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铭

作品数:48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专利
  • 1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2篇玉米
  • 8篇春玉
  • 8篇春玉米
  • 7篇种子
  • 7篇播种
  • 6篇玉米种
  • 6篇玉米种子
  • 6篇水稻
  • 6篇基因
  • 5篇植株
  • 5篇作物
  • 4篇氮肥
  • 4篇倒伏
  • 4篇玉米品种
  • 4篇抗倒
  • 4篇抗倒伏
  • 4篇肥料
  • 4篇耙地
  • 3篇育种
  • 3篇施肥

机构

  • 48篇吉林省农业科...
  • 11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延边大学
  • 2篇吉林吉农草业...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长春市农业科...
  • 1篇前郭县农业技...

作者

  • 48篇刘志铭
  • 35篇吕艳杰
  • 35篇王永军
  • 33篇姚凡云
  • 32篇曹玉军
  • 32篇魏雯雯
  • 12篇刘小丹
  • 11篇王立春
  • 9篇林秀峰
  • 6篇姜昱
  • 5篇郝文媛
  • 5篇胡楠
  • 4篇林春晶
  • 4篇王中伟
  • 3篇刘春光
  • 3篇刘德璞
  • 3篇王景余
  • 3篇邢少辰
  • 3篇张英惠
  • 3篇于雷

传媒

  • 6篇玉米科学
  • 3篇吉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东北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6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农田温室气体周年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7
2019年
为探明不同氮肥条件下高纬度农田土壤的温室气体排放特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常规施氮(CN)、施用缓释肥(SLN)、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NIUI)、不施氮肥(NN)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CN、SLN和NIUI处理产量分别为9618、9376和9645 kg·hm^(-2).与CN处理相比,SLN促进了玉米生长季土壤N_2O的排放,降低了非生长季土壤N_2O的排放;NIUI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比CN降低了39.0%;各处理土壤CO_2周年累积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东北春玉米田是大气中CH_4的弱汇,NIUI处理较CN促进了玉米生长季土壤对CH_4的吸收.综上,尿素添加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可以在实现玉米高产的同时有效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
姚凡云王立春多馨曲刘志铭吕艳杰曹玉军魏雯雯王永军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氮肥周年
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正>【研究背景】吉林省不仅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也是我国花生产业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玉米/花生间作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生产力,而且符合我国对种植结构优化和调整的要求。但是,不同间作...
姚凡云多馨曲曹玉军吕艳杰魏雯雯吴杨刘志铭王永军
关键词: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
文献传递
提高东北春玉米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足迹的优化综合管理措施被引量:1
2022年
东北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但生产中长期以高产为目标的管理方式,导致其生产系统成为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环境代价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选择东北平原中部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采用宽窄行(宽行90 cm,窄行40 cm)和高密度(90000株∙hm-2)种植,在玉米15叶期喷施化控剂,氮肥减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分别减少28.0%和9.1%)的综合管理模式(IM),其中半干旱区增加了膜下滴灌处理。从玉米产量、温光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碳足迹等方面,比较分析了东北不同生态类型区IM和农户模式(FM:65 cm等行距,种植密度60000株·hm^(-2),不化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FM相比,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IM玉米产量分别提高24.2%和25.6%,主要表现为种植密度增加50%使得收获穗数增加52.8%,而穗粒数和千粒重仅分别降低8.5%和11.0%;半湿润区积温生产效率提高21.1%,光能利用效率提高21.0%,半干旱区积温生产效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0.7%和22.0%;而且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IM年净收益分别较FM增加32.9%和24.4%。同时,半湿润区IM碳排放总量为2860.1 kg(CO_(2)-eq)·hm^(-2),较FM降低18.7%;而半干旱区IM的碳排放总量为2729.6 kg(CO_(2)-eq)·hm^(-2),较FM增加8.9%。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IM单位玉米产量的碳足迹分别为0.20 kg(CO_(2)-eq)·kg^(-1)和0.22 kg(CO_(2)-eq)·kg^(-1),分别较FM降低39.4%和15.4%。综上,在东北春玉米区采取综合管理措施,能够实现玉米产量、温光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协同提升,且显著降低其碳足迹,其中半湿润区效果尤为明显,而半干旱区碳排放虽有所增加,但其增幅低于产量增幅,最终显著降低碳足迹。所以,该综合管理模式可在东北玉米生产中推荐应用。
刘志铭司雨姚凡云郑培峰兰天娇吕艳杰王永军
关键词:玉米碳排放光能利用效率
综合农艺措施实现东北玉米生产和环境效益及土壤肥力的同步提升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东北春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种植密度偏低、肥料施用不合理、耕层质量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玉米持续增产及养分效率的提升。研究综合农艺措施下玉米产量、植株氮素吸收与利用及土壤氮素平衡,为春玉米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9年,以玉米品种‘富民108’为供试材料,在吉林省农安县进行田间试验。整合密度、耕作方式、氮素施用量和施用时期等技术要素,设置了高产高效模式(HH)和超高产模式(SH),同时设置农户模式(FP)和基础地力模式(CK)作为对照;为计算肥料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平衡,在FP、HH和SH模式下各自增设不施氮肥空白处理。在玉米6个生育期,取植株样品测定氮素含量和吸收量,同时取0—40 cm土壤样品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成熟期考种、测产。【结果】3年试验玉米籽粒产量均表现为SH>HH>FP(P<0.05),SH比HH、FP处理平均提高了8.76%、20.16%。氮素偏生产力(PFPN)3年均以HH处理最高,SH处理最低,HH比FP、SH处理平均分别提高37.92%、45.65%;氮素农学效率(AEN)和氮素回收效率(REN)均表现为HH>SH>FP,HH处理的AEN和REN分别比SH、FP处理提高了21.21%、35.72%和9.69%、63.56%。植株氮积累量在苗期至拔节期FP、HH、SH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生殖生长阶段(R1至R6)植株氮素积累量占氮素总积累量的比例为SH(36.21%)>HH(34.60%)>FP(29.75%)>CK(26.33%)。籽粒氮素积累量来自花后吸收的比例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SH、HH、FP、CK处理花后氮素吸收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8.43%、44.78%、40.40%、35.39%。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在玉米开花期前均以FP处理最高,而开花期到成熟期以SH处理最高,与FP、HH处理相比,SH处理的0—2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平均分别提高了12.00%、4.05%,20—4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4.81%、4.93%。HH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显著低于FP和SH处理,而土壤�
曹玉军姚凡云吕艳杰魏雯雯刘小丹刘志铭徐文华梁杰王立春王永军
关键词:春玉米综合农艺措施氮素效率氮素平衡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耐盐粳稻新种质
林秀峰邢少辰刘志铭郝文媛王中伟李淑芳姜昱林春晶王凤华袁英王景余李海龙王艳王青蓝徐晓红桑健
该项目优化了吉林省主栽粳稻品种的组织培养条件,为大规模转化吉林省地方品种,实现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利用花药培养法培育转基因植株的后代,加速了基因纯合速度,缩短了育种年限;首次将耐盐基因转入吉林省主栽的地方品种中,...
关键词:
关键词:BADH基因耐盐水稻
抗虫水稻的材料创新
林秀峰邢少辰郝文媛刘志铭刘德璞王中伟王凤华林春晶姜昱李淑芳王景余李海龙王艳王青蓝徐晓红桑健
该研究应用于农业。应用Bt杀虫蛋白对多种农作物害虫都有特异性的毒杀作用,而对人、畜、哺乳动物及害虫的天敌无害的原理,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将Bt基因转入水稻基因组中,从而创造新的抗虫水稻种质资源。优化了吉林省主栽粳...
关键词:
关键词:BT杀虫蛋白抗虫水稻
盐胁迫对转BADH基因水稻R1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以转BADH基因水稻R1和常规对照品种为材料,采用3种不同浓度NaCl在苗期和孕穗期进行盐胁迫处理,分析了R1和对照之间的株高、BADH活性、叶片相对电导率和植物大分子渗漏值等指标,并进行PCR分子检测。结果表明,PCR阳性与阴性植株个数分离比不完全符合简单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相对电导率和植物大分子渗漏值低,而BADH活性高的转基因植株耐盐性比对照增强。此结果说明转基因水稻R1耐盐性明显高于对照,目的基因正常表达,此结果对今后培育新的抗性品种奠定了基础。
林秀峰邢少辰刘志铭王艳
关键词:水稻耐盐
自动化玉米种子联合播种机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玉米种子联合播种机,其包括通过万向节连接的拖车机架(13)、以及依次设置在拖车机架(13)上的翻地装置(15)、施肥装置(17)、播种装置、滴水装置(18)、盖土装置(19);翻地装置(15),用于给玉米...
吕艳杰刘志铭王永军杨今胜姚凡云徐文华曹玉军魏雯雯刘小丹兰天娇梁杰张晓龙郑培峰
文献传递
减源对不同密度春玉米开花后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转运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叶源调减(“减源”)对不同密度群体的产量,干物质及氮、磷、钾元素积累转运的影响,以期为东北春玉米密植高产及养分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不同密度,分别为常规生产种植(60000株/hm^2)和高密度种植(90000株/hm^2);副区为不同减源强度处理,于开花吐丝期将植株的每1片绿叶横剪1/2、1/3、1/4(用T1、T2、T3表示),不剪叶为对照(CK),测定吐丝期(减源后)至成熟期植株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与转运情况。【结果】在常规生产种植密度下,不同减源处理的穗粒数、百粒重、产量均较CK显著降低(P<0.05),其中T1、T2、T3处理分别较CK平均减产32.1%、20.3%和11.9%;而高密度处理,T3处理显著提高了穗粒数,产量显著增加,较CK增产7.7%。与CK相比,不同减源处理均提高了营养器官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转运率,减源程度越大,干物质与养分转运率越高,其中在常规生产种植条件下,T1处理营养器官的氮、磷、钾转运率2年平均分别较CK提高25.4%、19.1%、10.7%,T2处理的分别提高14.3%、9.8%、5.2%,T3处理的分别提高19.0%、10.7%、8.4%;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T1处理营养器官的氮、磷、钾转运率2年平均分别较CK提高17.1%、12.8%、5.8%,T2处理的分别提高12.6%、8.0%、3.6%,T3处理的分别提高14.9%、11.3%、3.9%。常规生产种植条件下不同减源处理降低了籽粒中氮、磷、钾的积累量,而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适当减源,籽粒中氮、磷、钾的积累量有所提高,其中T3处理2年平均比CK提高11.8%、6.9%、6.1%,而T1、T2处理籽粒氮、磷、钾积累量2年均值分别比CK降低20.4%、23.4%、20.0%和10.3%、15.6%、16.0%。【结论】高密度玉米群体存在叶片冗余,适当减少叶源量(剪叶1/4),促进了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营养元素向籽粒的合�
曹玉军吴杨刘志铭崔红吕艳杰姚凡云魏雯雯王永军
关键词:春玉米不同密度干物质
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吉林省不仅是中国玉米主产区,也是中国花生产业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玉米/花生间作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生产力,而且符合中国对种植结构优化和调整的要求.但是,不同间作模式会对玉米和花期...
姚凡云多馨曲曹玉军吕艳杰魏雯雯吴杨刘志铭王永军
关键词: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作物产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