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霞

作品数:5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图书
  • 2篇图书大厦
  • 2篇文本
  • 2篇文本性
  • 2篇北京图书大厦
  • 1篇得体
  • 1篇得体性
  • 1篇动词
  • 1篇学科
  • 1篇学科视角
  • 1篇语法
  • 1篇语法性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库
  • 1篇语料库研究
  • 1篇语言学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认知
  • 1篇社会语境
  • 1篇社会语言

机构

  • 5篇清华大学
  • 1篇高等教育出版...

作者

  • 5篇刘春霞
  • 4篇杨永林
  • 1篇程绍霖
  • 1篇张歆秋

传媒

  • 2篇外语学刊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语言教学与研...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双语公共标识的社会语言学调查——理论方法篇被引量:38
2007年
本文主要介绍双语公共标识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构建一种社会认知的理论框架,介绍“千百十”抽样概念与“网格定位”调查方法,依据所得海量图片文本数据,区分拼音化、信息性、文本性、跨文化4个主题研究,并对拼音化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说明拼音化在双语路标文本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重申了社会语言学与跨学科视角对于双语公共标识研究的重要意义。
杨永林程绍霖刘春霞
关键词:拼音化
逻辑·语法·认知——一种跨学科的应用视角被引量:7
2007年
本文从多学科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语境中的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研究,探讨了逻辑性与语篇构建、语法性与得体性、社会认知与文化解读、跨文化交际与交际原则之间的关系。贯穿于本文讨论的一个理论原则是,新世纪的语言学研究应当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研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新的理论进展,促进语言科学的健康发展。有理由认为,建立这样一种新的学科范式,有必要发扬“格物致用”的精神,采用多学科的视角,在不同的学科群体之间,形成一种更为健康、和谐的对话机制。本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简短的前言,凸现研究焦点问题。第二部分借助于体裁写作的范例,从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角度,讨论了逻辑训练与篇章构建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第三部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通过语言教学与公共标识的英语翻译问题,讨论了语法性与得体性的关系。第四部分通过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探索了社会认知与文化解读之间的紧密关联。第五部分借助于罗杰斯“交际原则”的引入,进一步讨论了“意向性”对于跨文化交际行为的作用与影响。第六部分为结语,结合语言学最新发展动向,进一步强调了语言学研究多学科、应用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刘春霞杨永林张歆秋
关键词:逻辑性语法性得体性社会认知
双语公共标识的文本性研究——来自北京图书大厦的报告被引量:6
2008年
本项研究是北京地区双语公共标识调查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项社会语言学研究,规模浩大,历时两年,数据海量,因而采用"主题驱动"的话语模式,区分为"理论方法研究"、"拼音化问题研究"、"信息性问题研究"、"跨文化问题研究"、"文本性问题研究"5个方面,分别进行报告。本文主要考察在图书大厦这个社会语境中,双语公共标识文本性的问题。本文由6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调查方法的描述与说明。第三部分是社会文本的界定的阐释。第四部分是文本解读的视角、模式、类型的分析与讨论。第五部分凸显图书大厦语境中双语公共标识文本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与解决的方法,为标准文本(草案)的制定提供第一手的数据资料。第六部分汇报所得结论,阐述双语公共标识研究的意义,强调语言学研究"格物致用"的特色。
杨永林刘春霞
关键词:文本性
清华大学水平二写作动词失误分析-语料库研究的视角
刘春霞
关键词:动词语料库
双语公共标识的文本性研究——来自北京图书大厦的报告被引量:11
2008年
社会是考察语言的重要维度,因为语言是人的存在方式,而人则是社会性动物。无疑,语言的许多特征及其运作机制都与社会密切相关。本期刊发的《双语公共标识的文本性研究》是杨永林、刘春霞先生合作成果的后一部分。本刊之所以采取连载形式,是因为希望凸显以下认识:该文正是我国语言研究,尤其是外语界应该走但却极少人走的研究路子。此外,荣红、刘永红两位老师分别从性别和语境调变两个维度出发,考察社会与语言的关系,不乏新意。
杨永林刘春霞
关键词:图书大厦文本性双语社会语境文本解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