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凡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玉米
  • 2篇滴灌
  • 1篇氮代谢
  • 1篇新品系
  • 1篇选育
  • 1篇氧化酶
  • 1篇叶片
  • 1篇叶片衰老
  • 1篇诱变
  • 1篇诱变选育
  • 1篇鱼腥草
  • 1篇玉米苗
  • 1篇玉米苗期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物学特性研...
  • 1篇生芽
  • 1篇水氮互作
  • 1篇水肥
  • 1篇水肥利用
  • 1篇水肥利用效率

机构

  • 6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刘凡
  • 2篇孔凡磊
  • 2篇黄云
  • 2篇袁继超
  • 1篇雍太文
  • 1篇谭刚
  • 1篇何苗
  • 1篇吴卫
  • 1篇任鸿宇
  • 1篇叶蕾
  • 1篇张文才
  • 1篇郑有良
  • 1篇王靖
  • 1篇陈平
  • 1篇杜青
  • 1篇江雯迪

传媒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水氮互作对川中丘陵区玉米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为研究不同水氮配置对玉米肥水利用率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以不施氮、不滴灌为对照(CK),设减氮25%(180 kg·hm^(-2),N180)和正常氮(240 kg·hm^(-2),N240)2个氮肥量,4个滴灌水平(B0:0 m^(3)·hm^(-2);B1:375 m^(3)·hm^(-2);B2:750 m^(3)·hm^(-2);B3:1125 m^(3)·hm^(-2)),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玉米吐丝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素积累量均随施氮量和滴灌量增加而增长,且存在互作效应。滴灌促进氮肥的吸收利用,减氮条件下B3处理较B0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9.55%、22.25%、118.69%;正常氮条件下滴灌量超过750 m^(3)·hm^(-2)有抑制氮肥吸收利用的趋势。施氮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氮和正常氮处理较CK处理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4.47%和31.83%,减氮和正常氮处理间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减氮条件下玉米的产量随滴灌量增加而增加,B3处理较B0、B1、B2处理分别增加5.84%、1.33%、0.46%,而正常氮条件下则先增后减,减氮25%条件下滴灌量750~1125 m^(3)·hm^(-2)处理的产量可达到正常氮不滴灌水平。减氮配以适当灌溉促进玉米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是氮肥减施增效和抗旱高产的有效技术措施。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水氮配置为纯氮180 kg·hm^(-2)+滴灌750~1125 m^(3)·hm^(-2)。
刘凡刘斌祥刘佳媛杜霞孔凡磊孔凡磊
关键词:玉米滴灌水氮互作
桃树根际铁载体产生菌MX-26的分离鉴定及诱变选育被引量:4
2011年
从桃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到81株细菌,通过铬天青(chrome azural S,CAS)检测法筛选出一株产铁载体能力较强的细菌菌株MX-26,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MX-26为克雷伯氏菌属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以MX-26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紫外和氯化锂复合诱变及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得到菌株的最佳诱变组合:紫外线照射时间为180 s,氯化锂终浓度为1.2%,硫酸二乙酯诱变时间为40 min。诱变获得菌株MX26-18,其产铁载体能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2.9%,且遗传性能较稳定。
何苗黄云王靖江雯迪叶蕾刘凡
关键词:诱变选育RDNA
白术镰刀根腐病菌(Fusarium lateritium)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以及光照等条件,白术根腐病菌在PS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落直径为4.23cm,产孢量为34.14×107个/皿,在淀粉培养基生长最差,在WA培养基上产孢最差;温度在10~30℃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菌丝生长和产孢最好,低于5℃或高于35℃均会对孢子产生及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甚至造成孢子畸形;碳源以葡萄糖和蔗糖生长最好,产孢最适为蔗糖,淀粉最差;氮源以硝酸钾生长和产孢最好,牛肉膏次之,硫酸铵上生长最差,而尿素上产孢最差;pH5~9适于病原菌的生长,最适pH7.5,pH过高或过低对病原菌的生长均产生不利影响;病原菌在荧光下生长最好,产孢量也最多。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湿度为相对湿度100%,孢子萌发的最适pH 7.5,高于pH 9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
朱磊刘凡黄云李文光
关键词:白术根腐病生物学特性
大豆品种对间作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为探究不同大豆品种与种植模式对苗期玉米根系的影响,揭示玉米大豆间套作对玉米根系发育的影响。【方法】以46种大豆材料与玉米进行间作,对苗期玉米的根系形态、活力及SOD抗氧化酶活性进行聚类分析。在阈值为8.5时,将供试大豆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不同大豆品种对间作玉米苗期的影响不同,类群Ⅰ强于类群Ⅱ、Ⅲ,结合四川省主推品种类型,从类群Ⅰ中选择3个大豆品种与玉米进行间作,进一步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生长及其根系形态、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同单作玉米相比,与“南豆25”“桂夏1号”和“贡秋豆4号”间作条件下,间作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显著提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比单作玉米高56.4%、80.5%和32.6%,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单作玉米高38.2%、57.4%和24.7%;间作玉米苗期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显著提高;间作玉米苗期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根系活力分别比单作玉米高27.7%、25.0%和39.7%;SOD活性分别高97.4%、71.2%和120.9%;CAT活性分别高47.4%、67.5%和44.7%;POD活性分别高28.5%、11.8%和16.2%;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单作。【结论】种植模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影响显著,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可以促进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延缓玉米根系衰老;“南豆25”对间作玉米苗期根系影响小于“桂夏1号”“贡秋豆4号”。
杨雪丽吴吉英子刘凡刘旭东任俊波杜青陈平雍太文
关键词:玉米根系生长间作抗氧化酶大豆品种
滴灌减氮对四川盆地玉米吐丝后叶片衰老和物质积累的影响
2023年
为研究滴灌减氮对玉米吐丝后叶片衰老特性、碳氮代谢及物质积累的影响,设置正常施氮(240 kg·hm^(-2),N 240)和减氮25%(180 kg·hm^(-2),N 180)2个氮肥量和4个滴灌水平(0 m^(3)·hm^(-2),B 0;375 m^(3)·hm^(-2),B_(1);750 m^(3)·hm^(-2),B_(2);1125 m^(3)·hm^(-2),B_(3)),并以不施氮且不滴灌为对照组(CK),分析比较了不同氮肥水平下滴灌对玉米吐丝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碳氮代谢酶(蔗糖合成酶,SS;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及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吐丝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保护酶和碳氮代谢酶活性以及吐丝后物质积累量均随施氮量和滴灌量增加而增加,且二者间存在一定互作效应。N 180 B 0较N 240 B 0处理各测定时期的平均叶绿素含量、SOD、POD、CAT、SS和GS活性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降低19.01%、19.71%、10.55%、7.32%、10.91%、19.91%和4.46%,但N 180 B_(3)处理的上述指标与N 240 B 0差异不显著甚至高于N 240 B 0,表明氮肥水平和滴灌量间存在一定协同作用和互补效应,N 180 B_(3)处理能实现延缓叶片衰老、维持较强的碳氮代谢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盆地玉米水肥一体化减氮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刘凡刘斌祥郭宗翔崔世磊刘举杨云飞李小龙孔凡磊袁继超
关键词:玉米滴灌叶片衰老碳氮代谢
鱼腥草新品系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通过筛选鱼腥草组织培养最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以及最佳外植体 ,构建起鱼腥草快速繁殖体系。方法 :利用含不同浓度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的MS培养基对鱼腥草新品系不同外植体进行培养。结果 :鱼腥草快速繁殖 ,其外植体以地上茎节和茎尖较适宜。其中 ,MS + 0 .5mg·L- 1KT培养基诱导地上茎节 ,其抽叶数多且植株高。MS + 1.0mg·L- 16 BA培养基则对茎尖愈伤组织诱导作用较佳。MS + 1.0mg·L- 16 BA + 0 .2mg·L- 1NAA和MS + 0 .5mg·L- 16 BA + 0 .2mg·L- 1NAA培养基对地上茎节丛生芽的诱导速度快 ,数目多。生根培养基则以MS + 0 .2mg·L- 1IAA最好。结论 :通过诱导鱼腥草地上茎节丛生芽可大大提高鱼腥草繁殖系数 。
吴卫郑有良刘凡谭刚任鸿宇张文才
关键词:鱼腥草新品系离体培养快速繁殖茎尖丛生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