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弟

作品数:17 被引量:24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地震
  • 6篇抗震
  • 6篇反应谱
  • 4篇地震波
  • 4篇震波
  • 4篇设计反应谱
  • 4篇时程
  • 4篇抗震设计
  • 3篇时程分析
  • 3篇时程分析法
  • 2篇地震反应
  • 2篇地震记录
  • 2篇设计规范
  • 2篇强震
  • 2篇抗震设计规范
  • 2篇澜沧-耿马
  • 2篇建筑
  • 1篇地基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反应分析

机构

  • 17篇中国建筑科学...
  • 3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天津军粮城发...

作者

  • 17篇刘小弟
  • 10篇王亚勇
  • 4篇苏经宇
  • 3篇高东
  • 3篇黎家佑
  • 2篇安东
  • 2篇王理
  • 1篇李虹
  • 1篇崔卫国
  • 1篇徐强
  • 1篇郭米娜
  • 1篇唐曹明
  • 1篇马明
  • 1篇李万举
  • 1篇樊水荣
  • 1篇王有为
  • 1篇王理
  • 1篇苑麒
  • 1篇常兆中
  • 1篇郝成新

传媒

  • 3篇建筑科学
  • 3篇工程抗震
  • 3篇建筑结构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灾害学
  • 1篇中国建筑学会...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5
  • 4篇1993
  • 5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研究被引量:167
1991年
本文对形成抗震设计反应谱的国内外重要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各种不同的记录分组方法对标定设计反应谱所产生的影响,总结各种不同类别场地上所获取的地震记录的反应谱形状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程分析法所需的输入地震波提出一种基于规范设计反应谱的、与设防烈度、场地条件、震源机制、结构自振特性有关的选择原则。建议在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法中采用一组四条实际地震加速度记录(其反应谱特征周期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作为输入地震波,计算所得的结构内力或位移算术平均,可以得到符合规范要求的比较合理和安全的结果。
王亚勇刘小弟程民宪
关键词:建筑时程分析法地震波抗震
高层建筑设计反应谱和设计地震波的确定被引量:1
1992年
为使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建立在可靠的设计地震动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几种简便实用的确定高层建筑设计反应谱和设计地震波的方法。同时,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编制了一套“高层建筑设计地震动选择系统”软件,供设计人员选用。
苏经宇刘小弟樊水荣王理安东
关键词:建筑物地震波反应谱
具有天然地震特征的人工地震波研究被引量:31
1992年
本文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天然地震记录选择和人工合成地震波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即可保留天然地震记录信息,又满足给定目标谱的人工地震波的合成方法。
刘小弟苏经宇
关键词:地震波天然地震
适用于结构时程分析法的输入地震波(英文)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程法所需的输入地震波提出一种基于规范反应谱的、与设防烈度、场地条件、设计近震或远震、结构自振特性有关的选择原则和方法。按远、近震和四类场地标定了反应谱、延性谱和积累损伤谱。通过对六幢不同高度的剪切和弯曲型结构模型的弹塑性分析,表明离差很小。建议在进行结构时程法分析时,按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特定的分布规律选择4条加速度记录作为输入计算。两个实际的例子表明按上述方法计算的结果与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的结果基本相符。
王亚勇刘小弟程民宪
关键词:地震波时间序列反应谱抗震设计
云南澜沧—耿马大地震强震观测记录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1989年
1988年11月6日,在云南省澜沧和耿马先后发生了7.6级和7.2级强烈地震。这是一次双主震余震型的地震,两次主震相隔只有13分钟。在主震之后的将近二个月时间内,发生了4000多次余震,其中震级在5级以上的有20多次,而最大的一次是11月30日发生在澜沧县竹塘乡附近的6.7级强余震。本次大地震的主震和余震多属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一般小于20km。
王亚勇刘小弟黎家佑高东
关键词:地震观测工程地震地震
澜沧-耿马强震地面运动特征研究被引量:8
1991年
本文利用澜沧-耿马地震中记录到的强震加速度数据,对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进行了统计分析。文中研究了震级、震中距、地震方位和场地条件等各种因素对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形状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地震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值的哀减公式并和过去的一些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文中证明了地面运动加速度矢量峰值的衰减与烈度等震线或主发震断层走向的对应关系。
王亚勇刘小弟黎家佑高东
关键词:地震澜沧-耿马
不同阻尼比长周期抗震设计反应谱研究被引量:23
1990年
一、前言地震反应谱理论是现阶段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理论。我国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89》(以下简称89规范)提出了反映地震和场地特征的地震影响系数α曲线,它是设计反应谱的具体表达,其周期范围是0~3s,阻尼比=5%,适用于一般的砖石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王亚勇王理刘小弟
关键词:反应谱抗震长周期
人工神经元网络在事故应急对策中的应用
1993年
本文简述了人工神经元网络的结构及其特征。介绍了人工神经元网络BP算法在大型炼油厂灾害、事故防治对策中的应用,并以停水、停电为例进行了仿真运算。结果表明,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做出的决策符合实际情况和人的思维逻辑,可克服传统专家系统的某些不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王理苏经宇刘小弟
关键词:神经元网络灾害事故
复杂结构的施工监测及测试应用技术研究
刘军进潘宠平王磊徐强刘小弟朱礼敏马明郝成新刘智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材料性能提高、结构施工及钢材焊接技术的改进、设计计算分析手段不断完善,国内大量的大型公共建筑、造型新颖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特种建筑等纷呈出现。伴随复杂结构的涌现,各种专门的施工技术或综合施工方法...
关键词:
澜沧-耿马强震加速度记录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介绍在1988年11月云南省澜沧-耿马大地震中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和云南省地震局在滇南的联合强震观测台网。以及两单位的流动观测台站在极震区所获取的主震和大量余震加速度记录。文中展示了Ms=7.6的主震时,距震中142.5公里的景洪台站的远场地面加速度记录;还展示了Ms=6.7的强余震时,距震中仅为3.8公里的竹塘站的近场地面加速度记录,其水平向最大加速度为0.55g,竖向最大加速度为0.39g。文中同时对两组记录作了反应谱和β谱分析并参照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所提出的设计反应谱,对近震反应谱和远震反应谱的不同特征作了比较分析。最后对加强强震观测的对策提出了看法。
王亚勇刘小弟黎家佑高东
关键词:加速度峰值极震区强震仪近震震中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