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鑫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井冈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美丽总令人忧愁——沈从文“湘西人生形式”的审美意蕴
- 2003年
- 沈从文以“边城”为代表的湘西题材小说,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然而,湘西题材创作的审美意蕴,不仅表现这一人生理想上外化的生活、自为的性爱使这一形式获得了定性,而作家对湘西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和生存危机的现实的感叹揉进这一人生形式中,更使作品获得了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达到了作家提出的“美丽总令人忧愁”这一审美境界。
- 刘晓鑫
- 关键词:审美焦虑心理
- 为原始生命力寻找支点——曹禺早期戏剧创作的生命困惑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曹禺在早期戏剧创作中深感当下人的原始生命力被压抑、扭曲,于是热情地讴歌、追求它;同时,他又为原始生命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的巨大破坏而惧怕。既爱于此、又痛于此,形成了曹禺情感中难以解开的“结”。这使他要为“原始生命力”寻找一个支点,即最合理的生存环境,让它既能像“雷雨”一样勃发,又不至于让人感到恐惧。只有“力量”,没有“恐惧”,这是他早期创作的精神追求。从他早期的几部剧作中,能清楚地找到作家的精神追求轨迹。
- 刘晓鑫熊岩
- 关键词:早期戏剧
- “硬唱凯歌”——从“序”看《狂人日记》的创作心理
- 2004年
- 《狂人日记》的“序”在小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但构成了小说的“反讽”结构,而且,以“余、大哥”的形象特征、文言文话语的使用和“狂人”病愈候补等内容形象,深刻地展示了鲁迅内心的孤独、寂寞、悲哀、绝望的情感,使《狂人日记》的创作带有鲜明的“以悲观作不悲观,以不可为为可为”、“硬唱凯歌”的心理特征。
- 刘晓鑫
- 关键词:创作心理
- 新文学文艺大众化探索历程评述
- 2000年
- 新文学时期 ,是历代中国作家的社会历史责任感最强烈的一个时期。为了人的解放、民族的解放 ,新文学的历史使命比任何时期都要广大 ,都更具有战斗性与进步性 ,文艺大众化就是这一特性的显著标志。从文学革命到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几十年间 ,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致力于文艺的大众化工作 ,并在理论与创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社会、政治等条件及要求不同 ,以及作家认识上的差异 ,新文学的文艺大众化历程显现出两个显著特点 :阶段性———在文学革命、左翼文学、抗战文学等不同文学阶段大众化内涵与侧重点不同 ,理论由简单到详尽 ,由初步探索到基本成熟 ;趋同性———整个探索过程 ,大家都把主要工作放在形式上面 ,文艺大众化往往变成文艺形式大众化 ,因此使新文学的大众化存在许多不足。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文艺工作者没有科学处理与“大众”之间的关系 。
- 刘晓鑫
- 关键词:文艺大众化形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