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月菊

作品数:17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虫病
  • 6篇吸虫
  • 5篇感染率
  • 4篇吸虫病
  • 4篇华支睾吸虫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菌病
  • 3篇布鲁氏菌
  • 3篇布鲁氏菌病
  • 2篇钉螺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血清学调查
  • 2篇血吸虫
  • 2篇血吸虫病
  • 2篇支睾吸虫病
  • 2篇人间布鲁氏菌...
  • 2篇华支睾吸虫病
  • 2篇监测分析

机构

  • 17篇广州市疾病预...

作者

  • 17篇冯月菊
  • 13篇刘小宁
  • 13篇任文锋
  • 12篇郭荣同
  • 11篇高雨藩
  • 9篇潘志明
  • 3篇周端华
  • 3篇王鸣
  • 2篇彭志丽
  • 1篇章达明
  • 1篇李钏华
  • 1篇邓小冰
  • 1篇何洁仪
  • 1篇张玉莲
  • 1篇杨智聪
  • 1篇区继军

传媒

  • 16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年份

  • 1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部分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调查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东山、荔湾、越秀、海珠区公务员、医务人员及银行等职业人群的华支睾吸虫病分布状况及流行特点,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虫卵。结果4个区共粪检1204人,华支睾吸虫感染150人,感染率为12.46%。远高于全国感染率(0.40%)和1998~2003广州市平均感染率(6.59%)。结论这4个区部分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宣教工作,改变人们的不良饮食习惯,提高个人防护意识;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阻断华支睾吸虫传播流行。
冯月菊周端华刘小宁潘志明任文锋高雨藩郭荣同
关键词:感染率
广州地区人群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现状与防治对策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广州地区部分可生吃蔬菜及淡水鱼类食品中寄生虫虫卵污染情况和市民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状况,以探讨食品污染和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和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流行病学的询问调查和现场采样方式,以清水沉淀法、盐水漂浮法和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消化法等方法检验寄生虫虫卵及华支睾吸虫囊蚴。结果2004年检测8种共365份可生吃的蔬菜寄生虫及虫卵检出率为21.37%(钩虫卵检出率15.34%,钩蚴检出率11.23%,蛔虫卵检出率4.93%等);饮食业制作可生食蔬菜两种不同清洗方式半成品寄生虫及虫卵检出率为10.40%(浸洗的检出率为28.95%,冲洗的检出率为3.77%)。2006年检测25家餐饮业60份售卖的淡水鱼、虾的华支睾吸虫囊蚴检出率为9.84%(鲩鱼感染率占13.33%,虾感染率占6.67%);1998~2003年一般人群蠕虫感染率为15.21%,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6.95%;2005年部分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12.46%,远高于全国感染率(0.40%)。结论广州地区可生吃蔬菜和淡水鱼受到肠道线虫及华支睾吸虫(囊蚴)等寄生虫虫卵污染,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食品卫生宣教工作,改变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张玉莲冯月菊何洁仪刘小宁区继军邓小冰
关键词:流行病学
广州市2004年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近年广州市畜牧人员、动物接触者、孕妇弓形虫病血清学IgG抗体水平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本市各区、县级市的地理分布,选择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弓形虫IgG抗体酶免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2526人,阳性206人,阳性率8.16%。县级市及近郊区阳性率较市区高,分别为9.48%、7.91%和4.73%。职业中以农民及饲养、挤奶员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0.26%、10.24%,猫犬接触者和屠宰、肉类加工销售员次之,阳性率分别为9.97%、8.98%。男、女阳性率分别为8.03%和8.31%,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主要分布在40~60岁的年龄组,阳性率11.54%~13.04%。结论弓形虫是人畜共患病,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加强宣传,改变人们的不良习惯,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可降低人群弓形虫感染。
冯月菊刘小宁任文锋潘志明高雨藩郭荣同
关键词:弓形虫感染率
广州市血吸虫病阻断传播后监测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辖区内花都、增城)阻断传播血吸虫病后的疫情监测动态。方法建立阻断血吸虫病后的监测系统,包括对钉螺、传染源、低年龄组人群及外来人员同时进行监测。结果1991~2000年共查螺3052亩,只查到杂螺,均未发现活钉螺。皮试低年龄组人群和外来人员4412人,阳性154人,平均阳性率为3.49%,阳性者均采用粪检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复查均未发现血吸虫卵阳性病人。解剖野鼠1278只作直肠压片检查,均未发现血吸虫卵阳性鼠。结论广州市血吸虫病阻断传播后防治成果是巩固的,但随着近几年湖区几省血吸虫病呈上升趋势,且局部出现暴发流行,因此必须加强监测力度严防外来传染原及钉螺的传入。
高雨藩刘小宁冯月菊任文锋郭荣同潘志明
关键词:血吸虫钉螺
广州市2001-2005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辖区内的增城、花都原血吸虫病区在阻断流行后的疫情动态。方法设假螺点进行查螺;水下诱螺;对7~14岁的低年龄组人群及外来流动人员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监测;捕杀野鼠解剖,制作压片镜检。结果螺情监测未能查到钉螺,低年龄组人群检测1021人,结果为阴性,检查外来人员356人,阳性者17人(4.7%),阳性者经粪检复查没有发现血吸虫病人。结论广州市血吸虫防治成果是巩固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货物流动大,而邻近几省血防形势仍较严重,而且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好转,外出旅游人员增多,接触疫区疫水机会亦不断增大,随时会威胁广州市。因而提示,阻断后的监测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继续加大监测力度,特别是输入性外来人员的监测。
高雨藩任文锋郭荣同冯月菊刘小宁潘志明
关键词:血吸虫钉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孕妇、0~2岁婴幼儿及其母亲尿碘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孕妇、0~2岁婴幼儿及其母亲碘营养现状和规律。方法在所辖12个区、县抽样调查孕妇、0~2岁婴幼儿及其母亲、非妊娠育龄妇女尿碘。结果非妊娠育龄妇女、孕妇、0~2岁婴幼儿母亲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50.3μg/L、212.8μg/L和198.3μg/L;尿碘<100μg/L者分别占9.9%、14.9%和16.2%;尿碘≥800μg/L者分别占5.8%、3.2%和1.6%。统计检验上述三人群尿碘均值相互间差异有显著性。0~2岁婴幼儿的尿碘中位数为260.8μg/L,高于800μg/L者占10.1%;其中0~1岁(含1周岁)尿碘中位数为266.2μg/L,其低于50μg/L者占1.8%;1~2岁的尿碘中位数为242.8μg/L,其低于100μg/L者占13.3%。在0~1岁婴幼儿中,母乳喂养子女尿碘高于非母乳者,差异有显著性;不管何种喂养方式,母子尿碘相关。孕期尿碘变化呈孕中期略低。结论广州市孕妇、0~2岁婴幼儿及其母亲碘营养是充足的,但孕妇、母亲尿碘低于非妊娠育龄妇女,其低尿碘比例也高于非妊娠育龄妇女,提示要加强孕妇、母亲的碘营养。特别要关注孕中期碘营养,防止出生前缺碘损伤。
周端华王鸣彭志丽冯月菊章达明
关键词:孕妇婴幼儿母亲碘营养
广州市1992~200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掌握广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规律及分布状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2~1994年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每年监测一次,以后每2~3年覆盖一次。1997年开始采用虎红凝集试验作为筛选,阳性者血清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进一步诊断。结果1992~2004年血清学共检测19619,阳性14人,阳性率为0.07%;感染病例主要分布于番禺区;男女均可感染;以兽医、饲养员等职业较多;感染年龄在20~50岁。结论经过多年努力,广州市布鲁氏菌病达到稳定控制标准,其综合防治策略取得显著效果,但仍要坚持长期的人畜布病监测。
冯月菊刘小宁潘志明任文锋高雨藩郭荣同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
广州市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措施
2003年
目的研究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消灭班氏丝虫病。方法全民普查,确定班氏丝虫病流行分布;分析班氏丝虫病的病原生物学特点,选用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的防治技术措施;建立监测系统,消灭残存传染源。结果确定了查治传染源策略,制定了针对病原的防治技术措施;1998年,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市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确认我市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单一针对病原采取反复查治的技术措施,能达到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消灭班氏丝虫病目的。
高雨藩刘小宁冯月菊任文锋郭荣同
关键词:班氏丝虫病致倦库蚊
花都区1992—200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2006年
目的掌握花都区人间布病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内受布病威胁的重点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 1992—2004年布病监测血清学共检测1559人,阳性2人,阳性率0.13%。阳性者为男性,职业为兽医,感染年龄在20~30岁。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人间布病的发生。但仍要长期进行人间布病监测及畜间布病检疫净化工作,才能巩固布病达标效果。
梁振波冯月菊汤国球李凯沈秋逢卢惠溪崔敏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7
2003年
目的为了解广州市番禺区华支睾吸虫流行情况,于2000年6月~2002年10月在番禺沙湾镇的紫坭村和石基镇的前锋村开展了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便检查人群华支睾吸虫卵;华支睾吸虫感染者静脉采血作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体检测和腹部B超检查;开展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调查。结果华支睾吸虫总感染率13.7%。其中紫坭村感染率18.2%;前锋村感染率8.0%;男性感染率为22.3%,女性感染率为6.6%,以20~50岁年龄组最高。华支睾吸虫感染者HBsAg阳性率为20.9%,HBcAb阳性率为40.3%;42.4%感染者出现不同的肝胆道病变;在当地鱼塘的鱼苗中找到华支睾吸虫囊蚴;解剖当地犬、猫中,均发现华支睾吸虫成虫。结论番禺区是华支睾吸虫重点流行区之一,且华支睾吸虫已对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刘小宁冯月菊任文锋郭荣同高雨藩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