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娜

作品数:14 被引量:12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油田
  • 7篇双河油田
  • 5篇剩余油
  • 4篇油藏
  • 3篇油田开发
  • 3篇井网
  • 3篇含水
  • 3篇含水期
  • 3篇高含水
  • 3篇高含水期
  • 2篇低孔
  • 2篇低孔低渗
  • 2篇低渗
  • 2篇油藏开发
  • 2篇三角洲
  • 2篇扇三角洲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特高含水
  • 2篇特高含水期
  • 2篇采收率

机构

  • 14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4篇刘丽娜
  • 5篇姜建伟
  • 3篇王秀兰
  • 3篇王顺云
  • 3篇刘有道
  • 3篇马丽
  • 2篇郭恩常
  • 2篇鲁国甫
  • 2篇尹太举
  • 2篇曹凯
  • 2篇李广超
  • 2篇李庆明
  • 2篇陈程
  • 2篇刘焕正
  • 1篇王秀兰
  • 1篇张昌民
  • 1篇张根法
  • 1篇周静
  • 1篇费永涛
  • 1篇杨春红

传媒

  • 9篇河南石油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外能源
  • 1篇第二届全国油...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4篇1999
  • 1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高含水开发后期井网动态组合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以双河油田Ⅶ油组为例,提出从储层的三维空间展布结合储层动用状况,对原有的开发层系井网进行细分重组优化。在考虑储层的非均质性及动用状况的前提下,将纵向上叠合程度高、物性差异小、采出状况相近的储层,重组为新的动态组合单元,采用一套井网进行开发。同时根据组合后的动态组合单元储层平面的非均质性、目前井网现状、平面含水差异分单元对井网进行平面优化。依据研究结果将Ⅶ油组原来的2套开发层系细分为5套动态组合单元,通过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井投产后初期平均单井产油量是老井的3~4倍,含水率比单元综合含水率低30.2个百分点。该技术对同类油田的井网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姜建伟刘丽娜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层系细分双河油田
上倾部位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对策研究
2006年
双河油田扇三角洲上倾部位油藏埋藏较深、低孔低渗,由于井距大,注采不完善等导致开发效果差。针对地质特点及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的对策,即:开展了地质综合研究、加密先导试验、井网优化、高压增注、储层改造、油层保护等工作,使该部位增加地质储量214×104t,采油速度由1992年的0.50%提高到2003年的0.99%,采收率提高20个百分点。
刘丽娜张根法熊英宋宏宇
关键词:低孔低渗改善开发效果采收率
双河油田Ⅳ4层系高含水期周期注水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周期注水是水驱开发油田改善开发效果的一种水动力学方法。结合双河油田Ⅳ4层系地质特征分析了周期注水的可行性,对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参数优化及最佳参数组合等研究,并提出了最佳方案。为双河油田高含水期提高原油采收率探索一条有效、易行、经济的途径。
刘丽娜李广超代亚宏王顺云王秀兰费永涛
关键词:高含水期周期注水水驱油田油田注水
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建筑结构分析被引量:20
1999年
应用建筑结构分析法解剖了汉河油田的储层结构,提出了扇三角洲前缘始层的九级界面系列、七种结构要素类型及其测井识别和平面展布特征,总结了六种建筑结构平面样式,并分析了建筑结构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为油田后期挖潜提供了依据。
李庆明陈程刘丽娜鲁国甫刘焕正尹太举
关键词:扇三角洲建筑结构剩余油储集层油田
进一步提高河南油田采收率的途径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河南油田主力产油区块普遍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阶段 ,后备储量严重不足 ,常规的驱替效果已不理想 ,根据不同区块地质及油藏特点探求新的提高采收率途径十分必要。文中介绍了聚驱后表面活性剂驱、液晶驱、微生物和微波采油等方法 ,并对各种方法在河南油田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根据各种方法所适应的地层条件 ,对不同区块采用方法提出了建议。
王顺云韩红王文升刘丽娜梁光明刘峥君
关键词:采收率微生物采油
改善双河油田上倾方向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做法
2004年
双河油田三角洲上倾尖灭部位油藏埋藏较深、低孔低渗 ,由于井距大 ,注采不完善等导致开发效果差。为此 ,开展了地质综合研究、加密先导试验、加密井网、油层保护、储层改造等工作 ,使该部位增加地质储量 2 1 4× 1 0 4t,采油速度由 1 992年的 0 .5 0 %提高到 2 0 0 3年的 0 .99% ,采收率提高 2 0个百分点。
刘丽娜王秀兰刘有道李广超马丽王顺云
关键词:双河油田低孔低渗加密井网
储层精细研究在油田开发后期高效井部署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3年
双河油田Ⅳ油组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和剩余油高度分散的三高开发期 ,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剩余油 ,储层沉积微相的特征与组合是决定砂体非均质性和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原因。通过储层精细对比制图 ,建立储层沉积微相模式 ,与现井网结合确定剩余油富集区 ,指导高效井的部署。经现场实施 ,新井投产后 ,比同期老井日增油 7.3t,综合含水下降 2 7.3个百分点。
王秀兰刘丽娜鲁延春杨春红曹凯刘京军
关键词:双河油田储层沉积微相剩余油
建立储层流动单元模型的新方法被引量:73
1999年
流动单元模型是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基于流动单元的层次性,建立流动单元模型可分5步来完成:(1)取芯井段流动单元划分;(2)未取芯井段流动单元划分;(3)建筑结构模型的建立;(4)建立参数模型;(5)形成流动单元模型。对双河油田的研究表明,该区可划分出极好型、好型、一般型和差型4种流动单元。极好型流动单元具有最好的储层物性,主要存在于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中,而差型流动单元则有最差的物性,主要位于席状砂体中。地层系数是决定流动单元的最主要的因素,对于未取芯井,可以用这个参数来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
尹太举张昌民陈程鲁国甫姜建伟李庆明刘丽娜
关键词:油田油藏数值模拟储集层
油气运聚水动力作用中的耗散结构被引量:3
2005年
油气运聚是一个不可逆过程,是一个时空有序的耗散结构。沉积水是油气运聚的载体和主要驱动 力,对盆地流体的运动起控制作用,由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呈离心流;渗入水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 产生,受重力作用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呈向心流。沉积水与渗入水作用的结果产生一个压力平衡带,油 气就聚集于这个压力平衡带上。油气圈闭要同时具备平衡结构和耗散结构。上部为平衡结构,使油气得 以保存;下部为耗散结构,使油气不断充注,形成大的油气田。泌阳凹陷的油气田呈环带状分布于沉积水 与渗入水锋面位置的压力平衡带上。
符勇姜振泉马丽郭阳刘丽娜
关键词:油气运聚沉积水
双河油田江河区块上倾方向增储上产研究
2004年
针对双河油田江河区块扇三角洲前缘上倾方向储层岩性细 ,厚度薄 ,井距大 ,测井资料受多种因素影响 ,储量落实程度不高 ,采油井长期处于低产低效生产的特点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油层进行识别及储层精细研究 ,增加地质储量 2 1 4× 1 0 4t。根据剩余潜力特点 ,进行了补孔及注采井网完善调整 ,增加动用储量 2 1 6× 1 0 4t,累积增油 1 5 .6× 1 0 4t。取得了良好的增储上产效果。
刘有道刘丽娜卢小鸥
关键词: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增储上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