阿法骨化醇0.25μ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加利塞膦酸钠每日10mg口服,疗程6个月。各组用药前后分别检测骨密度、血钙磷、同时比较2组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骨密度、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二组治疗前后血钙、磷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二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塞膦酸钠是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安全有效的药物。
- 张彦孔晓丹袁亮王红江刘海燕隋晓燕
- 关键词:利塞膦酸钠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特性与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被引量:3
- 2009年
- 背景:骨髓造血依赖于干细胞所处的造血微环境,其中基质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在造血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其基质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异常可能导致造血微环境异常,损伤造血功能。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系统性红斑狼疮基质细胞的生长特性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探讨细胞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的关系,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病贫血可能的病理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培养,病例-对照观察,于2008-01/12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及血液学实验室完成。对象: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收治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5例(实验组),男1例,女14例,中位年龄32(20~55)岁;合并慢性病贫血者7例,无贫血者8例。另选健康个体10名作为对照,男9名,女1名,中位年龄46(38~57)岁。方法: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主要观察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特性及体外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较健康对照生长及集落形成均延后,合并慢性病贫血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更加明显,集落内各细胞排列欠规整有序。与健康对照者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并且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呈正相关。结论: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基质细胞可能存在功能的缺陷,并且高表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损伤了骨髓微环境,最终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造血功能异常。细胞因子可能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的标志。
- 刘海燕宋振岚王红江张彦孔晓丹李伟平闫金松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基质细胞细胞因子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 2010年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抗原驱动和T细胞淋巴介导的B细胞淋巴活化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滑膜破坏是RA的主要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滑膜中被抗原激活的T淋巴细胞引起血管和滑膜细胞增殖形成血管翳,引起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畸形、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
- 王红江闫金松张彦刘海燕孔晓丹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滑膜细胞增殖全身性自身免疫病T淋巴细胞
- 利塞磷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张彦孔晓丹王红江刘海燕邢一达张琦随晓燕
- 利塞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为观察利塞磷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GIOP)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将59例糖皮质激素相关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2组均应用碳酸钙600 mg/d口服,阿法骨化醇0.25μg/d 2...
- 张彦孔晓丹王红江刘海燕邢一达张琦隋晓燕
- 3.0T MRI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3.0T MRI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活动期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病程又分为<6个月组、≥6个月<2年组和≥2年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骨关节炎患者60例,行双手3.0T MRI检查,包括手和腕,观察骨髓水肿、滑膜炎、骨侵蚀、肌腱炎、以及骨赘形成等征象。结果与血清阴性RA组相比,骨关节炎组滑膜炎、骨侵蚀、肌腱炎征象的发生率低,而骨赘形成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髓水肿征象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病程<6个月组可见骨髓水肿、骨侵蚀、滑膜炎征象,其发生率分别为100%、98.0%、96.4%,<6个月组骨髓水肿及骨侵蚀征象与≥2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滑膜炎征象在上述3组中则无明显差异。结论3.0T MRI在血清类风湿关节炎病程早期即可检测出骨髓水肿、滑膜炎和骨侵蚀,这些征象对血清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徐明晰张彦孔晓丹王红江刘海燕邢一达
- 关键词:骨关节炎
- 类风湿关节炎IgG糖链结构的变化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02年
- 张彦范成明张晓萍黄福如刘海燕马悦冯晓海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 英夫利西单抗与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 对单克隆抗体英夫利西单抗与传统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以评价2种药物治疗A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确诊的活动期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分别于0、2、6、12周给予英夫利西单抗(5mg/kg),对照组给予传统DMARDs(柳氮磺吡啶或来氟米特),随访12周.观察主要疗效指标:治疗终点时达到AS疗效评价标准(ASAS)20的患者比例 次要疗效指标:治疗终点时达到ASAS 50的患者比例,不同时间点与基线值相比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脊柱痛、脊柱炎症、患者总体评估指数(PGA)、目视模拟测试表(VAS)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第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ASAS 20(93%和47%)、ASAS 50(57%和27%)及BASDAI(2.8±0.4和4.9±1.2)、BASFI(2.8±0.9和4.0±1.1)、脊柱痛(2.5±1.0和3.9±1.2)、脊柱炎症(2.3±1.1和4.4±1.2)、PGA VAS(2.6±1.5和4.8±1.1)及ESR[(9±5)和(26±12)mm/1 h]、CRP[(5±3)和(19±12)mg/L]均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优于传统DMARDs组(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刺激症状及输液反应,英夫利西单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DMARDs组.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与传统DMARDs比较,能迅速减轻AS的症状与体征,并可改善AS患者的功能、活动范围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王红江刘海燕张彦闫金松孔晓丹
-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免疫抑制剂单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