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传熙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流层
  • 10篇平流层
  • 7篇臭氧
  • 6篇增温
  • 6篇平流层爆发性...
  • 6篇爆发性增温
  • 5篇平流层臭氧
  • 5篇极涡
  • 3篇对流层
  • 2篇行星波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数值模拟研究
  • 2篇热力
  • 2篇热力场
  • 2篇MIPAS
  • 2篇UTLS
  • 2篇值模拟
  • 1篇对流层臭氧
  • 1篇对流层顶
  • 1篇学成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1篇刘传熙
  • 10篇刘毅
  • 1篇陆春晖
  • 1篇刘毅
  • 1篇蔡兆男
  • 1篇王永
  • 1篇王海平
  • 1篇王海平
  • 1篇王飞

传媒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2007年中...
  • 1篇第二届高分辨...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次SSW过程对平流层臭氧及UTLS臭氧垂直通量的模拟分析
2003/04年冬季,北半球平流层发生了50年来罕见的强爆发性增温事件,增温同期又遭遇了强烈的太阳风暴事件,太阳风暴带来的大量高能粒子可以在高层大气中产生异常高浓度的NOx,这对于中间层和平流层高层臭氧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刘传熙刘毅王海平铁学熙高守亭
关键词: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臭氧极涡
文献传递
2003-2004年冬季北极平流层臭氧与青藏高原'微臭氧洞'
本研究首先利用欧洲空间局环境卫星ENVISAT上的MIPAS传感器观测资料分析了2003-2004年北半球冬季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期间极地平流层臭氧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揭示了北半球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期间平流层行星波对极地平流层...
刘传熙刘毅高守亭
关键词: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行星波平流层臭氧
利用GOME-2卫星数据反演对流层臭氧被引量:6
2016年
基于GOME-2level 1B数据利用最优估计反演算法获得了GOME-2臭氧廓线产品,分析了GOME-2对流层臭氧反演产品的误差和信息量等特征,并对比验证了紫外光谱仪GOME-2与热红外光谱仪TES反演的对流层臭氧柱总量及其敏感性。结果表明:GOME-2对流层臭氧柱总量反演随机误差在10%以内;GOME-2相对TES的对流层臭氧柱总量偏小5%~20%;晴空下GOME-2对流层臭氧反演的敏感性随高度增加而上升,接近TES的敏感性垂直分布;在有云条件下,GOME-2和TES的云下部分信号都被屏蔽,在云顶之上GOME-2臭氧反演敏感性明显高于热红外仪器TES。
王飞刘毅蔡兆男刘传熙
关键词:对流层臭氧TES
临近空间环流和温度的冬-夏季节转换特征及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改进的空间相似方法,使用ECMWF-interim再分析资料定义了临近空间冬-夏季节转换时间,并分析了风场和温度场在季节转换过程中的特征。结果表明,风场和温度场的季节转换时间是不同步的,并且随着维度和高度而变化。...
张玉李刘毅刘传熙
关键词:ENSO
基于探空资料的北京地区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6年
利用2002年9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地区臭氧探空资料分析了大气臭氧的垂直分布特征,重点分析了对流层顶附近区域臭氧的季节变化与变率。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对流层臭氧的垂直分布主要表现为随高度递增的特征;臭氧的平均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和秋季相当,各季节的臭氧浓度在不同高度范围内略有差别。在对流层上层至平流层下层(8—15 km),臭氧浓度的垂直分布与平均浓度受对流层顶高度的影响显著。基于对流层顶相对高度坐标的分析表明,对流层顶下方1—3 km高度的臭氧仍保持了对流层臭氧的垂直分布特征;而在对流层顶高度附近,各季节臭氧浓度均随高度显著增加;由于垂直增速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导致臭氧平均浓度在对流层顶上方1—3 km出现明显变化。臭氧浓度归一化标准差表明:在对流层低层,大气臭氧浓度的变率在冬季最强,秋季、春季和夏季臭氧浓度的变率依次减弱;在对流层顶附近,大气臭氧浓度的变率在春季最强,冬季、秋季和夏季臭氧浓度的变率依次减弱,其中冬季和春季的强臭氧变率可能与对流层顶附近活跃的大气波动及对流层顶高度的频繁扰动密切联系。
刘传熙刘毅王永
关键词:对流层顶平流层
2003/04年北半球爆发性增温期间平流层动力-化学耦合过程的研究
刘传熙刘毅王海平
关键词: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极涡MIPAS
2003—2004年冬季北半球爆发性增温期间极地平流层甲烷、水汽的演变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欧洲空间局(ESA)提供的ENVISAT/MIPAS(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for Passive Atmospheric Sounding)卫星观测数据以及ECMWF业务分析场,综合分析了2003—2004年冬季北半球爆发性增温(SSW)事件中极地平流层大气甲烷和水汽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增温出现时,平流层高、中层极涡先后发生分裂,对应的甲烷、水汽极值中心也同时发生分裂;(2)增温下传过程中,平流层中上层甲烷、水汽同时具有"向上输送"的特征,这主要是由极地平流层的上升运动造成;增温过程中行星波活动引起的向极输送造成这种"向上输送"特征在高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3)增温后期,高层极涡迅速恢复,极涡内的下沉运动将中间层低层的空气(甲烷、水汽浓度极低)输送进入平流层,造成平流层高层极涡(52km附近)内出现甲烷、水汽浓度的异常低值.
刘传熙王海平刘毅
关键词: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极涡大气成分MIPAS
一次SSW过程对平流层臭氧及UTLS臭氧垂直通量的模拟分析
2003/04年冬季,北半球平流层发生了50年来罕见的强爆发性增温事件,增温同期又遭遇了强烈的太阳风暴事件,太阳风暴带来的大量高能粒子可以在高层大气中产生异常高浓度的NOx,这对于中间层和平流层高层臭氧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刘传熙刘毅王海平铁学熙高守亭
关键词:平流层臭氧极涡对流层
文献传递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中平流层环流及化学成分变化过程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气象分析场、欧洲空间局ENVISAT/MIPAS卫星观测资料以及平/对流层大气化学输送模式MOZART-3综合分析了2003-2004年冬季北半球爆发性增温事件对于平流层大气环流、物质输送以及对流层顶附近臭氧通量等多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本次增温过程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平流层极涡从高层向下逐层分裂,增温效应作用到大气较低层,当纬向东风形成并维持后极涡又自上向下逐层恢复;②SSW过程前后行星波活动频繁,有长时间多次的上传,且以1波作用为主,2波对其进行补充;⑧在θ-PVLAT坐标中分析发现SSW扰动过程中平流层中存在一对向极、向下的传播模态,相应的对流层中有一向赤道的传播模态,不同符号的纬向风、温度异常信号沿这两个模态传播,且上、下层传播模态在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④增温过程中行星波活动引起的向极输送以及极区垂直运动的变化,共同影响了平流层的物质输送过程,从而导致北半球平流层N2O、O3、CH4、H2O等微量气体成分的垂直、水平分布发生显著变化;⑤增温过程中活跃的行星波可以造成平流层Brewer-Dobson环流增强,同时导致高纬度地区(60~90°N)穿越对流层顸的臭氧通量(Cross-Tropopause Ozone Flux,CTOF)显著增强,与行星波相联系的等熵物质运动引起“middleworld”区域内向赤道的臭氧通量也有所增强。
刘毅刘传熙陆春晖
关键词:爆发性增温极涡行星波
利用化学-气候耦合模式WACCM-3对平流层动力、热力场及微量化学成分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刘毅刘传熙
关键词:平流层臭氧痕量气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