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萍
-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中的应用
-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乳手术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常规选择之一,但对经过新辅助化疗肿瘤缩小或降期后保乳手术是否安全可行,磁共振成像(MRI)这种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的检查方法能否准确评估残余肿瘤的范围,仍有...
- 刘春萍明洁李治石岚黄韬
-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新辅助化疗核磁共振成像
- 文献传递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影响因素研究及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病理、临床资料中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215例行新辅助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Miller-Payne(MP)分级评分进行分组(G1~G5),分析各组新辅助化疗前的临床资料及术前空芯针穿刺标本的病理信息,探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根据是否达到病理完全缓解进行分组,Logistic回归分析重要影响因素并利用R语言制作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在215例纳入的病例中,77例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完全缓解率为35.8%。HER2过表达型患者pCR率高于三阴性亚型和Luminal亚型,其中Luminal A亚型pCR率最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T分期(P=0.001)、ER/PR状态(P<0.001)、HER2(P=0.003)状态和治疗前Ki-67指数(P=0.017)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指数为0.75。结论 T分期、ER/PR状态、HER2状态以及Ki-67指数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备良好的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获得pCR概率的能力。
- 钱贝辛玥史薇朱俊玲郭爽屈新才刘春萍张守鹏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 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综合治疗的探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4岁以下3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1例甲状腺滤泡状癌仅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根据肿块及淋巴结的情况行不同范围的颈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后根据情况决定^131Ⅰ治疗及TSH抑制治疗的程度。结果术后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5.4%(2/37)。术后病理检查97.3%(36/37)为甲状腺乳头状癌,2.7%(1/37)为甲状腺滤泡状癌;多灶性癌的发生率为32.4%;淋巴结转移率为91.9%(34/37)。平均随访3.8年,无死亡病例,18.9%(7/37)出现颈淋巴结复发转移,8.1%(3/37)出现远处脏器转移。结论儿童甲状腺预后较好,治疗应采取双侧甲状腺全切加不同范围颈清扫的手术为中心,结合内分泌治疗和^131Ⅰ内照射治疗的综合治疗。
- 刘春萍汤绍涛黄韬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放射疗法碘放射性同位素
- 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18
- 2002年
- 回顾性分析 1990年至 2 0 0 1年内科治疗无效 ,后经脾切除的 2 1例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例 ,探讨围手术期处理及治疗效果。 2 1例术前均有出血症状 ,1例术前颅内出血死亡。 2 0例术后 1周内血小板恢复正常 ;1例术后诉头痛 ,CT疑有轻微颅内出血 ,经治疗治愈 ;5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提示 :术前积极护肝治疗 ,改善患儿凝血功能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基础 ,术前患儿血小板低于 5 0× 10 9/L 是输注浓缩血小板的指征 ;术中先结扎脾动脉是减少术中出血的重要措施 ;围手术期应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 ,术后血小板超过 4 0 0× 10 9/L 者应行抗血小板凝集治疗。
- 毛永忠阮庆兰郭筱兰汤绍涛王勇刘春萍李时望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术围手术期
- 20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南医院甲乳外科的205例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5例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9.5%(8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多灶性、多发癌灶直径之和(total thyroid diameter,TTD)>1 cm、包膜侵犯等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发灶总直径>1 cm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与单灶组以及多灶且TTD≤1 cm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需按甲状腺乳头癌(PTC)处理;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患者、年龄<55岁、肿瘤大小、多灶性、包膜侵犯是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具备年龄<55岁、男性、肿瘤直径>5 mm、包膜侵犯、多灶性、TTD>1 cm、包膜侵犯等特征的PTMC患者,较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相开放刘春萍赵顺林张长芬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