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梅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急性
  • 5篇梗死
  • 4篇溶栓
  • 4篇静脉溶栓
  • 3篇蛋白
  • 3篇血性
  • 3篇神经功能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急性缺血性脑...
  • 3篇急性缺血性脑...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钙黏...

机构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刘梅
  • 7篇吴岩峰
  • 7篇刘庆萍
  • 5篇吴晋
  • 5篇陈亮
  • 4篇丁红
  • 4篇丁桂兵
  • 2篇许正强
  • 1篇徐静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sCD40L、YKL-40、Aβ1-4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软骨糖蛋白39(YKL-40)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ACI患者依据发病后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CI组,MoCA评分<26分,59例)和认知正常组(CN组,MoCA评分≥26分,53例),同时对60例健康成年人行MoCA评分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sCD40L、YKL-40和Aβ1-42水平,分析其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I组MoCA命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定向力、语言、抽象思维和记忆得分均低于CN组(P<0.05)。三组血清sCD40L和YKL-40水平依次为CI组>CN组>对照组,血清Aβ1-42水平依次为对照组>CN组>CI组(P<0.05)。ACI患者血清sCD40L和YKL-40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_(s)=-0.63和-0.84,P<0.05),血清Aβ1-42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_(s)=0.75,P<0.05)。血清sCD40L、YKL-40和Aβ1-42水平诊断PSC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0.772和0.722。结论 ACI患者血清sCD40L、YKL-40和Aβ1-42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有助于诊断PSCI。
杨帆丁桂兵刘梅吴晋陈亮
关键词: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急性脑梗死
腹腔恶性肿瘤致丙戊酸钠脑病1例
目的丙戊酸钠脑病是一线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治疗过程中的少见的严重不良反应,通常发生于丙戊酸钠治疗开始的数天至数周内,与其他抗癫痫药物联用更多见,也有报道见于口服丙戊酸钠20年后,与药物剂量、血药浓度不成正相关。此病较为少见...
刘梅吴岩峰刘庆萍丁红吴晋
文献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161例AIS患者(AIS组)及110例其他患者(对照组)起病第1、3、10 d的血清VE-cad水平。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缺损亚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组各时间点血清VE-cad的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轻度缺损亚组比较,中度和重度缺损亚组各时间点血清VE-cad水平显著增高(均P<0.05)。与中度缺损组比较,重度缺损组血清VE-cad水平显著增高(P<0.05)。AIS患者发病第1 d、第3 d、第10 d的血清VE-cad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884,r=0.809,r=0.717;均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损亚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第3 d及第10 d VE-cad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 d(P<0.05)。结论 VE-cad参与了AIS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是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预后的一个重要血清标志物之一。
陈亮刘梅陈洁吴岩峰吴晋刘庆萍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血管内皮钙黏蛋白神经功能缺损
不同治疗方案对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MCI患者,其中15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为研究组;26例采用脱水降颅压、脑保护、稳定斑块等治疗为对照组,并分析年龄、性别、脑卒中危险因素(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经溶栓治疗后24h(12.20±5.51和17.95±5.58,t=-3.13,P=0.004)及7d(10.00±5.26和15.00±6.32,t=-2.48,P=0.02)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掌握好溶栓适应症可以改善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评分。
丁红刘庆萍刘梅许正强吴岩峰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静脉溶栓抗凝治疗神经功能评分
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入院时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水平对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720例住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入院时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VE-cad水平。根据静脉溶栓后HT发生情况分为HT组(138例)和非HT组(58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VE-cad水平对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HT组相比,HT组患者年龄较大,入院时NIHSS评分和血清VE-cad水平较高(P<0.05)。年龄较大、入院时NIHSS评分和血清VE-cad水平较高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血清VE-cad水平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AUC为0.748[95%CI(0.608~0.877),P<0.05],取最佳诊断界值为3.57 ng/mL时,其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81.2%。结论入院时血清VE-cad水平升高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预测AIS患者HT发生风险的血清标志物。
徐静刘梅陈洁
关键词: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出血转化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取出物病理成分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血栓取出物的病理成分,并探讨其与实验室检查、手术操作、预后等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2018年8月—2019年12月连续入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登记系统的70例接受机械取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方法半定量分析血栓取出物的红细胞、白细胞、纤维蛋白、血小板成分。根据红细胞及纤维蛋白(含血小板)的含量将患者分为红细胞富集组(红细胞含量≥50%)和纤维蛋白富集组(红细胞含量<50%)。比较两组之间实验室检查、手术操作、预后等差异。结果: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49例取得了血栓组织,血栓部位包括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红细胞富集组30例,纤维蛋白富集组19例。两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病史、是否静脉溶栓、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到穿刺时间、取栓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90 d良好预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显示两组间心源性栓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富集组的穿刺到复流的时间[(68.42±29.99)min vs.(87.07±37.29)min,P=0.04]、取栓次数(1.63次vs.2.20次,P=0.04)低于红细胞富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富集组首次使用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技术的比例高于红细胞富集组(84.21%vs.56.67%,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成分可能影响取栓策略,纤维蛋白富集血栓与首次使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有关,并且与穿刺到复流时间、操作次数减少相关。
吴岩峰丁桂兵陈亮刘梅刘庆萍吴晋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机械取栓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及其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间连续入组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Lp-PLA2水平进行检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根据梗死灶的大小分为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大梗死灶;在90d后通过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其预后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 2分为预后较差),从而探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梗死灶大小、预后和患者Lp-PLA2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NIHSS评分分组,可知轻度、中度、重度患者Lp-PLA2水平逐渐升高;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大梗死灶患者Lp-PLA2水平逐渐升高;mRS评分≤2分的预后良好组患者低于mRS评分> 2分的预后较差组患者。经相关性分析,可知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r=0.682,P <0.05)、梗死体积(r=0.741,P <0.05)、90d mRS得分(r=0.790,P <0.05)均为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Lp-PLA2和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0d mRS得分之间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Lp-PLA2的检测来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
刘梅刘庆萍丁桂兵陈亮吴岩峰
关键词:脑梗死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预后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78例ACI溶栓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未予溶栓治疗的ACI患者80例为对照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两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近期预后。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 NIHSS评分(7.68±4.62),mRS评分(3.28±0.41),治疗后7d的NIHSS评分(5.25±4.43),mRS评分(1.11±0.6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患者齿龈出血58例(74%),7d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14例(18%),症状性颅内血肿3例(4%),死亡4例(5%)。非溶栓组齿龈出血2例(3%),7d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5例(6%),症状性颅内血肿2例(3%),死亡3例(4%)。结论在ACI治疗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不增加病死率,有效安全。
丁红刘梅刘庆萍许正强吴岩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正>目的大面积脑梗死(MCI)是致残率、病死率较高的疾病,故积极有效的血管再通治疗尤为重要。急性脑梗死超早期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是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目前我国的溶栓比例偏低,MCI...
吴岩峰刘庆萍刘梅丁红
文献传递
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氟比洛芬的浓度及其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测定人血浆中氟比洛芬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生物等效性。方法液相条件:使用InertSustain C_(18)色谱柱(3.0 mm×100 mm,3μm);柱温设定为40℃;流动相A为甲醇-乙腈(40∶60),B为0.1%甲酸水溶液;流速为0.6 mL·min^(-1);梯度洗脱,血浆样品采用蛋白沉淀的前处理方法。质谱条件: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化源(ESI);负离子模式;氟比洛芬和氟比洛芬-d5的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 243.1→199.2和m/z 248.0→204.3。结果本分析方法总运行时间为4.5 min,氟比洛芬和氟比洛芬-d5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43,2.44 min。该方法在0.5~1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精密度在1.3%~12.5%,准确度在97.2%~115.2%。批间精密度在1.9%~11.6%,准确度在99.5%~107.8%。提取回收率范围为103.5%~104.9%,基质效应不显著。在不同的测试条件下,氟比洛芬在溶液和血浆中都是稳定的。验证方法成功应用于一项在中国健康志愿者开展的随机、开放、两周期、四序列、交叉给药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每40mg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在外用给药下,生物等效性符合接受标准,安全和耐受性良好。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的药动学参数为C_(max)(19.695±13.159)和(18.135±11.772)ng·mL^(-1)、T_(max)(19.375±3.807)和(19.575±4.138)h、AUC_(0-∞)(534.402±272.792)和(506.529±256.746)h·ng·mL^(-1)。结论该方法可应用于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杨帆丁桂兵刘梅吴晋陈亮
关键词:氟比洛芬药动学生物等效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