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孝坤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小麦
  • 5篇白粉
  • 5篇白粉病
  • 4篇小麦白粉
  • 3篇小麦白粉病
  • 2篇锈病
  • 2篇药剂
  • 2篇药剂防治
  • 2篇越夏
  • 1篇新农药
  • 1篇锈菌
  • 1篇药剂防治试验
  • 1篇药物
  • 1篇条锈病
  • 1篇条锈菌
  • 1篇农药
  • 1篇侵染
  • 1篇小麦白粉菌
  • 1篇小麦条锈菌
  • 1篇麦苗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7篇刘孝坤
  • 3篇周益林
  • 2篇杨定斌
  • 1篇宋位中
  • 1篇宋凤仙
  • 1篇谢水仙
  • 1篇孙清
  • 1篇洪锡午

传媒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小麦白粉病危害产量损失估计的研究被引量:12
1992年
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DC.f.sp.tritici E.Marchal)在西欧一直是重要的病害之一。我国从七十年代以后逐渐呈上升趋势。造成白粉病口益扩展的原因是小麦栽培集约程度日益提高,密植、矮杆品种推广和氮肥使用量增加。据报道,小麦白粉病造成的产景损失范围为0—45%,并随年份。
周益林刘孝坤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病害
国外重要小麦抗源对我国条锈病的抗性遗传研究被引量:11
1990年
1986—1988年在北京进行小麦主要抗源成株期对条锈菌条中25号小种的抗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洛夫林10号、洛夫林13号、洛夫林18号、阿芙乐尔、山前麦等5个抗源和洛夫林10号与Sutjeska、809C_2-2311所携带的抗性基因至少有1对是相同的或等位的。Moro、Suwon92/Omar、T.spelta album、1607和水源11等抗源的抗性系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Hybrid 46和Clement的抗性系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Sutjeska、809C_2-2311、Balkan、9D49-612、SWD-73295、2109·36、Posavka 2、PKDL-16、NS2772、KALISKA和钱保德等11个抗源的抗性系由1对显性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Moro所含的1对抗性基因与洛夫林10号所携带的2对抗性基因中的1对也可能是相同的或等位的。
刘孝坤
关键词:小麦抗源抗性
回归正交设计在药剂防治试验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89年
在农业科学试验中,经常采用随机区组、拉丁方等单因素设计,或者采用裂区和正交等多因子设计,然后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找到较好的处理就算达到目的。但这没有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及最优组合,于是人们就利用回归的方法建立起模型。
周益林刘孝坤潘亚勤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药物
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初侵染源的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各种自然条件下闭囊壳越夏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地面和麦茬上,麦垛顶层和底层,室外自然条件下的闭囊壳在秋苗出土前相继变成空壳;室内自然条件下,种子中以及麦垛中层的闭囊壳在越夏季节期间,子囊原生质体结构发生畸变,失去形成子囊孢子的能力。上述各种环境中的闭囊壳先后于7月中旬至9月上旬失去生活力和传病能力,均不能越夏后成为小麦白粉病的初侵染源。在小麦播种时用做过上述各种处理的闭囊壳进行隔离接种试验,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越夏试验结论的正确性。在房山区白粉病发生严重的张坊及十渡一带山区,通过对自生麦苗和小麦秋苗感染白粉病情况的野外调查发现:海拔140m以上山区自生麦苗上的分生孢子是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在秋苗上的主要侵染源之一。
杨定斌刘孝坤宋凤仙孙清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初侵染源
新农药防治小麦白粉病研究
1991年
供试新农药均为三唑类杀菌剂。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保丰宁和粉锈铜与生产上已经推广的粉锈宁在用量相同情况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和增产效果相近;植保宁的防效稍差,但大面积示范结果与粉锈宁无显著差异。温室和田间试验表明,三唑醇比粉锈宁等药剂用量减少一半,防效相近。
刘孝坤周益林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药剂防治
陇南南部小麦条锈菌越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1984年
1980年和1981年的田间调查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陇南南部是新发现的条锈菌越夏区。它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包括武都、文县、成县、宕昌、舟曲和迭部等六县。康县也可能属于这一越夏区。从地理位置看,陇南南部越夏区把我国西南和西北两大片条锈菌越夏区连成一片,对交流这两个地区的越夏菌源具有重要作用。条锈菌在这个地区的晚熟冬、春麦和自生麦上越夏。自生麦苗越夏的海拔高度下限约1600公尺。据1981年资料,这个地区晚熟冬、春麦越夏面积共73,397亩,其中冬麦占56.8%,春麦占43.2%;自生麦苗越夏的最大面积约211,820亩。
刘孝坤洪锡午谢水仙宋位中刘守险
关键词:越夏小麦条锈菌麦苗春麦黄锈病
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闭囊壳越夏的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由于世界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小麦白粉菌闭囊壳的越夏情况差异很大。在夏季干燥无雨炎热的地区,闭囊壳能顺利越夏,成为小麦白粉病在秋苗上的初侵染源;在夏季多雨潮湿的地区,闭囊壳则不能越夏,关键在于是否导致自生麦苗发病,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闭囊壳的越夏行为尚未见报道,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1.闭囊壳“成熟至产孢”(ripe-to-spore)现象的研究 试验于1991年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试验地进行。结果表明:小麦白粉菌闭囊壳在小麦植株近地面第一至第三叶位上开始形成之后的8天时间内不具备形成子囊孢子的能力。
杨定斌刘孝坤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