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梅林

作品数:23 被引量:256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动脉
  • 14篇冠状
  • 14篇冠状动脉
  • 9篇心肌
  • 8篇成形术
  • 7篇腔内
  • 7篇冠状动脉成形
  • 6篇动脉成形术
  • 6篇心肌梗塞
  • 6篇经皮腔内
  • 6篇经皮腔内冠状...
  • 6篇梗塞
  • 6篇冠状动脉成形...
  • 5篇动脉造影
  • 5篇血管
  • 5篇造影
  • 5篇冠状动脉造影
  • 4篇心电
  • 3篇电图
  • 3篇心病

机构

  • 23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刘梅林
  • 12篇朱国英
  • 10篇霍勇
  • 10篇洪涛
  • 8篇邵耕
  • 8篇邢德智
  • 7篇张钧华
  • 6篇高炜
  • 5篇丁文惠
  • 4篇汪丽蕙
  • 3篇石湘芸
  • 3篇郑玉云
  • 3篇胡大一
  • 2篇王晓真
  • 2篇李大元
  • 2篇张宝娓
  • 2篇许邦龙
  • 2篇赵云涛
  • 1篇张彤
  • 1篇张涛

传媒

  • 7篇中国介入心脏...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邯郸医学高等...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年份

  • 3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8
  • 7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心肌桥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6
1998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中心肌桥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和结果  2 5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 ,共检出心肌桥 1 7例 ,发生率为 0 665% ,均为左前降支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 >50 %的有 1 4例 ,均有心绞痛症状 ,心电图提示有ST段移位、T波改变等心肌缺血表现 ;5例行心肌核素显像的病人提示有前壁心肌缺血。有 1例患者为陈旧前壁心肌梗塞 ,心肌桥于收缩期致 1 0 0 %血流阻断。 1 7例病人中有 3例左心室造影提示有室壁肥厚。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心肌桥现象并非罕见。心肌桥的存在可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的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缺血改变 ,严重的心肌桥压迫可引起心肌梗塞。
霍勇高炜张励庭刘梅林洪涛朱国英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心电图
乌拉地尔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效应被引量:69
1997年
乌拉地尔是α1受体阻滞剂,可用于心力衰竭治疗。本组观察了11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滴注乌拉地尔2~12μgkg-1/min的血液动力学效应。结果表明:乌拉地尔可降低总外周阻力、肺毛细血管楔压、肺血管阻力、肺动脉压,增加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左室作功指数,而心率、平均动脉压与用药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因此,结果提示,静脉滴注乌拉地尔对缺血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刘梅林张钧华熊辉汪波李大元邵耕
关键词:乌拉地尔血液动力学药物疗法
5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1998年
分析 51例左冠脉主干病变 (狭窄≥ 50 % )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单纯左主干病变 8例 ,左主干合并其它冠脉病变 4 3例。并与非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患者 2 1 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左主干病变组临床上多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易发心梗 ,猝死率较高。但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及左室射血分数 ,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单纯左主干病变与非左主干病变者类似 ,但心绞痛发作时其心肌缺血更为严重。冠脉搭桥术可改善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许邦龙霍勇洪涛邢德智刘梅林朱国英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左主干病变症状预后
心电多项信息鉴别诊断仪诊断冠心病的初步临床评价
我们用心电多项信息鉴别诊断仪(多项仪)对45例心肌梗塞病人(A组)、22例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狭窄≥50%)(B组)、18例冠状动脉正常的胸痛病人(C组)和44例临床正常
王斌胡大一刘梅林周本源沈俊玲孔志红
文献传递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4
1999年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6例老年(共297支冠脉血管)和360例非老年(共451支冠脉血管)冠心病患者接受PTCA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和发病血管支数与非老年患者差异无显著性;老年组血管扩张病例成功率为95.4%,随着近年冠脉内支架置入率的增加,主要的PTCA并发症较前降低;以上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冠脉血运重建方法。
霍勇高炜陈星刘梅林洪涛朱国英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冠心病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急性并发症患者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
1996年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急性并发症患者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郑玉云邢德智霍勇洪涛刘梅林朱国英石湘芸赵云涛我们对33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患者(其中6例并发8例次急性冠状动脉并发症)测定了术前、术后血浆缩血管物质内皮素(ET)、血管紧张...
郑玉云邢德智霍勇洪涛刘梅林朱国英石湘芸赵云涛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发症血管活性物质
右室梗塞冠脉阻塞部位与血流动力学异常程度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9
1997年
为了解右室梗塞冠脉阻塞部位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对2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血流动力学改变符合急性右室梗塞(RVMI)16例,无RVMI5例。16例中15例(93.8%)为右冠状动脉(右冠脉)近或中段阻塞,1例(6.2%)为左回旋支阻塞,无冠脉远段的阻塞。同时发现,血流动力学紊乱较重[平均右房压(MRAP)/肺毛细血管楔入压(PCWP)≥0.8]和较轻(MRAP/PCWP0.65~<0.8)两亚组右冠脉近、中段阻塞分别为10例中的4例、5例、6例中的3例和3例。结果表明,下壁心肌梗塞病人中右冠脉近或中段阻塞可导致RVMI,并且RVMI时血流动力学紊乱程度与冠脉阻塞部位不一致。
丁文惠王晓真张筠华刘梅林朱国英邵耕汪丽蕙
关键词:心肌梗塞冠状动脉造影术血流动力学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病人血清肌钙蛋白T的动态演变被引量:2
1998年
为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病人肌钙蛋白T(TNT)的变化,评价TNT对溶栓冠脉再通的预测作用,我们分析了33例AMI病人TNT结果及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9例,平均年龄60.4±10.2岁。研究分两组:溶栓成功组(A组)24例和未成功组(B组)9例。结果显示:A组TNT峰值高于B组,且峰时提前;A组TNT释放呈早期单峰或双峰曲线,B组呈晚期单峰或双峰曲线,且A组次/首峰比值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0.528±0.281和1.032±0.599,P<0.05)。以早期单峰或次/首峰比值<0.53的双峰曲线预测成功的溶栓治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准确性和阴性准确性分别为75%、100%、100%和60%。该结果提示TNT释放曲线特点可用于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张宝娓丁文惠张钧华刘梅林邵耕李秀清李琳林静薛琳赵春玉
关键词:心肌梗死AMI血清肌钙蛋白T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缺血预适应现象及其对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1997年
为研究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中的缺血预适应(IP)现象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对33例成功的进行了PTCA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10例采用缺血预适应方法,即球囊首次扩张90秒至2分钟,继以3~5分钟再灌注(A组),其余23例为非缺血预适应组(B组)。观察所有患者术中心绞痛症状及体表心电图ST段变化,并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15分钟、1、3和24小时从股动脉取血,放免法测定ET水平。结果示:A组第二次扩张时心绞痛症状及ST段偏移程度均较第一次扩张时显著减轻(P<0.05);B组两次扩张时心绞痛症状及ST段偏移程度均无明显改变。A组术后血浆ET呈升高趋势,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浆ET水平术后即刻升高,3小时达高峰,峰值较术前增高113.9%(P<0.01),术后24小时恢复术前水平。提示IP不仅使心肌缺血程度减轻,同时可减轻PTCA对血浆ET水平的影响。
郑玉云洪涛朱国英霍勇邢德智刘梅林唐朝枢邵耕石湘芸赵云涛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形术缺血预适应内皮素血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链激酶加速溶栓疗法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被引量:24
2000年
目的 观察链激酶 (SK)加速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能否提高疗效的可能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由全国 40家医院组成协作组自 1996年 4月 1日至 1997年 7月 6日采用SK加速溶栓疗法 (15 0万U ,30min内静脉滴入 )治疗AMI患者共 5 2 8例 ,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病死率。结果  5周总病死率为 6 6 % (35 / 5 2 8) ;闭塞相关血管临床再灌注率为 79 7% (4 12 / 5 2 8) ;出血发生率为 2 7% (14/ 5 2 8) ,包括脑出血 4例 ,占 0 8% ,严重出血 4例 ,占 0 8% ;过敏反应发生率为 3 8% (2 0 /5 2 8) ;低血压发生率 4 2 % (2 2 / 5 2 8)。结论 SK静脉加速溶栓治疗AMI患者似可明显提高再灌注率 ,降低病死率 ,而不增加过敏、出血、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
徐成斌张彤刘宣重宋柯张龙友张柱国张丽坤陈辉师树英秦俭胡大一崔亮王建旗张钧华刘梅林张宝娓高秉新范立文康建柯元南秦艳丽钱端沈潞华梁金锐谢苗荣吴学思康俊萍卢燕玲李清朗秦明照吴可光臧彬黄建群赵虹杨国钧朱兴雷陈伟张放童步高金朝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链激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