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益脑通络胶囊
  • 5篇通络
  • 5篇通络胶囊
  • 5篇脑通
  • 5篇胶囊
  • 4篇微血管
  • 3篇微循环
  • 3篇脑疏宁
  • 3篇脑损伤
  • 2篇血管保护
  • 2篇血管内血栓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诱发电位
  • 2篇鼠脑
  • 2篇听觉
  • 2篇听觉诱发
  • 2篇听觉诱发电位
  • 2篇微血管内血栓...

机构

  • 1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14篇刘凤荣
  • 10篇张梅奎
  • 10篇尹岭
  • 5篇郑一
  • 5篇刘育英
  • 4篇姚斌
  • 4篇崔向宁
  • 4篇汤洪川
  • 4篇张笑明
  • 4篇赵秀梅
  • 3篇陈海波
  • 3篇王玉来
  • 2篇杜卫
  • 2篇宋春杰
  • 1篇柴永宏
  • 1篇王晓红
  • 1篇李莉
  • 1篇蔡幼铨
  • 1篇汪倩
  • 1篇田淑君

传媒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天津中医药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3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疏宁对大鼠脑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脑疏宁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脑水肿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脑疏宁低剂量组、脑疏宁中剂量组、脑疏宁高剂量组及甘露醇组,采用自体血回输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进行脑出血24h和48h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木条行走作业能力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脑疏宁中剂量和高剂量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作用;脑出血后48h脑疏宁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的木条行走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且显著优于低剂量组;脑疏宁各治疗组与甘露醇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与低剂量组相比,脑疏宁高剂量和甘露醇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结论]脑疏宁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和脑水含量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
张梅奎尹岭崔旭杜侃崔向宁张笑明宋岳涛刘凤荣田淑君李莉韩志涛
关键词:脑疏宁神经功能缺损脑水肿
益脑通络胶囊对微血管内血栓形成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益脑通络胶囊对大鼠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利用光化学原理,从静脉内注射光敏剂,经光照射后产生光化学作用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细胞粘附和血栓形成,通过微循环显微摄像技术,观察、记录、分析微循环的变化。结果益脑通络胶囊...
张梅奎尹岭姚斌刘育英赵秀梅郑一宋春杰刘凤荣
关键词:微循环肠系膜
文献传递
脑血管性痴呆的P_(300)研究
1995年
脑血管性痴呆的P_(300)研究刘凤荣,王晓红,汤洪川近年来,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来检测神经心理认知功能,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本文用P300检测技术对老年人脑血管性痴呆与脑梗塞及正常老年人各30名。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刘凤荣王晓红汤洪川
关键词:脑血管性痴呆器质性精神病P300脑功能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规律及其参与创伤性脑水肿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3只)和创伤组(92只),创伤组又分为6h,1、3和5天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的大鼠23只,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MMP-2和MMP-9的表达;并观察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脑微血管分布密度及超微结构等变化。结果创伤组6h创伤灶周围脑组织中即开始出现MMP-2和MMP-9的表达,MMP-9表达水平在1天达高峰,MMP-2的表达则在5天达到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MMP-9表达与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MMP-2在创伤后1、3和5天的表达与创伤灶周围微血管面积密度变化一致。结论MMP-2和MMP-9参与了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形成、炎性反应等过程,并在损伤修复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崔向宁尹岭王玉来张笑明张梅奎陈海波刘凤荣巨琳修
关键词:脑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血脑屏障
益脑通络胶囊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血清TNF—α和IL—2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脑通络胶囊”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血清TNF—α和IL—2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股静脉注射内毒素,2小时后静脉取血3ml,离心取血清,测定TNF—α和IL—2含量。结果益脑通络胶囊各剂量组与步长脑心通组可明显抑制T...
张梅奎尹岭姚斌刘育英赵秀梅郑一刘凤荣
文献传递
益脑通络胶囊对大鼠白细胞黏附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益脑通络胶囊”对大鼠白细胞黏附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从大鼠静脉内注射内毒素后30min、1、2h,通过微循环显微摄像技术,观察、记录、分析微循环的变化,2h后各剂量组和正常组经快速心脏取血5ml,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内毒素能引起白细胞黏附和内皮损伤,而益脑通络各剂量组对内毒素引起白细胞黏附和内皮损伤有预防作用,并且益脑通络胶囊可显著降低大鼠的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结论益脑通络胶囊能改善微循环,其作用机理主要与改善血液流变性、血液流态和抑制内毒素诱导的白细胞黏附有关。
张梅奎尹岭姚斌刘育英赵秀梅刘凤荣郑一
关键词:益脑通络胶囊微循环白细胞黏附血液流变性
脑干梗死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病变部位病变侧及病灶大小的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经临床体征及核磁共振(MRI)对照临床确诊的老年脑梗死47例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探索病变部位(中脑、桥脑、延髓),左或右侧以及病灶大小和BAEP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47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者38例(80.9%),BAEP的异常率与病变部位有关,与病变大小呈正相关,可以为病变定侧提供较可靠的依据,我们认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诊断脑干梗死上是有价值的。
张朝阳汤洪川刘凤荣蔡幼铨
关键词:脑干梗死诱发电位听觉
60例老年人脑血流图转颈试验分析
1991年
脑血流图是应用电阻抗方法来检测脑循环功能状态的无损伤性生物、物理诊断学技术。通过测定脑组织的容积变动情况来反应脑血管的功能状态,了解脑血管的弹性,紧张度。用枕—乳导联描记,主要观察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态。转颈试验主要是检查患者转颈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的改变,来为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疾病提供依据。
刘凤荣马志群汤洪川
关键词:脑血流图转颈试验老年人
益脑通络胶囊对内毒素诱导大鼠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益脑通络胶囊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 2 (IL 2 )含量的影响。方法 :大鼠股静脉注射内毒素 ,2 h后静脉取血 3m l,离心取血清 ,测定 TNFα和 IL 2含量。结果 :益脑通络胶囊各剂量组与步长脑心通组均可明显抑制 TNFα的产生 ,与病理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0 5和 P<0 .0 1) ;同时益脑通络胶囊各剂量组与步长脑心通组也均可提高机体 IL 2的表达 ,与病理对照组相比也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和 P<0 .0 1)。结论 :益脑通络胶囊能显著降低 TNFα水平 ,提高体内IL 2的表达。
张梅奎尹岭姚斌刘育英赵秀梅郑一宋春杰刘凤荣
关键词:益脑通络胶囊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步长脑心通
益脑通络胶囊预防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研究益脑通络胶囊对大鼠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40 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脑通络胶囊小、中、大剂量预防组和步长脑心通胶囊对照组,每组8只;利用光化学原理,从静脉内注射光敏剂,经光照射后产生光化学作用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细胞黏附和血栓形成,通过微循环显微摄像技术,观察、记录、分析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光照后,益脑通络胶囊小、中、大剂量预防组血栓形成时间均明显长于模型组( P <0.01),而且较模型组能有效缩小血管堵塞面积( P <0.01),其中中剂量组缩小血管堵塞面积的效果优于步长脑心通组( P <0.05)。结论 益脑通络胶囊具有改善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对全身的微循环损伤也有预防作用。
张梅奎尹岭姚斌刘育英赵秀梅杜卫刘凤荣
关键词:益脑通络胶囊微循环肠系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