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冲

作品数:31 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生物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发酵
  • 9篇油脂
  • 5篇食品
  • 4篇微生物油脂
  • 4篇高职
  • 4篇发酵条件
  • 3篇生物柴油
  • 3篇课程
  • 3篇教学
  • 3篇柴油
  • 2篇玉米秸
  • 2篇玉米秸秆
  • 2篇生物转化
  • 2篇实践教学
  • 2篇微生物转化
  • 2篇烯酸
  • 2篇纤维素
  • 2篇纤维素酶
  • 2篇秸秆
  • 2篇聚丙烯

机构

  • 25篇中州大学
  • 16篇河南农业大学
  • 8篇新乡医学院
  • 5篇黄河水利职业...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南省食品药...
  • 1篇河南牧业经济...

作者

  • 31篇冯冲
  • 12篇宋安东
  • 9篇刘艳丽
  • 8篇康静
  • 7篇李领川
  • 6篇赵国欣
  • 5篇张品品
  • 5篇赵明
  • 4篇谢慧
  • 4篇王风芹
  • 3篇王少鹏
  • 2篇王芳
  • 2篇聂卉
  • 2篇王艳颖
  • 2篇王宇飞
  • 2篇陈伟
  • 1篇刘航
  • 1篇李永海
  • 1篇潘春梅
  • 1篇裴广庆

传媒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中州大学学报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中国油脂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食品工业
  • 1篇酿酒科技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郑州牧业工程...
  • 1篇黄河水利职业...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才智
  • 1篇2008年生...
  • 1篇第二届中国资...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丙烯酸钠分子量的影响,探索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40℃-45℃,反应时间为4h,过硫酸铵用量为0.02%,单体浓度为45%,聚丙烯酸钠分子量高达106-107。
刘艳丽王少鹏赵国欣耿风华冯冲
关键词:聚丙烯酸钠合成工艺高分子
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索制备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混合引发剂,考察单体浓度、引发剂各组分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丙烯酸钠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聚丙烯酸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45℃,反应时间为4 h,过硫酸铵用量为0.02%,亚硫酸氢钠用量为0.01%,单体浓度为4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聚丙烯酸钠分子量达3.0×107~3.5×107。[结论]通过检测,制备的聚丙烯酸钠可满足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将其用于部分食品中起到了很好的增稠、保鲜的作用。
王少鹏刘艳丽冯冲聂卉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合成工艺
“教学做一体化”在高职《发酵食品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1年
以啤酒生产为例,解析了食品发酵技术如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出模拟实际生产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冯冲张品品刘艳丽赵明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啤酒
纤维质水解液发酵生产生物油脂被引量:3
2011年
为提高发酵性丝孢酵母对纤维质水解液的适应性,对该菌株进行了驯化。利用驯化后的菌株发酵纤维质水解液生产生物油脂,并对纤维质水解液发酵体系进行优化。通过摇瓶培养试验,得到了优化体系。结果表明:驯化后的菌株发酵纤维质水解液的糖利用率比原来提高了37.2%,生物量提高了24.3%,油脂含量提高了18.3%,油脂浓度提高了45.6%。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初始糖浓度60~80g/L,初始pH6.0,质量比3:1的酵母粉+(NH4)2SO4复合氮源。在该条件下,可得菌体生物量、油脂含量和油脂浓度分别为22.6g/L、46.3%和10.5g/L。同时对其生物油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冯冲耿涛王艳颖刘艳丽宋安东
关键词:驯化发酵条件
白蚁肠道内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刚果红平板初筛和酶活力测定复筛,从白蚁中分离到8株高活性纤维素降解菌.通过对其纤维素酶相关性质及酶活力的测定,综合比较降解能力,最终获得1株菌株生长快、降解活性较强的菌.最后根据其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及生物学特性,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命名为F8菌株.
冯冲苏丽娟张洋李琰刘航宋安东
关键词:白蚁纤维素降解菌
生物油脂高产菌株筛选方法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本文采用脂肪粒计数法、苏丹III菌泥染色法、碳饥饿检出法等对生物油脂高产菌株进行了筛选比较研究。通过试验表明,苏丹III菌泥染色法简便快捷,其结果与菌体的油脂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此法是筛选产脂菌株的较理想的初筛方法。碳饥饿检出法准确性较高,但过于繁琐;相比之下,脂肪粒计数法虽简便,但缺乏准确性,使用时必须同时考虑脂肪粒的大小。通过筛选,获得了一株生物油脂高产菌株IFFI01368,其菌体中油脂含量为54.25%。
宋安东冯冲王风芹谢慧
关键词:脂肪粒油脂含量
新能源微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2年
生物柴油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可再生燃料资源,目前在世界各国正掀起开发利用生物柴油资源的热潮,但在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过程中,原料不足成为规模化的瓶颈。产油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秸秆类农林废弃物、农副产品加工废弃物、工业废物及废水等廉价再生资源经发酵转化为微生物柴油。相对于传统的生物柴油,其优点是不受季节气候及土地资源的影响,易于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对国内外微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制备工艺进行了介绍,对我国微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及特性进行了阐述,指出微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冯冲康静简在荣李领川刘艳丽
大豆蛋白含量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索大豆品种遗传性适应范围,选育出蛋白含量较高及品质较好的品种。[方法]以分布在全国的113个大豆栽培品种和20个野生品种为材料,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蛋白含量,对大豆蛋白含量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野生大豆的蛋白含量为49%~54%,均为高蛋白大豆,而栽培大豆的蛋白含量为36%~51%,既有高蛋白品种,又有低蛋白品种。方差分析显示,大豆蛋白含量表现为极显著差异,具有明显的多态性。[结论]筛选出了高蛋白大豆,为大豆的品种鉴定、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王芳冯冲简在荣赵国欣李领川赵明
关键词:大豆蛋白含量多样性
海带多酚的分离提取及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从海带中分离提取得到海带多酚并且观察其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K组)、阳性对照组(VE组)及3个不同浓度的海带多酚实验组(MP1、MP2、MP3)。海带多酚实验组每日每只灌胃海带多酚溶液,MP1:50mg/kg体重小鼠,MP2:100mg/kg体重小鼠,MP3:150mg/kg体重小鼠;阳性对照组每日每只灌胃VE90mg/kg体重小鼠;正常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两周。实验期末,禁食12h后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血浆和肝脏中的MDA含量,SOD和GSH-Px的活性。结果:海带多酚能有效地降低小鼠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论:海带多酚可显著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
康静李萌冯冲李永海
关键词:海带多酚抗氧化能力
中国燃料乙醇生产用原料的多元化探索被引量:38
2008年
该文分析了中国燃料乙醇生产原料多元化的必要性,阐述了可用于燃料乙醇生产的淀粉质、糖质和纤维质3大类非粮原料的种类、性质、利用及研究现状,对这些非粮原料的种植情况、燃料乙醇生产性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了中国非粮原料用于生产燃料乙醇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对中国可用于燃料乙醇生产的非粮原料的供应前景作出了展望。
宋安东裴广庆王风芹闫德冉冯冲
关键词:燃料乙醇淀粉类糖类纤维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