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猛 作品数:32 被引量:402 H指数:12 供职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艺术 更多>>
二十世纪美国修辞的宣言——评韦恩·布斯的《关于修辞的修辞:对有效交流的求索》 被引量:12 2006年 当代修辞理论大师韦恩·布斯于去年十月不幸去世,引起了国际修辞学界的同声哀悼。我们谨借此文对布斯最后一部作品的这篇小小的评论,表达中国同行对他的哀思。 刘亚猛关键词:修辞理论 宣言 修辞学 从西方修辞学角度看合作原则 2012年 西方修辞学的某些技巧、策略、领域以及辞格等各种手段的运用可以用来阐释或者更好的说明合作原则的运用,但是当我们出于礼貌或者其他一些特定的目的考虑时,又迫使我们不得不违反合作原则的其中一个原则甚至更多原则,从而更好的达到西方修辞学中所追求的修辞效果。举个例子说明,Hermagora's"Stasis Theory"中的Issue ofquality就是为了创造特殊的语境或者所谓语境的重构(recontextualization)来达到修辞的效果,与此同时,在rename the fact期间我们又不得不违反合作原则中的一个或者一些准则。 周巧玲 刘亚猛关键词:语用学 西方修辞学 语境 跨文化“交流失迷”及其因应之道 被引量:18 2004年 国内外跨文化交流研究主流都以对交流者的“诚意推定”作为出发点。这样做虽然使研究人员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语言和文化代码转换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技术性问题 ,却忽视了一个简单的事实 ,即相互冲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利害关系不可避免地将在各种跨文化交流中得到体现 ,因而交流者的意图很可能远非单纯。本文从分析信息发源者的不同意图造成的不同后果入手 ,针对当前东西方话语流通现状 ,提出了我们因应跨文化信息解读中与意图相关联的失误和迷惘的三个策略。 刘亚猛关键词:跨文化 意图 修辞 当代西方修辞学科建设:迷惘与希望 被引量:13 2004年 当代西方修辞学科建设近三十多年来步履蹒跚 ,未能取得人们一度预期的重大突破。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 ,西方修辞学界将目光局限于学术话语内部 ,仅期望通过和其它学科的互动确立自己的学科地位 ,则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修辞研究是西方人文和社会科学中和实践的关系特别密切的一个部门。修辞学科的中心任务是对发生于当代西方社会、文化、政治生活中的各种修辞实践高屋建瓴地作出富有阐释和指导意义的理论表述。如果忽略了这一根本任务 ,西方修辞学科将难以摆脱被边缘化的命运 ,更不用说将自己发展为一门当代显学。 刘亚猛关键词:西方修辞 学科建设 边缘化 学术话语 修辞实践 跟宣传片“较真” 被引量:1 2012年 2012年2月中旬在网络上轰动一时的北大、耶鲁宣传片之争,虽然涉及两所国际名校,涵盖了文化差异、教育理念、宣传等一系列值得深究的议题,却也难逃虚拟空间话语事件“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一般规律。在两部宣传片被有心人加上按语一并挂上网络之后,短短数日,居然有数以万计的网友和不在少数的知名媒体评论员一哄而上, 刘亚猛关键词:宣传片 文化差异 教育理念 评论员 按语 媒体 “中国雄辩学”与“现代修辞学”的分道与合流 For Chinese scholars eager to see a revitalization of the study of xiuci in China,a choice between two"diverge... 刘亚猛文献传递 修辞与当代西方史学论争 被引量:11 2007年 当代西方修辞学实际上是一个跨学科的广阔研究领域,其"跨学科性"(interdisciplinarity)既表现在修辞学对其他学科视角和理论资源的引进、吸收和利用,也表现在修辞意识对其他学科的渗透和扩散。本文以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家在其论争中表现出的强烈修辞意识为例,着重探讨了后一个现象并对"研究修辞"运动的兴起及其影响作出评估。 刘亚猛关键词:跨学科 修辞意识 后现代主义 修辞是翻译思想的观念母体 被引量:52 2014年 修辞与翻译的交集是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课题。修辞是翻译思想的观念母体,而翻译则是一种特殊的修辞实践。从修辞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实践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修辞和翻译的认识,强化两门学科理论话语之间相得益彰的互动,尤其有助于拓展修辞的外延并进而丰富其内涵。 刘亚猛关键词:修辞 翻译 译者 动因 罗兰·巴特 语义场与英语修辞 被引量:1 1984年 刊载于1979年2月号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上的一篇为猪抱不平的文章,在“PraiseBc to Pigs”的标题下有这么几句编者加的引言,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Stupid swine?Filthy as a pig?Hog-wash,says this passionate pro-porker这一引言之所以写得生动活泼,当然由于它行文简练,节奏铿锵,构词幽默,以及恰当地运用了设问、头韵等修辞格. 刘亚猛关键词:语义场 英语 语义特征 语义学 思维形式 词汇体系 批判性讨论与语用-辩证论辩理论的引进 被引量:5 2020年 作为当代论辩研究的一大学派,语用-辩证理论引起中国相关学者极大的兴趣与关注。然而,对该理论模式的引介倾向于孤立地介绍并且几无保留地接受其自我描述及自我阐释,忽略了同步介绍促成这一理论成长演变的相关学术话语环境。这种非批判性及去语境化的倾向不仅使我们对语用-辩证理论的了解流于浅表,而且背离了该理论所提倡的批判理性主义精神以及萨义德就如何对待"旅行理论"提出的"寓抵抗于接受"这一经典原则。本文回顾了国际论辩学界围绕着语用-辩证理论开展的批判性讨论,指出寻求该理论在中国"定居"的学者不仅应该投身于这一讨论,从自己的独特视角就该理论的底蕴及构设提出诘问,而且应该通过对语用-论辩理论的批判性译介,生成可能促成中国本土论辩研究及论辩实践发生范式转换的地方化问题。 刘亚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