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榜

作品数:26 被引量:43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9篇盆地
  • 10篇油气
  • 9篇鄂尔多斯盆地
  • 7篇勘探
  • 7篇层序
  • 7篇成藏
  • 6篇地层
  • 6篇岩性
  • 5篇油气藏
  • 5篇气藏
  • 5篇奥陶系
  • 5篇层序地层
  • 4篇岩性油藏
  • 4篇油藏
  • 4篇格架
  • 3篇断陷
  • 3篇断陷盆地
  • 3篇油气成藏
  • 3篇油气勘探
  • 3篇输导

机构

  • 1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26篇刘俊榜
  • 17篇刘震
  • 8篇徐旺林
  • 8篇张延玲
  • 7篇郭彦如
  • 7篇张月巧
  • 7篇高建荣
  • 7篇赵振宇
  • 5篇梁全胜
  • 5篇郝琦
  • 4篇赵阳
  • 3篇肖伟
  • 3篇付金华
  • 3篇李潍莲
  • 2篇代春萌
  • 2篇许晓明
  • 2篇史晓颖
  • 2篇常迈
  • 2篇高先志
  • 2篇徐兆辉

传媒

  • 3篇现代地质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第四届中国石...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油气田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被引量:28
2010年
在油气藏特征、油气来源、输导体系等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JZ20-2凝析气田、JZ25-1S油气田、SZ36-1油田3个大中型油气田成藏模式的差异性。JZ20-2为单向双源成藏模式,以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区域超压盖层分隔,上部东营组正常地层压力油藏为辽中北洼东营组三段烃源岩排出的油气沿东营组二段三角洲砂体运聚而成,下部沙河街组及潜山超压凝析气藏则是由辽中北洼沙河街组烃源岩释放出的超压凝析油气沿不整合运聚而成。JZ25-1S为双向油源混合型成藏模式,辽西凹陷的油气沿西侧辽西1号、辽西2号边界断层垂向运移到辽西低凸起,同时辽中凹陷油气沿东斜坡不整合、砂体侧向运移,最终两个方向油气在JZ25-1S构造沙河街组二段砂体或太古界潜山储集体混合聚集成藏。SZ36-1为单向油源成藏模式,辽中南洼的油气沿油源断层-三角洲砂体大规模、长距离运移至SZ36-1构造东营组二段砂体中聚集成藏。
李潍莲刘震刘俊榜夏庆龙周心怀
关键词:油-源对比输导体系油气成藏模式油气藏特征辽西低凸起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成熟探区油气勘探新领域分析
2022年
经过50多年勘探开发,中国东部陆相油气田均已进入勘探中后期阶段,受石油地质认识局限性和勘探技术的限制,待发现目标日趋隐蔽,油气勘探难度日益增大。针对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深层低孔渗—致密砂岩储集层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深部砂砾岩储集体成因模式问题以及基岩风化壳形成和分布的复杂性问题,作者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总结,取得以下主要研究进展:(1)基于砂岩储集层物性演化动力学原理,提出了致密砂岩储集层动态评价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指出过去评价较低的深部凹陷带低孔渗—致密砂岩体仍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2)运用地震地层学方法,通过建立断陷盆地陡坡带斜向大型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出斜向大型扇三角洲砂砾岩是断陷盆地深层有利的储集体,可以作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3)根据基岩风化壳双层结构新模式,结合风化壳储集层改造—破坏—保存机理的动力学新模型,指出断陷盆地中低部位是最有利风化壳储集层发育带,断陷盆地缓坡内带(洼槽区)风化壳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文中提出的上述3大勘探新领域不仅是对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模式的补充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深层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巨大潜力,为深化东部成熟盆地油气勘探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刘震朱茂林李晋刘惠民王晓文刘俊榜
关键词:断陷盆地扇三角洲勘探新领域
埕北断阶区下第三系构造精细解释与层序地层学研究
郭瑞杨革连梁全胜沈怀磊郝琦付东阳刘俊榜
该研究以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为基础,以井孔标定为前提,从已知井外推到无井区,最大限度地挖掘地震资料的地层和岩性信息,定性分析与定量技术相结合,运用类比和综合研究手段,科学合理地确定沉积体系的空间分布。主要取得了以下八项成果...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勘探构造精细解释层序地层学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被引量:134
2012年
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从成藏条件解剖入手,从孔隙演化的角度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归纳其成藏演化模式。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分布于优质烃源岩范围内,湖相重力流沉积与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要储集砂体类型。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在早期成藏期具有高孔高渗的特点,早期生成的油气在浮力作用下正常成藏,中后期成藏过程中经历了持续压实致密过程;后期主生烃期生成的原油在浮力和源储压差共同作用下沿先前残余路径以浸润方式运聚,达到致密条件时,油气停止运移。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油气在高孔隙砂岩中近源多点面状充注大面积成藏,油气从湖盆中心向四周运移;早白垩世晚期,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加强,储集层发生致密化。晚白垩世之后,受西倾东翘的构造挤压抬升运动影响,形成现今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
郭彦如刘俊榜杨华刘震付金华姚泾利徐旺林张延玲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成藏机理
歧口凹陷埕北断阶带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利用20多口井的地质和测井资料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歧口凹陷南部埕北断阶带的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在关键界面识别的基础上,将埕北断阶带的古近系划分为4个层序、11个体系域,建立起整个工区的时间框架.研究表明:①古近系该区沙三与沙一期相对湖平面上升幅度大,东营组次之而沙二期最小;②沙二段可以单独作为一个三级层序,但是其高位体系域不发育;③研究区靠近物源,砂体丰富,深湖相带分布范围局限.
杨革联刘震郭瑞刘俊榜常迈
关键词:古近系层序地层学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被引量:47
2014年
通过大量露头、钻井与地震层序地层学综合分析,建立了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研究提出了"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五要素"分析方法。应用该分析方法在奥陶系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6个三级层序界面,将奥陶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盆地不同构造环境形成不同的层序地层格架:在盆地西部窄大陆边缘北部奥陶系发育层序Osq3—层序Osq7五套地层,持续时间从早奥陶世弗洛阶到晚奥陶世桑比阶末,南部发育层序Osq1—层序Osq7七套地层,持续时间从早奥陶世特马道克阶到晚奥陶世桑比阶末,总体上西部地层西厚东薄,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向伊盟隆起—庆阳古隆起上超覆尖灭;在盆地南部宽大陆边缘奥陶系发育盆地所发现的8个层序,持续时间从早奥陶世弗洛阶到晚奥陶世凯特阶早期,地层南厚北薄,向庆阳古隆起上超覆尖灭;在盆地中东部台内洼陷奥陶系仅发育层序Osq3—层序Osq5 TST,以盆地东部洼陷东侧最厚向伊盟隆起—庆阳古隆起上超覆尖灭;盆地北部伊盟古隆起、西南部庆阳古隆起主体一直处于隆起剥蚀状态,二者的鞍部仅发育Osq4 TST层序,表明盆地西部的祁连海槽与盆地东部的华北海在中奥陶世晚期有过短暂连通。
郭彦如赵振宇徐旺林史晓颖高建荣包洪平刘俊榜张延玲张月巧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层序地层等时地层格架层序界面奥陶纪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沉积模式
本文依据2009年国际地层委员会最新提出的奥陶系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在奥陶系地层系统与层序地层重新划分与对比基础上,以层序为单元,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通过奥陶纪各期岩相古地理图工业化编图,揭示了盆地内奥陶纪不同...
郭彦如赵振宇徐旺林高建荣张月巧张延玲刘俊榜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
文献传递
利用测井曲线反演计算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以准噶尔盆地东部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以测井资料为基础,在比较现有测井曲线反演计算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优选了精度较高的算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所发育的二叠系平地泉组(P2p)、三叠系小泉沟群(T2-3xq)和侏罗系八道湾组(J1b)等3套主要烃源岩w(TOC)进行了反演求取。研究结果显示:经金强修改后的算法要比Passey提出的ΔlogR法具有更高的精度,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研究区烃源岩的丰度;在准东地区3套主要烃源岩中,P2p烃源岩w(TOC)最高,且高丰度(2%
刘俊榜刘震景晓凤李培俊贺凯
关键词:烃源岩测井曲线准噶尔盆地东部
陆相断陷盆地“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概念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从油气藏形成分布控制因素角度出发,提出用“多元控油—主元成藏”这一概念来概括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特征和分布规律,以期对岩性油气藏勘探起到指导作用。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地质条件的影响,宏观控制因素(多元)主要有:盆地类型、构造带类型、沉积体系域类型、储集体类型、烃源岩质量以及盆地温—压系统等。在不同盆地,上述条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但通过对岩性油气藏形成的自身特点和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主控因素(多元)制约:油气运移通道、流体动力、储层临界物性和砂体封闭条件。对于具体某一个凹陷或构造带,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将更加具体化。
刘震赵贤正赵阳郝琦刘俊榜许晓明梁全胜肖伟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
内蒙古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形成的相对早期性特征被引量:1
2007年
在对内蒙古二连盆地3大凹陷成藏条件和埋藏史、热史分析研究基础上,结合储层成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定量分析方法确定了二连盆地油藏的成藏期,并将二连盆地岩性油藏与构造油藏的成藏期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二连盆地3大主力凹陷岩性油藏的成藏期多在白垩纪的早、中期,相对于二连盆地构造油藏的形成期具有明显的早期成藏的特征。岩性圈闭形成的早期性和岩性油藏的相对早期充注可能是产生岩性油藏相对早期形成的主要因素。岩性油藏的相对早期成藏有利于后期多期捕集油气,形成大油藏。
刘震刘俊榜高先志辛海燕肖伟徐兆辉
关键词:二连盆地岩性油藏流体包裹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